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司馬遷遭受宮刑既冤又不冤?

司馬遷一生連生卒年月都不可考,但是他卻讓我們銘記,原因就是兩個:第一就是他寫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第二就是天漢二年(前99年)為李陵求情結果遭受了宮刑。關於司馬遷受宮刑的事情一直是眾說紛紜。其實對於司馬遷而言,他既冤也不冤。

司馬遷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讚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餘人。且引且戰,連鬥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餘裡,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就因為這件事,司馬遷犯顏強諫,結果遭受了宮刑。

說他冤,是因為他對漢武帝確實忠心耿耿,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君臣倫理那一套。司馬遷表示“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一心營職”,他用了一個比喻:“戴盆何以望天”,盆就相當於家庭,天相當於君主。可以說,司馬遷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皇帝,為大漢朝廷著想的,他直言不諱為李陵辯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是真心覺得李陵偉大,但沒想到武帝忠言逆耳,剛愎自用,且惱羞成怒,將他下獄。從這點來看,他確實很冤。

但說他不冤,是因為他確實老實迂腐得過頭了。在那種君主專製的情況下,不管有什麽理由,投降匈奴都是不可饒恕的。因為律令上並沒有寫子彈打完了就可以體面投降。漢朝沒有那麽文明,漢朝講究的是打了敗仗就該死,寧死也不能投降,凡是投降的,按照律令,妻子兒女全部誅夷。因此,為李陵說話,就是為漢奸說話,就是不可饒恕。除非皇帝自己願意饒恕李陵,那大臣很快就能為皇帝想出饒恕的理由,理由也一定會符合漢朝的意識形態。

司馬遷

其實他對李陵的認識沒錯,在朝堂上他表示“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他說的這些完全合情合理,但是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司馬遷當時沒錢,有錢可以免遭宮刑,“因為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財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壹言。”宮刑對於司馬遷來說和那些接受宮刑的宦官是不一樣的。他不僅僅是自己心裡能不能接受自己,更多的壓力來自外界。在當時,可以說這是奇恥大辱,司馬遷在《報任安書》裡寫道:“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以汙辱先人,亦何面目複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司馬遷錯就錯在,皇帝因為前線打了敗仗發怒,召集大臣來廷議,本意就是要在朝廷上開個批判大會,要大家爭先恐後罵李陵,你司馬遷卻敢於獨立思考,幫李陵找出他不得不降的理由,皇帝能不生氣嗎?最後司馬遷就因為自己“獨立之思想”遭受了宮刑,應該說在那個時代也不是太冤,因為他這個話說的有些不合時宜,如果他在私下去和漢武帝談,或許就不至於這麽嚴重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