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胸悶、窒息、咳痰……怎可讓支氣管哮喘相伴數十年?標本兼治趕走Ta!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不知大家身邊有患有支氣管哮喘的朋友嗎?見過Ta們哮喘發作時的模樣嗎?呼吸不暢,喉嚨間呼呼作響,連咳帶喘,痛苦不堪。而且支氣管哮喘通常病程長達幾十年,這怎麼能忍?

中醫上說,對待哮證,「發時治標、平時治本」。不過全國名中醫李延老師認為,無論何時都得標本兼治。看他如何說——

疏風宣肺、理氣化痰、解痙息風法治療風哮

劉某,女,54歲。2013年9月3日初診。

自患病以來,每年4~10月發作,發作時間逐年提前,用西藥後仍不斷發作,每次發作均無前驅癥狀。本月發作4~5次,每次發作持續1小時左右,胸悶,憋氣,咳少量白痰,伴心慌,胃脹,食慾欠佳。口乾不喜飲,大便不乾,舌淡紅,苔白略厚,脈弦。

中醫診斷:風哮(風邪犯肺,氣滯痰阻)。

西醫診斷:支氣管哮喘。

治法:疏風宣肺,理氣化痰,解痙息風。

處方:炙麻黃10g,蟬蛻10g,地龍10g,僵蠶10g,紫菀l5g,杏仁10g,前胡10g,炙枇杷葉10g,瓜蔞10g,薤白10g,山茱萸15g,菖蒲10g,蘇子10g,蘇葉10g,五味子10g。10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癥狀減輕,曾出現四次胸悶,但未發作。上方去山茱萸,加焦三仙各10g。7劑,服法同前。

三診:哮喘未再發作,曾有1次胸悶,未服藥,1小時後自行緩解,活動後氣短。上方加枸杞10g,20劑。

四診:至今未喘,無咳無痰,胸悶緩解,氣短減輕,納可,睡眠、二便尚佳,舌淡紅,苔薄,脈沉。繼服3周。

隨訪喘無發作,現每月間斷服中藥。

按語:哮病的癥候學特徵為喉中哮鳴有聲,此患者以憋氣、窒息感、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本例雖沒有哮鳴,但其反覆發作的特點及導致緩解的因素等均符合哮病的診斷標準,故臨床從哮病論治。此例患者癥狀發作突發突止,時發時止,緩解後如常人,病初且有明顯的季節性,但無明顯寒熱之象,無明顯外感六淫之跡,無明顯痰濁之徵。此類哮病發生的主要機制在於風邪偏盛,氣道攣急。治療的重點為疏風宣肺,解痙息風。與其他類似病案不同之處是,本例在治療上既注重祛外風,也注重息內風,並充分考慮到患者咳喘日久,肺腎已虛,故在宣肺的同時,不忘斂肺降氣,調補肺腎,標本兼顧。

溫腎納氣、清肺平喘、化痰祛瘀法治療哮證

張某,女,46歲。2013年4月23日初診。

20年前患哮喘,常因受涼而反覆發作,近5日出現憋氣,胸部有窒息感,喘甚有哮鳴音,咳痰量少,質黏色白,咳出後癥狀緩解,畏寒,大便稀溏,時有腰酸。長期服用激素、氨茶鹼,效果欠佳。舌淡,苔淡黃膩,脈細滑。

中醫診斷:哮證(肺實腎虛,下寒上熱,痰氣瘀阻)。

西醫診斷:支氣管哮喘。

治法:溫腎納氣,清肺平喘,化痰祛瘀。

處方:製附片10g,肉桂10g,熟地黃10g,山茱萸10g,仙靈脾10g,補骨脂10g,僵蠶10g,炒蘇子10g,當歸10g,法半夏10g,紫石英20g,海浮石15g,沉香10g,丹參15g,炙桑皮12g,炒黃芩10g。7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哮喘減輕亦不咳,喉中有痰,兩脅痛,肩背怕冷,胃脹食少,易汗,苔黃膩,脈細滑。

處方:製附片10g,肉桂10g,熟地黃10g,山茱萸10g,仙靈脾10g,補骨脂10g,僵蠶10g,炒蘇子10g,法半夏10g,海浮石15g,沉香10g,陳皮10g,乾薑10g,炙白前10g,炙紫菀10g,款冬花10g。7劑,服法同前。

三診:病情穩定,唇乾痰多,不易咳出,舌暗紅,苔薄黃膩,脈細滑。

上方改製附片為10g,乾薑為10g,加菟絲子15g,桔梗10g。繼服7劑。

葯後諸症悉除。

按語:發時治標、平時治本是哮病的基本治療原則。但臨證所見,發時未必皆實,故不盡攻邪;平時未必皆虛,亦非全扶正。因此,對於哮喘的治療可以認為,發時未必全從治標,當標本兼顧;平時亦應治本顧標。本例患者哮喘發作二十餘年,有正虛的一面,往往遇勞感寒即發。外邪與痰濁相搏,壅阻肺氣,則咳嗽痰多,氣喘憋氣;病久延及脾腎,則怕冷,大便溏薄;痰氣交阻,久延影響心血運行,則血鬱成瘀。初見痰黏,苔黃等肺熱之象,病機為肺實腎虛,下寒上熱,痰氣瘀阻,故治療以溫腎納氣、清肺平喘、化痰祛瘀為法。製附片、肉桂補腎氣,壯元陽,納氣平喘;熟地黃、山茱萸補腎陰,陰中求陽;桑皮、黃芩清肺化痰;僵蠶、蘇子降氣化痰平喘;當歸、丹參活血化瘀。

小編溫馨提示

中醫診療特色在於「一人一診一方案」,此案方劑僅適用於文中病例個體,建議不要照方抓藥直接應用,還是需要四診合參,加減調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