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黑心醫院停業了!醫生曾手術台漲價,患者疼痛難忍只得手機轉帳

醫院術中加價常有聽說,但這麼厚顏無恥的,還真少見!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長春和美婦科醫院:手術台上,醫生臨時將費用從2800元漲到4860元,要手術中病人當場簽字。有病人不同意?就出來嚇唬家屬簽字。甚至有麻醉未醒的病人在臨時加價後,被護士把著手在刷卡單上簽字!

目前,長春和美婦科醫院已停業。

不久前,有網友反映,在長春和美婦科醫院看病時遇到了一些很鬧心的事情。隨後,焦點訪談記者到這家醫院進行了調查。

手術台上醫生臨時漲價

患者疼痛難忍只得手機轉帳

今年25歲的小雨,十幾天前因為小便時有些不舒服,來到醫院檢查。沒想到,這一下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治療……

據小雨回憶,她僅檢查就花費了2000多元,還被要求做宮腔鏡。

據了解,宮腔鏡是一項微創婦科診療技術,是一種纖維光源的內窺鏡,用於子宮腔內的檢查和治療。它有著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可能存在子宮穿孔、空氣栓塞等多種併發症。

那麼小雨的醫生建議小雨做宮腔鏡的原因是什麼呢?

小雨的主治醫生武昭輝表示,有嚴格適應症的情況才可以進行宮腔鏡檢查。而問及小雨是哪方面有情況時,醫生表示「我忘了」……

一個宮腔鏡的手術費用是580元,可小雨要付出的不僅是這個數,小雨說,做宮腔鏡之前,這位醫生告訴她,她體內還有一個贅生物需要去除,價格是1800元到2800元。

在醫院滾動的大螢幕上,記者看到,這個贅生物手術的價格是2680元。可是,等到小雨在手術台上進行宮腔鏡探查時,醫生又告訴她,這個手術價格,是4800元。

記者找到當時給小雨治療的醫生武昭輝了解情況。

武昭輝說:「小雨今天也問我了,是不是你當時說從1800元到2800元。我說從1800元到5800元不等,因為你一個是贅生物數量多,另外一個做便宜的,做完了之後會形成斑痕,所以做4800元的。」

醫生在手術台上告訴小雨,她只能做4800元的手術,其他的都不能選。而這個時候,小雨已經無力抗拒了。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小雨表示特別無助。

做了這項切除術,等到手術做完,她還處於迷迷糊糊的狀態時,她又接受了一個照射治療,花了一千多。但這個治療是乾什麼的,小雨說她不知道,錢是朋友交的,朋友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就這樣,從走進醫院查個小毛病開始,僅僅過去了幾個小時,將近1萬元已經花出去了,這其中大部分是在手術的過程中要求支付的。對於這樣的收費和手術模式,醫院的流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記者:「手術前說好的價格,不管交還是沒交,到手術室裡有變化會怎麼處理?」長春和美醫院院長康玉敏:「沒有這種可能。」記者:「在手術以前就應該完成這些?」康玉敏:「進手術室以後基本繳費都已經完成了。」記者:「手術費四千八怎麼交的?」小雨:「是我在手術台上,他問我讓你朋友交,還是你交,那個時候我還清醒著,我就說讓我朋友把手機拿來我交。」記者:「你沒有覺得不對勁嗎?為什麼要在手術台上轉帳?」小雨:「那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特別難受,一系列檢查之後身心俱疲,已經受不了了。」

患者小雨的宮腔鏡報告,檢查時間清楚地標明是11月13號15點44分,而她手機裡的微信支付截屏交易記錄顯示,當天下午15點52分,也就是在宮腔鏡檢查後8分鐘,她通過掃二維碼支付了另外一項手術的費用4860元。

患者不同意加價

醫生嚇唬家屬簽字

小雨的遭遇並非個案,在互聯網上可以看到不少患者對這家醫院的類似投訴。這家醫院先推薦、說服患者做個宮腔鏡580元,等患者在做宮腔鏡探查術時,有的醫生會提出其他手術的要求。

另一位17歲的女孩小陳就是這樣。她在這家醫院做完了宮腔鏡檢查後,醫生要求她再做一項手術,她當時堅決不同意。

醫生沒有理會小陳不做手術的意願,而是走出去找到小陳的母親。

小陳的母親說:「(說)孩子子宮必須得貼個膜,說挺重,得疼得要命。這麼一說我就害怕了,給簽字了。」

心理專家認為,實際上醫院醫生利用的就是患者求醫時的特殊狀況。

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劉遠說:「我認為在宮腔鏡做開始和之前,這是兩個階段,之前用得寸進尺這種效應,一步一步讓患者越來越多做檢查和處置。但是一旦宮腔鏡上了以後,我個人認為就不太一樣了。除了心理以外,物理的控制是非常現實的,因為在面對醫生和醫院的時候患者基本在行為控制上是弱勢的狀態。這種情況不光是這些患者,換了任何人,在那個位置上恐怕也要做後續治療,聽之任之了。」

這家醫院醫生利用的是患者和家屬對病情的擔心和對醫院的信任,可是這醫院的資質實際上也有水分。在這家醫院的網站上聲稱自己是二級專科醫院,實際上採訪中院長承認連一級醫院都不是。

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

就被要求刷卡並強迫簽字

11月14日,長春當地一家媒體就曾經報導過另一位患者劉女士在和美醫院的經歷,也是這個套路。和之前那位小雨患者一樣,醫生不僅建議她做宮腔鏡探查,並且在此基礎上做了兩個小手術。在手術之後,她在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被要求交錢,支付了7000多元的手術費用。因為劉女士隨身並沒有帶多少錢,刷了好幾張卡才支付成功。

記者:「這五張卡都是護士幫你輸的密碼?」劉女士:「嗯。」記者:「簽字了嗎?」劉女士:「簽了,簽得很模糊,只有一個簽全了,是他把著我手簽的。」劉女士出示了幾張刷卡憑條,上面是她剛剛手術後因為麻醉未醒而歪歪斜斜簽下的名字,有幾張她連名字都沒有簽全。

長春和美醫院院長康玉敏:「可能醫生講解病程過程中患者沒有聽清楚,或者醫生沒有給患者解釋明白。」記者:「你們對醫生有沒有做處理?」康玉敏:「有,這個醫生已經辭職不乾了,因為跟患者溝通沒有到位。」

這些患者一開始就被過度治療

所謂檢查根本不必做

僅僅是個別醫生溝通沒有到位嗎?記者了解到,給節目中這三位患者進行治療的是不同的醫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給患者做出了做宮腔鏡的診斷。記者把小雨和劉女士的超音波報告提供給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的幾位婦產專家。從報告上看,他們是不是真的需要做宮腔鏡呢?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孟元光說:「我覺得可以觀察,還沒有做宮腔鏡的指征,主治醫生做這個判斷,一般來說都有診治的規範,有一定的經驗,會做出合理的判斷,這種做法可能治療有點過度了;另外一個就是治療的適應證把握不準,治療過程中術前的評估沒做到位。」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教授陳蔚琳說:「盆腔積液不是做宮腔鏡的指征,這是無指征操作,就是說沒有必要,過度治療、過度檢查。」

陳蔚琳還介紹說,空腔鏡存在一些後續的併發症,例如後期宮腔發生粘連、子宮內膜發生損傷、懷孕生孩子易流產等,都有可能與做宮腔鏡有關。常規的普通婦科門診,100個病人中最多有一個病人需要做宮腔鏡。

讓根本不需要做檢查的患者做宮腔鏡探查術,這些原本只是想看個門診的患者一步步做了更多的治療和手術。劉女士的經歷被媒體曝光之後,長春市衛計委介入調查。

長春市衛計委醫政處工作人員康凱說:「在手術台上告知患者繳費是不允許的,診療行為發生之前要有一個詳盡的告知,取得了患者同意之後再進行相關診療行為,這方面國家是有規定的。醫院在醫患溝通中,診療行為交代這方面做得還不到位,有欠缺。我們對他進行了批評約談,而且也在大會上通報了,其他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督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了解。」

近幾年,一些醫院術中加項、術中加價的現象也多次被媒體曝光。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發生,就在今年十月,國務院剛發布了新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加強了預防手段。其中第四十七條規定,醫生或醫療機構未按規定告知患者病情、醫療措施、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由縣級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要暫停執業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行政執法已經有了明確的依據和辦法。11月中旬,當地媒體曝光劉女士的遭遇之後,長春市衛計委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

長春市衛計委衛生監督所中醫與計劃生育監督科科長張銘仁表示,還沒有跟當事人聯繫,現在在走醫院調查程式,醫生把筆錄取完之後下一步進行調查。

幾位患者的經歷值得同情,更值得深思。且不說這些手術究竟是否必須要做,是不是屬於過度治療,作為醫療機構事先不按規定明確告知,等患者上了手術台動彈不得的時候再加項目加價錢,就有脅迫消費、強製消費、欺詐消費的嫌疑。如果面對患者,騙你沒商量,嚇你沒商量,那這樣的醫院真是病得不輕了。

節目影片請看:

打開百度App

最新進展

長春和美婦科醫院已停業

12月6日晚,央視記者探訪被《焦點訪談》曝光後的長春和美婦科醫院,看到大門玻璃上已貼出「本院暫停營業,內部整頓」的告示。

來源:北京日報綜合@央視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萬靈 孫建德)、北京晚報、人民網、新華社等

監製:王禕

編輯:趙晨蕊 任一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