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滿鄢陵——“森林河南”的鄢陵實踐

(作者:孫德中、龔硯慶、劉曉陽、馬濤)初冬時節進河南許昌鄢陵,依然是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百裡花卉長廊漸次伸展,70萬畝平原林海有序鋪開,由綠色作底,抬眼處即是風景,駐足時已入畫中。

鄢陵多綠,綠滿鄢陵。

30多年來,鄢陵人借改革開放東風,發掘優勢,緊抓機遇,持之以恆增綠,想方設法護綠,千方百計興綠,美了家園,叫響了“中國花木第一縣”的名號,創立了“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遊、以旅遊繁榮三產”的新時代鄢陵模式,打通了由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鄢陵

增綠

冬日北方多蕭瑟。鄢陵人看到的卻是機遇。“鄢陵是中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特別是南方花木想在北方存活和廣泛種植,最適宜先在我們這裡進行培育。”鄢陵縣花卉協會秘書長李新江說。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綠的需求、對美的渴望,讓花卉栽培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素有“花都”“花鄉”美稱的鄢陵,重新認識自身優勢。

本是花卉苗木交易的淡季,11月22日,記者在鄢陵縣大馬鎮任營社區的苗木地頭,卻看到另一番景象:大貨車佔了半邊路線,裝運苗木的工人甩掉了厚外套,汗水順臉流淌,80厘米高的紅葉石楠苗將趕赴洛陽。

“這是從浙江引進的紅葉石楠,培育成功後已發展至今種植面積近千畝。”任營社區黨支部書記周好平笑著說,種花種木家家無閑人。

家家無閑人,人人忙增綠。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開展,鄢陵花卉生產快速恢復。1983年,“鄢陵縣花卉協會”和“鄢陵縣花卉公司”成立;1984年,根據中共中央一號檔案精神,鄢陵又召開了全縣花卉生產工作會議,鼓勵花農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

在柏梁鎮姚家社區看村史,黨支部書記姚春民指著牆上一幅圖片介紹:“這是我們村當年第一個萬元戶。”

數字記錄著歷史:1984年年底,花卉生產已涉及全縣11個鄉、鎮的100多個村莊,形成專業戶1500多戶,面積恢復發展到2500余畝,品種400多個,苗木1600萬株;花卉年產值1000多萬元,產品行銷17個省(市、自治區)。

數字見證著發展:2017年,全縣花木面積70萬畝,各類花木專業村122個,專業戶、重點戶5.6萬多戶,從業人員30多萬人,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花木銷售額近71億元,花木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170元。

從依花名縣到生態立縣,從庭院式分散種植到集群化發展,鄢陵以花為媒全面開花,見縫插綠應綠盡綠,環境變了樣,居民們更是滿滿的幸福。“我們這裡還是長壽之鄉哩!”花農馬曉東搶著說。

護綠

沒有決策者的你謀東我劃西,鄢陵上下橫下一條心將綠色進行到底。

行走在鄢陵大地,綠意在激情蕩漾。花溪大道兩旁,法國梧桐,筆直高大;五彩大地景區內,百合競盛,彩菊爭豔;鶴鳴湖畔,水鳥成群,波光瀲灩。儘管已是初冬,花木之鄉仍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圍繞發展花木產業這一中心工作,鄢陵縣委、縣政府以一任接著一任乾、一代接著一代乾的韌勁,為綠色發展加油鼓勁、保駕護航。

1996年,“鄢陵縣花卉辦公室”成立;

1999年,花卉園藝業正式被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鄢陵成為原林業部批準的首批花木交易市場之一;

2001年,以“綠化大地”為主題的首屆中原花博會成功舉辦,簽約金額2.9億元;

2007年,鄢陵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全面打造名優花木園區,花木生產、生態旅遊、新農村建設“三篇文章”一起做;

2014年,“鄢陵蠟梅”被國家質檢總局評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百花競秀春滿園,欲尋春色到姚家。”在姚家社區泰豐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內,造型奇特、花朵豔麗的盆景、盆花和樹型優美的園林花木吸引著參觀者駐足觀賞。“全村2700畝地不夠用,村民又在長葛、扶溝租了5800畝地,發展花木產業。”姚春民介紹。

在鄢陵,租地已成為一個常態,這要歸功於鄢陵探索出的一套完整的土地流轉工作法。縣委、縣政府和群眾一塊算得失账、算收入账、算利益账,創新機制,加快推進土地流轉,使全縣花木種植面積佔到了耕地面積的七成,20多億株花木在此順利生長。

插上科技之翼的鄢陵花木產業,發展活力源源不斷。“鄢陵花木企業制定了3個花木行業標準、12項技術規程,有國家園林綠化一級資質公司12家。”鄢陵花木市場總經理姚樹鑫說,通過科技創新,鄢陵先後引進推廣了巨紫荊、紅葉櫻花、天鵝絨紫薇、金葉複葉槭等近百個國內外名優花木品種。

“土地流轉解決了花木用地問題,交易市場帶來銷售平台,科技創新讓花木品種更豐富,這一系列舉措,讓鄢陵在發展花木產業、增綠護綠的過程中實現了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運作企業化、經營集群化。”李新江說。

興綠

昔日“鄢陵蠟梅冠天下”,今朝“江北花卉數鄢陵”。

在佔地近2000畝的鄢陵花木市場,來自各地的珍奇花木匯聚於此。豔麗可愛的枸骨果掛滿枝頭,正處盛開期的蝴蝶蘭姹紫嫣紅,給初冬染上一抹紅暈。

姚樹鑫說:“這裡有來自全國17個省市區的商戶574戶,花木年交易額近27億元,這個供花木生產經營者銷售、交流的平台成為近些年鄢陵花木發展的最大助力。”

從獨木一枝到春色滿園,鄢陵算好“綠色账”,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持續提升綠色競爭力,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經濟優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線。

70萬畝的花卉苗木形成“天然氧吧”,每立方米空氣負氧離子含量1.3萬至1.6萬個,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生態綠肺。鄢陵在花木與旅遊的結合上做文章,將傳統平原農區發展旅遊業變為現實。

春天有桃花節,夏天有櫻桃、蟠桃觀光采摘遊,秋天依托一年一度的花博會平台,冬天利用獨特的蠟梅資源,舉辦“踏雪尋梅遊”等活動,遊客紛至遝來。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78萬人次,綜合收入達21億元。

在金雨玫瑰莊園內,行銷人員向客人詳細介紹陳列架上琳琅滿目的化妝品:玫瑰精油、玫瑰水……20多種精油護膚產品,都是以公司種植的玫瑰花、洋甘菊等香草為原料萃取而成,“別小看這點玫瑰精油,它號稱‘液體黃金’,價值連城。”

花木企業“植入”科技因子,在花木深加工上持續發力。鄢陵與中國林科院等30余所科研機構、高校“聯姻”,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部分企業在香草植物精油萃取工藝研究方面已取得成功,產品深受遊客喜愛。

借助“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縣”落戶鄢陵的東風,鄢陵充分發揮生態、區位、文化和長壽之鄉等優勢,在花木與康養的結合上闖新路。今年以來,已有20多個康養項目陸續簽約,鶴鳴湖康養核心區、健康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順利推進,態勢喜人。

根據規劃,到2025年,鄢陵健康養老示範區將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最美縣城、最美生活”,可實現健康產業總產值500億元。

“鄢陵的優勢在花木、特色在花木、潛力也在花木,必須加快轉型更新,推進產業融合,打造‘全域花海、全域旅遊、全域水系、全域康養’,形成‘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遊、以旅遊繁榮三產’的新時代鄢陵模式,形成含金量更高的綠色發展方式,讓綠水青山滿鄢陵,讓金山銀山滿鄢陵。”鄢陵縣委書記尹二軍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