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海經》長著人手的鳥妖,跟一種神秘活動有關,不是鳳凰

各位小可愛大家好,我是希夷,一個沉迷於神話傳說不可自拔的大叔。

《淮南子·兵略訓》中說:“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所謂地利者,後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朱雀就是傳說中的鳳凰,其實未必。

鳳凰是一種傳說中的神鳥,朱雀是真實存在的一種鳥。它在《山海經》裡,被描述為一種長著人手的怪鳥。

文/希夷

符號帝國獨家原創

(一)

《山海經》是一部作者按照自己遊歷順序而寫成的書,相傳為大禹所作。《南山經》就是他在南方一帶的山系中旅遊時的見聞。以此類推,《南二次經》就是第二次遊覽南山所寫的遊記;《海外經》是一些海外見聞。

在作者第二次來到南山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座山叫櫃山,大概是因為它方方正正,看上去像是一個棺材。櫃山之中除了狸力這種怪獸,還有一種鳥怪,長著人手。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zhu),其鳴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就是櫃山上有一種鳥,長得像鷸(一種長腿長嘴水鳥),卻有著人一樣的手,叫起來像烏鴉,它的名字也就是它的字號。它出現的地方,這個鄉鎮都有很多被流放的犯人。

(二)

但是這樣的解釋有些勉強,讓人覺得不明所以。文句之間的邏輯也比較混亂。所以,可以斷定,絕對不是這麽回事。再說了,鳥是鳥它媽生的,人是人他媽生的。好好的一個鳥,為什麽要長著人手呢?

老夫從未見過如此騷包的鳥!

那麽這段文字到底該怎麽理解呢?其實也很正常,只因為其中有很多古文中的特殊表達方法。我們從頭開始看。

“鴟”也就是鷸(yù)鳥,鷸蚌相爭中的那個主角。鷸鳥跟仙鶴的樣子很像,常見的都是長嘴大長腿的那種,只是它的種族更加龐大,品種更加繁多。還有一點,鷸鳥很少有純白色的,這是它與鶴不同的地方。

既然是像鳥,它的爪子又細又長,作者為什麽要說它是“人手”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小學學過的一篇課文中得到啟發。“秋天到了,葉子落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

(三)

聰明的寶寶應該已經猜到了,說鴸鳥人手,不是說它真的長著一雙人一樣的手,而是說它們在活動或者站立中,兩條腿常常呈現“人”字狀交叉。這樣一說就都通了,仙鶴一類的鳥兒在行走過程中的確會有這樣的形態。

這就是所謂的“其狀如鴟而人手”,是不是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先別急,後面你還會反覆體會這種刻骨的感受。

“其音如痹,怎麽解釋?這裡的“痹”讀作“bēi”,特指鳥名,也就是烏鴉。如果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仙鶴的叫聲確實很像烏鴉。

“其名曰鴸”。“鴸”即“朱”字加“鳥”字,也就是“朱鳥”,即朱雀。一般人一想到朱雀就以為是傳說中的神鳥鳳凰。其實朱雀在現實中是存在的,它是仙鶴的一種。

“其名自號也”這句比較好理解,因為這種鳥的名字叫做朱鳥,寫作“鴸”。也就是說,它的名字就是它的字號。就像“林夕”合起來就是“夢”字;《射雕英雄傳》中的楊鐵心為了躲避仇家,化名為“穆易”,穆易就是“木易”,合起來就是“楊”字。

最後一句,“見則其縣多放士”。朱鳥出現的地方怎麽會有很多流放的人呢?它們兩者之間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啊?這到底是怎麽肥事?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理解,朱鳥就是朱雀,朱雀是仙鶴,古人常常把得道成仙叫“駕鶴西去”,也就是說,不是多“放士”而是多“方士”,有很多修仙修道的人,因為他們喜歡仙鶴這種象徵升仙的瑞鳥,所以朱鳥多的地方,修道的人也多。

我們在古文和古書也常常見到神仙生活的地方,一般都會有仙鶴相伴。

這樣一來,這個謎底就算解開了,所謂長著人手的鳥妖,其實真相是走起路來像“人”字的朱鳥。也就是仙鶴。

大叔知道,這麽解釋可能不浪漫,可是我們還是要面對現實,年輕人總是天馬行空,容易走上歪路。如果你表示不服,可以來留言區反駁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