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蹣跚起步卻成「八字步」?媽媽莫著急,先從自身行為排查起

圖片源自網路

我們總是喜歡用「蹣跚起步」來形容寶寶的邁出的第一步。更多的人,則喜歡用「會走路了嗎?」作為知道寶寶已經1歲左右後的第一句問話。

媽媽會用很多鏡頭,記錄寶寶的第一次邁步,因為這是寶寶成長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對於寶寶來講,他對於自己能夠「獨立行走」也是充滿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因此,寶寶的第一次起步,往往還會帶有「助跑」的感覺,放佛他剛剛站起來就想要健步如飛。

好可愛,是不是?

圖片源自網路

【過早的學走路可能會導致「八字腳」】

但是,如果媽媽急於求成,過早地來鍛煉孩子站立、走路,其實對寶寶的骨骼發育反而造成不良的影響。

育兒專家也表示:孩子學走路並非越早越好,並且每個孩子學會的時間不一樣,並非所有孩子都一樣。孩子學走路需要在孩子學會獨自站起、蹲下、爬行等技能之後,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寶寶出生時骨骼處在發育時期,沒有完全鈣化,包圍在骨骼外的是一圈軟骨。如果一歲以內就學走路,由於站立不穩,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腿骨骼承重力,導致孩子下半身腿部壓力,很容易將雙腿向內或向外用力,導致腿部軟骨發育不平衡。久之,還會影響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內八字腳)和X型腿(外八字腳)。

「X型腿(外八字腳)」多見於學走路的小兒,而「O型腿(內八字腳)」則多見於已經會走路的小兒。

圖片源自網路

【及時補鈣是預防「八字腳」的關鍵】

為防止發生「八字腳」,首先要防止小兒發生「缺鈣」。

爸爸媽媽們給寶寶補鈣,有食補和葯補兩種方式。

1、食補

開始學走路的寶寶,即便還沒有斷奶,也需要在輔食上格外注意添加一些鈣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奶製品、蝦皮及海產類、豆製品、肉類、禽類或者含鈣量高的蔬菜。

但給寶寶做補鈣餐時需要注意寶寶的年齡,不要給寶寶吃他現在消化不了的東西。

2、葯補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合適的補鈣劑;也可通過多曬太陽和適當服用濃縮魚肝油等維生素D製劑來預防。

3、想要給寶寶高效補鈣,還要注意這些影響鈣吸收的元素。

草酸容易與鈣元素結合,影響吸收。

例如菠菜、雪菜、莧菜、空心菜、竹筍、洋蔥、茭白、毛豆等都含有大量草酸,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一下,或是在飯前2小時或飯後3-4個小時服用鈣製品。

另外,吃飯時補鈣,也只能吸收20%左右。

倘若胃裡面塞滿太多東西,補鈣效果就不太好。因此補鈣要與吃飯時間間隔半小時以上,也不要跟奶混在一起。

還有,不要過量補鈣。

凡事「欲速則不達」,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可能會導致寶寶便秘,甚至干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如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等。

圖片源自網路

【不適當的養育方式也會導致「八字腳」】

不適當的養育方式也是導致「八字腳」發生的因素。

1、打「蠟燭包」

老年人總是愛把寶寶的胳膊、腿拉直,然後緊緊地用小被子包住,據說,這樣能防止寶寶長大出現羅圈腿。

但是,過緊地包住寶寶,除卻影響寶寶肺的發育和呼吸、影響胃和腸道的蠕動外,由於四肢活動受限,更不利於四肢骨骼、肌肉的發育。

2、過早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的寶寶,看似很安全,不容易摔倒。

但是由於學步車的特性,寶寶在裡面很多時候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所以前行時,基本是用腳尖用力,這就容易使足關節變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

圖片源自網路

所以很多「過來人」才會說,養育寶寶無小事,事無巨細都要提前想到、意識到才好。有時候也許僅僅是媽媽的一個習慣使然,有時候也許不過是一時的疏忽,但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行我素我高興就好,在他的眼裡哪裡有什麼危險意識?

比如我家的小寶,昨天我就是一轉頭去倒杯水的功夫,他居然就爬到了沙發頂端,還高唱「我睡不著,我腦殼兒有點暈……」興奮的完全忘乎所以。看他站在高處顫巍巍的樣子,卻是把我嚇得小心肝兒一顫一顫,好半天緩不過勁兒來。

唉,這就是寶寶的天性使然啊!因此照顧寶寶的人,一定是要提著十二萬分的精力才好。

回歸到正題,萬一寶寶已經形成「八字腳」,媽媽也莫要太過於緊張。你的情緒才是真正能夠影響到寶寶的主要因素。

首先要和醫生溝通,積極檢查、治療寶寶是否有「缺鈣」等原發疾病;同時對「外八字腳」可採用按摩鍛煉大腿內側肌群、對「內八字腳」可採用按摩鍛煉大腿外側肌群等進行矯正,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