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蔡B大戰”始末:從“雞你太美”到“律師函警告”

為記者量身打造的行業資訊平台

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台,近萬名財經記者注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實時關注。

作者 | Hilda

曾被央媒質疑微博流量注水的蔡徐坤終於通過B站證明了自己是真·流量擔當。

在B站全站榜的今日榜上,排名前10的視頻裡蔡徐坤相關獨佔7個名額,形式從模仿到鬼畜到嚴肅討論應有盡有,蔡徐坤已經變成了up主們的“靈感繆斯”,萬物皆可蔡徐坤。

“蔡B大戰”始末

雖然在B站火了,但蔡徐坤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4月12日下午,他委託律師向B站發出了律師函,並稱這些涉嫌構成刑事犯罪。但這並沒有起到“震懾”作用,一場來自up們的“反抗”範圍更廣、炮火更猛,“蔡B大戰”徹底出圈。

打開榜單上那些爆款視頻,彈幕千篇一律,基本上就三句話,而這三句話背後的故事則串聯起了整個“蔡B大戰”。

“雞你太美”

去年因為《偶像練習生》這檔節目,第一名C位出道的蔡徐坤一躍成為頂級流量,強大的粉絲號召力超過了鹿晗、吳亦凡,這一飯圈自嗨式成績被直接轉化為商業價值,吸引了不少資本的目光。

1月22日,NBA官方宣布將聘請蔡徐坤當NBA新春賀歲形象大使,這次跨界在直男圈中激起了千層浪,他們翻出了蔡徐坤早期用來參加選秀的打球視頻瘋狂調侃,加上運球時背景音樂裡那句“雞你太美”(出自歌曲《只因你太美》)太過魔性,“雞你太美”配合著蔡徐坤打籃球的動作發酵成了一個“熱梗”。

“你打球真像蔡徐坤”

不止虎撲,知乎、B站都開始了對這個“熱梗”的調侃,不亦樂乎。

知乎上開始了關於“如何看待蔡徐坤的籃球水準”的討論,在652條回答中有這樣一條獲得了1.9K讚同:“次野球場是有人說我的鞋是假的,沒忍住差點哭出來,我還嘴他上籃和蔡徐坤一樣。現在我還在勸他從天台上下來”。

在籃球圈“蔡徐坤”變成了一個形容詞,貶義。

在視覺效果更直接的B站,一場民間的“蔡徐坤模仿大賽”開始了。

B站知名搞笑up主“力元君”發布了一則模仿蔡徐坤打籃球的視頻,播放量高達240萬;有剪輯高手用鬥地主音樂與打籃球視頻完美結合;也有動畫區大觸手繪700幀再現經典場面……一時間,模仿蔡徐坤打籃球仿佛成為了一場全民健身運動。

“律師函警告”

在這場出圈的惡搞模仿運動中,蔡徐坤的知名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這並不是一個“正面”的形象,隨著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出於娛樂的“惡搞”漸漸失控,不少帶有侮辱性的惡意剪輯開始出現,不誇張地說,這些內容已經算是嚴重的“網絡暴力”。

於是,4月12日上海某律所受蔡徐坤委託向B站發出了律師告知函,稱其運營的網站存在大量侵犯委託人權力的的內容,影響惡劣,“這些內容的製作、上傳,散布、轉載傳播者已經侵害了委託人的名譽權、肖像權、表演者權等權利,其中部分個人及自媒體等已經涉嫌構成刑事犯罪,造成了極大的不良社會影響。”

很快B站方面作出回應,“律師函經熱心網友轉發後已收悉,蔡徐坤先生的感受我們很關注。B站一直重視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法律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處理,相信法律自有公斷。”“蔡B大戰”徹底爆發。

蔡徐坤“反黑”沒錯,但這個公關只能打“0分”

up主和I kun(蔡徐坤粉絲)是這場戰事的絕對主力。

曾模仿蔡徐坤打籃球的“力元君”刪掉了視頻,在微博上用調侃反諷的語氣進行了相關說明,“講道理,這波刪視頻刪的這麽快,有一點點矛盾,刪的太快有一點後悔,有點猶豫,但是已經刪了,很難受,播放量這麽高,就這樣,很自閉現在”。B站關於蔡徐坤的視頻越來越多,封面和標題也多出現“律師函警告”的字樣。

而I kun這邊則遵循飯圈的一貫做法,試圖一擁而入地“反黑”,有I kun放言要踏平B站,但卻遭到了廣大B站用戶的無情嘲笑:連會員考試都過不了。

有人瞅準這個“商機”發了“戰爭財”。據微博網友爆料,B站5級账號賣給蔡徐坤居然賣出了9300元的高價,笑哭了吃瓜的B站網友,“我也有B站账號,誰買!”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經此一役,在飯圈以外“蔡徐坤”和“I kun”淪為笑柄,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恐怕還要追溯到那封“律師函”。

在惡搞蔡徐坤的up主中,製作視頻多是出於娛樂,任何過於正式或者嚴肅的回應都會將這種情緒推向極致,消解“惡意”最好的方法其實是“以毒攻毒”式的“自黑”。

正如B站UP主“SpicyMix燙”在視頻中所說:“這件事情最好的解決方法其實是自黑,既然阻止不了他們,那不如加入他們,跟他們一起黑自己,這樣會顯得你這個人非常的大度。自黑永遠是洗白的最高效的一種手段,也是最高明的一種手段……在這樣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如果你連惡搞和調侃都接受不了的話,建議也別當偶像了……

正如《奇葩說》裡馬東所說的那樣,“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對於擁有瘋狂粉絲群體的全民偶像來說,被調侃、被惡搞也是他們的宿命。

在如今這個時代,瘋狂的資本和粉絲總是有意或無意地強行向普通人推廣“偶像”,長此以往便很容易引發反感,“粉絲行為偶像買單”說得就是這種情況。“既入江湖內,便是薄命人”,已經享受高流量的偶像也需要與“惡意”和解。

比起蔡徐坤的個人遭遇,本次事件背後的“網絡暴力”更引人深思。

“蔡B大戰”中不少惡搞視頻的出發點並非娛樂與玩梗,製作者深知網友們對蔡徐坤的反感,因此主動迎合這種情緒以蔡徐坤之名來博取流量,這種行為本質與蹭熱度的行銷號無異。但當冠以“惡搞明星”之名,網友的寬容度便無限擴大,任何關於“惡搞”的質疑都被看作“小氣、上綱上線”,某種程度上是對於惡意惡搞的縱容……

不負責任的發言也許傷害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對於網絡價值觀的失望。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台

行業資訊 | 傳媒大咖 | 傳媒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