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到5公里大橋耗時16年通車 莫迪歡呼:印度改掉“磨蹭文化”

“我可以自豪地說,現政府完全改掉了印度過去的‘磨蹭文化’”——印度總理莫迪25日在參加位於阿薩姆邦的印度最長鐵路公路兩用橋開通儀式上如此表示。該鐵路橋總長4.94公里,2002年開工,耗時16年完成。印度媒體26日廣泛報導這一成就,早就忘記了這座橋修建的初衷是解決當地的交通閉塞問題,轉而一蜂窩炒作該橋的“軍事價值”:“可快速向中印邊界投送軍力,製衡中國”。

“如果說前政府以拖延工程而著稱,本屆政府的標簽就是交通、改變、下一代工程。我們發現了幾百個被拖延數年或進展緩慢的工程,如果繼續這樣的節奏,下一個世紀就要過去了。”莫迪25日稱,該大橋早在2008—2009年就應該完工,但國大黨執政後完全棄之不顧。他自誇稱,在本屆政府長官下,“印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大型項目不再局限於紙面上,而已經變成現實”。印度《第一郵報》稱,莫迪此言明顯是挖苦國大黨。

據報導,25日開通的該橋名為博濟比爾橋,包括三條機動車道和雙線寬軌鐵路,總長4.94公里,最初估計耗資323億盧比,最後總耗資590億盧比,大約8.4億美元。《第一郵報》稱,該橋於1997年就奠基了,直到2002年才開工,2007年成為國家項目,印度財政部出資75%,其余由鐵道部出資,最初計劃2009年建成,但沒想到耗時16年。據稱,這是印度唯一一座按照歐洲標準完全焊接的大橋,使用期限120年。

“博濟比爾橋將增強國防實力,這不僅是一座橋,而且還是阿薩姆邦的生命線”,莫迪25日稱。《印度時報》26日稱,這座橋將阿薩姆邦到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之間的鐵路距離從700公里縮短到200公里,時間縮短到4小時。

印度東北部地區與中國西藏接壤,印度媒體經常給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賦予“軍事意義”。《印度時報》等多家媒體26日強調,該橋距離中印邊界僅20多公里,該橋的開通將使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北印度鐵路連接成網。報導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該橋還是改善阿魯納恰爾邦邊境物流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能顯著提高印度向中印邊境運送部隊和物資的能力,大大增強印度國防能力。”

“梅加拉亞邦的礦工仍被困,莫迪卻在橋上對著相機賣弄吃飽太閒”,莫迪對國大黨的挖苦很快招來國大黨主席拉胡爾·甘地的抨擊。據《今日印度》報導,拉胡爾2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印度梅加拉亞邦的15名礦工已被困井底半個月,莫迪政府卻拒絕調高壓泵進行救援,“總理,請救救礦工”。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26日對環環(ID:huanqiu-com)表示,博濟比爾橋的完工,最大的意義在經濟與政治上。從經濟上看,印度過去對於東北部地區的開發投入較少,致使當地發展水準落後於印度其他地方,莫迪上台後,開始加快推動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試圖提振經濟。從政治上看,莫迪也是在為明年的印度大選做準備。此前,莫迪長官的人民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隨著大選臨近,莫迪及其黨派需要爭取阿薩姆邦的選票。

“毫無疑問,博濟比爾橋也是軍民兩用的。”錢峰表示,如果中印之間再次發生如2017年的對峙,位置獨特的博濟比爾橋對於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地區的機動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事實上,該地區未來的類似基礎設施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但在目前中印關係勢頭向好的大背景下,印媒對於博濟比爾橋“軍事作用”的炒作是唯恐天下不亂。

對於莫迪所說的“磨蹭文化”,錢峰表示,各級政府官僚主義嚴重、辦事效率低下,是印度長期以來經濟發展的一大弊病,尤其體現在機場、公路等基建項目上,印度國內對於這種現象也有不少批評。除文化原因外,這種“磨蹭”也是因為印度土地私有製,在修橋修路時,征地往往耗時很久,效率很低。此外,印度的基建欠账太多,但資金又十分有限,一座橋修十幾年的情況即使在大城市也屢見不鮮。

錢峰說,莫迪的執政作風相對雷厲風行,他在古吉拉特邦執政時就以此聞名。擔任總理後,莫迪在整頓官僚隊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幫助印度經濟近幾年實現快速發展。但印度這種文化、習慣已經持續幾十年,短期內很難改變,而徹底改變更是幾無可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