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全針灸取穴,一學就會!(圖文並茂)

列缺:

1、兩手張開虎口,垂直交叉,一側食指壓於另一側的腕後橈側高突處,當食指尖所處赤白肉際的凹陷即是本穴(圖5)。

2、自然標誌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內,手腕稍下垂,腕後橈側可見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時可見之凹陷即是本穴。

3、向上斜刺0.3~0.5寸。直接灸3~7壯,懸灸5~7分鐘。

【主治病症】①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②頭痛、齒痛、項強、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③頸椎病,腕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

太淵:

1、伸手置檯面,掌心向上,手掌後拇指所在側(橈側),可觸及一小圓骨(大多角骨)的外側(橈側)下緣,當掌後第一橫紋有脈搏搏動處即是本穴

2、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分鐘。

太淵+魚際=用於咳嗽、咯血

太淵+人迎=用於無脈症

魚際:

1、屈肘立掌,手掌橈側掌指關節後第一掌骨中間,赤白肉際處(即手掌面與背面交界處)即是本穴(圖6、7)。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足三裡:1、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犢鼻)往下四橫指,小腿兩骨之間(脛、腓骨),距脛骨約一橫指處是本穴(圖33)。

2、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處即是本穴。

3、直刺1~2寸,直接灸5~15壯,懸灸5~15分鐘。

內關

取穴:伸臂仰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取之。

作用:寧心通絡、調血和營。本穴具有明顯的改善冠脈循環,調整心臟功能,調節血脂代謝的作用,是預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裡配合,可防止人流綜合征。

操作:①針法:進針後,針尖略向上(肩關節方向)至得氣,用提插探尋之法,激髮針感上傳至肩、腋下或前胸。然後再反覆運針1~2分鐘,留針15~20分鐘。②灸法:艾條灸中的溫和灸15~20分鐘。

合谷

取穴:手背,拇指、食指間,當第二掌骨中點,稍偏食指側。

作用:振奮衛陽、護衛肌表。對預防多種急性傳染病有效。

操作:①針法:直刺0.8~1寸,以局部有較強烈之酸脹感為宜,一般不留針。②灸法:艾條灸,以雀啄法灸10~15分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