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患者治療期間葯膳飲食調理有講究

老百姓常說「民以食為天」。而在生病期間,患者的飲食更是頭等大事。當腫瘤患者被診斷並接受治療的那一刻起,關懷心切的家屬們就開始為患者的預後、術後尋求各種飲食的「偏方」。探討食療保健,現在已經成為病房患者家屬微信群裡的不二之選。那麼同樣的關心、同樣的診斷、同樣的治療方案,是否就會是同樣的葯膳飲食調理方案呢?

咱們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總結出了「同病異治」的中醫思想啦,別看大家的病情相同,但是每位患者的體質、進展和預後則都不會相同,為什麼呀?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別,所以個體化治療就很重要!而中醫恰恰是最注重個體化差異的醫療方式,會結合望聞問切作出最合適患者本人的方案。

腫瘤的發生可以覆蓋到各個年齡段,而年輕患者和老年患者怎麼能用一樣的飲食調理方案呢?年輕人陽氣較旺、體質偏實,飲食調理方案以清淡營養為主;老年患者多體質偏虛,可以用些滋補的葯膳提高免疫力,增強食慾,調理脾胃為主。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腫瘤治療各個時期的飲食調理方案。

化療期

在化療期間,患者的胃腸道反應較大,飲食原則是少食多餐,覺得胃腸道癥狀好一點可以進食一些可口清淡的飲食。中醫學有「糜粥自養」之說,如粳米瘦肉粥、薑絲肉糜青菜粥、雞肉小米粥、青菜肉絲麵等,在不刺激胃腸道的同時,滿足人體對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避免辛辣油膩。如果反應較大,則不必強行進食。老年人的起病多緩慢,正氣不足,多體虛疲乏,可以適量增加一些西洋參、紅景天、冬蟲夏草、海參之類的滋補之品。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因起病急驟、腫瘤生長迅速,滋補之品還是少用為妙,例如鴿子湯、甲魚湯、鹿茸鹿血等就容易引起患者燥熱、鼻血、口腔潰瘍等不適癥狀。

化療間期

化療間期,是患者休養生息、恢復各項指標、為下次化療做準備的時期,所以這段時間需要多進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配合葯膳,豐儉從人,主要以魚、雞胸肉、雞蛋、牛奶、豆製品、新鮮青菜和水果為主等。如患者血象偏低,可加用阿膠、當歸、黃芪、龍眼肉等補氣養血;食慾不佳,可加用山藥、山楂、陳皮等健脾開胃。

圍手術期

圍手術期是圍繞手術的一個全過程,包含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後的一段時間,具體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直到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時間約在術前5-7天至術後7-12天。

這段時間內,患者精神壓力較大,對手術的恐懼和不確定性讓患者食慾減退,甚至食之無味。但是除了手術當天禁食外,術前患者應該充足進食,保證營養,為手術和術後打下基礎。這時比較適宜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如各種有鱗魚類,雞肉鴨肉豬肉,新鮮瓜果蔬菜,堅果等;術後慢慢恢復進食,先從易消化的流食、粥糜開始,繼而逐步恢復進食。

恢復期

漫長的手術、化療期終於結束了,但是抗癌的戰鬥隻完成了一半,在接下來的四年到五年中,患者仍然需要來醫院複診,而醫院的治療雖然結束了,但恢復免疫力、局部功能鍛煉、提高機體抗癌能力、調節機體陰陽平衡、防止複發轉移的路任重道遠啊!這時的飲食原則是適量、均衡,不要以為出院之後就可以大吃大喝了,適量飲食配合適當的運動會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精神面貌,才能更快地重新融入社會。這時再配合適量的抗癌食療,比如綠茶、大蒜、薏仁米、蒲公英、西洋參等,都會有助於治療後的恢復。

文/薑洋 張威 高葉梅(北京積水潭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