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後在微信裡,盡量少做這件事兒

作者丨曾少賢 編輯丨Jemma

1

比社交更重要的

是學會獨處

我之前迷過一陣子日劇。

在看過所有的日劇之中,有一部名為《東京女子圖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日劇講述一位鄉村出身的女主角凌,因為向往更好、更上層的生活,在職場中不斷往上爬的故事。

當然,在往上爬的過程中,凌的工作才能和自身的美貌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凌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強,經常能幫公司和長官解決問題,除此之外,凌還十分擅長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

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她會利用各種社交機會結交各種高富帥,從而幫助自己實現階層跨越。

但即使把這部日劇給一五一十刷完了,我還是感到非常大的迷惑,這個迷惑就是:

凌幾乎沒有任何的獨處時間。

也就是說,凌不是在出席晚會的路上,就是在和各種男生約會;不是在和各種男生約會,就是在購物、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除此之外,我很少看到只有凌孤身一人的鏡頭。

這就是我在看各種各樣職場劇、宮鬥劇時最大的迷惑,按照這些電視劇一貫的套路,男女主角必定會遭遇到重大的人生挫折,這段挫折的人生經歷,電視劇一般不會花費太多的鏡頭,很快鏡頭一轉,男女主角就在各自的戰場上實現華麗麗的轉變了。

而男女主角如何和自己相處,如何利用自己的獨處時間,如何在艱難的歲月裡堅持下去,這些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編劇很少會跟你交代清楚。

2

低品質的社交

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長期浸染在這樣的電視劇情之中,會讓我們產生這樣的一種幻覺:

只要你和想要結交的人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喝一杯酒,你們就能成為朋友,他就成為你的人脈。

因為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認知,導致你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錯誤的位置之上:

你迎合。別人喜歡什麽,你就跟著喜歡什麽,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你拚命。經常參加各種聚會,別人都還沒有到,你提前40分鐘就到了。

你耐不住寂寞。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不停地給自己的朋友發微信。

因為自己從來都沒有獨處過,從來沒有在獨處的時間裡,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所以你到了群體之後,就不可能有任何新奇的觀點、惹人注目的特長和閃閃發光的氣質。

你感到十分地受挫,於是就更加迎合別人、拚命參加聚會、瘋狂積極主動地聯繫各種朋友。

你越是沒有自己的獨處時間,越是沒有在獨處時間裡,認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積累價值。

因此,你就越不可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你的朋友也越不可能回復你的微信。

3

社交的本質

是價值互換

關於社交,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搞錯了,社交的本質就是價值互換。

舉個例子:

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失戀了,在微信上找我哭訴,說自己有多麽多麽痛苦,這時候,我可以選擇提供以下兩個價值,幫助他走出失戀的困境。

第一是提供精神層面的價值。比如跟他講講冷笑話,安利一些心理學中的精神勝利法,乃至陪他大哭一場。

第二個提供物質層面的價值。比如陪他吃、陪他喝、陪他買買買(在不超過250塊錢的前提下,我都可以買單)

我想要在朋友有難的情況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價值,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需要有自己的獨處時間,而且在這些獨處的時間裡,有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積極地積累價值。

我有去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平時有空會看看《奇葩說》,積攢一些比較有趣的段子;會去努力寫作,提高文章的品質,順便賺點錢……

試想即使在獨處的時間裡,我依舊拚命地往人群裡面鑽,拚命地給朋友發微信,聊一些沒有任何營養的客套話,拚命地刷抖音和微博,那等到需要自己提供價值的時候,自己很有可能什麽都提供不了,只能默默地說一聲:

要加油加油哦!

長年累月都是如此,誰會和我做朋友,即使我天天都發微信問候他。

4

社交的第一步

不是融入,而是獨處

看到這裡,你或許能夠明白,社交,也就是積累人脈的第一步,並不是積極主動地去融入別的群體和個人當中,而是首先需要和自己相處。

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上有屬於自己的獨處時間,兩者互相結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能形成屬於自己的價值。

《奇葩說》曾經有這樣的一道辯題:微信時刻保持聯繫是不是暴政?

作為正方的薑思達,也就是認為微信時刻保持聯繫是暴政,他在論述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時刻都想著和別人保持聯繫,最大危害就是難以和自己保持聯繫。

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獨處時光,並且好好利用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