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修好這一步,才能走上成佛之路!

起定遍緣一切善,能引身心輕安樂。

如是知後瑜伽王,製伏散亂常修定。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脫如是行。

六波羅蜜多之第五禪定,亦稱靜慮波羅蜜多,是得究竟佛果之必經次第。修習禪定,對治自心之散亂,使身心得輕安、生喜樂,現住空明無分別,此於《大圓滿禪定休息》中已有深廣詳實之講解。然而一般人習禪打坐,亦應具備二種勝緣:一為外在處所,當舍一切世俗雜塵,遠避散亂紛鬧之境,而應住至寂靜之處。《大圓滿心性休息》、《入菩薩行》等經論中,每次講述靜慮,皆首為指示環境。因此我等當舍離不清淨之外緣,而應前往清淨之地。二即內在心性,如貪、嗔、癡等一切粗重煩惱皆當斷除,逐次漸入細微之相,再加以“毗盧七法”調正身要,如此方為禪定之首要。

如上諸項確為重要,尤其修行處所更顯必要。漢地如今有許多寺廟,坐禪之人較多,但總覺其真正之環境依舊不行。因其寺廟等處皆成旅遊之地,諸多遊閑覽勝等活動,令其環境難得清淨。眾生畢竟有凡夫心,如若修行環境不得清淨,仍會受外來干擾之影響,如此欲使禪定次第得以增長,恐怕亦有困難。是故,往昔諸多祖師大德修習禪定時,亦是住僻靜之山林而修苦行,終得證悟。因此習禪定之時一定要注意環境。雖於《時輪金剛續》中有言,城市當中也可修習禪定,但彼者是為層次較高者指示,高層次之禪定可超勝一切外緣。而一般凡夫人等,則需有一個寂靜之地。如《格言寶藏論》中雲:“設若自心散亂者,彼無修法之良機,若人寂靜而安住,彼心即能得堪能。”雪域高原就有許多寂靜之地,曾受歷代傳承上師之殊勝加持,亦有眾多護法神護持,故此可作我等之修行處所。

禪定之正行,依《大圓滿前行》一文可分為三: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或換言之:第一著樂禪定,第二揭義禪定,第三善逝禪定。

(一)著樂禪定者,貪著明樂無別之覺受。此行之人,有者定於光明,有者入於安樂。樂者本即空性,或為無實執,故稱定樂。或有人等入定於無一切實執,實彼者仍有執著(覺受)。如此禪定為凡夫所行之境。

(二)揭義禪定者,前一次第所述光明與空性之覺受,皆能遠離,但仍未真正融入無邊法性。雖無空性,亦無光明之執著,但彼者仍一心一意入定於本界,實亦未得到真正究竟之禪定,此稱揭義禪定。

(三)善逝禪定者,真正遠離一切戲論,遠離一切邊執,自融入法界之無礙智慧,故此稱為善逝禪定。此善逝禪定者,依無垢光尊者之論著亦有其根基或由補特伽羅之層次而顯現一定之差別。對其次第之區分,應詳閱《大圓滿前行》、《大圓滿心性休息》及《入菩薩行》等論著,於此不再贅述。

行持禪定波羅蜜多,能調伏自身之心性。如我等凡夫之人,欲對治俗執之分別念,必須修持禪定。以禪定之力,調伏自己之心,如同轉輪聖王攝伏自己所有眷屬一樣。而禪定於調伏、壓製一切煩惱處已具無比之王權與威勢,分別散亂之心無從生起。如此真正入定境時,一切皆已安住不動,或言身心內外如如不動,正如沉穩安詳之須彌山王。“如如不動”,實為禪定師之法語。安住之時,無論眼前顯現何種極大堪忍之境,如恐怖、貪戀、卑劣、高貴等幻象層現而起,或寂靜之中聞聽平地巨響,皆當如如安住無起分別。甚有人等一禪定就幾個月、幾年,絲毫無有分別之念。

一般人之坐禪入定,幾個小時無一點分別念者亦常有之,但應知此間之關要,即禪定必須具備勝觀。否則,光是內心無念無想,如藏地雪豬打坐那樣,無有是處。冬雪初降,雪豬就躲入小小黑洞開始“打坐”,三個月的“閉關”,一點分別念亦沒有。直到冰融雪化,春雷乍響之時,它才聞聲而得驚醒。

是故,我等有些人亦如此,自以為內心無任何分別念,或稍有安樂之體會,就無思無掛地閉目凝神,如此一坐,一切就都清淨了。其實,雖然此時可能是無分別念,心裡亦非常安樂,但其是否已證悟空性呢?若以真實諦而言,此時確實未能證悟空性。若以此即能證悟空性的話,大家都可如此而行,禪定妙法亦就太簡單了。如今初學之人可能大都是這樣坐禪的,有些曾於漢地寺廟呆過一段時間,早上第一必修之課就是坐禪,但其禪定時好像並無大乘佛法中所講的那種勝觀,光是晨起打坐,朦朧閉目禪床一坐,大概什麽境界都沒有了,或稍有安樂之念,就又慢慢地睡著了。特別起床早一點的,好多人是慢慢地融入夢的境界。

真正禪定之安住不動,是以自心之安住而言。禪定時身心如山安住,使其一點分別之念亦不生,內心非常平和。處寂靜地而常修行禪定之人,其心自然很是聽話。

但如今之人往往難以如此,許多人稍一禪坐就妄念紛生,讓其不生,可自心分別之念仍不斷湧現,壓住此念,彼念又起。然後,又讓心故意生起分別念時,它又偏不起現了。可見此心確實難以調順,猶如頑皮之孩童。讓孩童坐下來時,他偏是跑開去;有時讓他離開,他卻一旁安住下來了。一般凡夫之心亦是如此,若欲真正進入禪定,則應逐次調順心念。

於此介紹一種簡單之法:先於面前放置佛像、經書,或其他觀念之物。繼而身心端坐,平心靜氣,無散無斂,眼不動而直視佛像,於專注中漸得安住。此時若現任何聲響或氣味,內起分別念等,皆不為所擾,一心一意專注佛像。當自心確能一緣安住時,即可合目而修,心念自然住於佛像。若覺心氣略有外散,可稍睜眼再觀佛像。如此長期熏修,禪定之力即能自然形成。

如此修行禪定波羅蜜多,身心安住而得入定,常習之人可使習氣漸得清淨,心胸坦蕩,虛懷若谷。如此起定之時,欲令自心趣入善法,其心亦能普遍緣攝一切善法。此時若想發菩提心,亦能由念而發,若想生出離心,亦可隨緣而生。往日聽法易生疲倦,此時亦可稍發一清淨之願,聽聞佛法就不再困難,還是能聽進去。如此自心已能比較聽話,正如一些高僧大德那樣,讓它做任何事情時都是具堪能的。自心亦不再頑皮,正如那些聽話之孩子,父母所說都如理遵循。而有些孩子卻很不聽話,父母有所言語,都是背道而馳。如我等一些人,其心亦是這樣,讓其安住禪定,卻偏不坐禪定,讓其聞法,亦聽之不進,自心總是往外胡思亂想,故此心還未專注於善,若以教理而言,自心應能遍入一切善法,無論行何種善事善法,都應把心專注其上,如此心就很聽話了。

如此禪定之後,能引發身、心之輕安快樂。哪怕此時遭遇再難之事,亦不為所困,身心總是很輕安,很調順,內心亦能把所有一切皆予納受。不似往日,自心好像無法判定,無法調順。如一般凡夫人等,遇到某些事時,心裡總是過之不去,不能放下,前顧後盼亦難順其心。而修行較好之人,身心已得輕安,如此不必言及世間之一般,哪怕遭遇再大難料之違緣,內心亦不覺嚴重,仍能處之泰然,隨緣化解。此即為禪定安樂之妙用。

如是了知禪定波羅蜜多之諸多功德後,如法行修之瑜伽士,應如國王一樣,製伏內外各種散亂,遠離散亂喧鬧之境,遠離散亂分別之念,然後時常修持禪定之法毫無間斷。尤其於修大圓滿時,雖然以前已得過許多無上大圓滿本來清淨之正行竅訣,但也應於每日之中至少保證在修。有者在剛傳大圓滿時,上師讓其修法,就去修一點點,然後就一直不修,好像一天不修,再過一天也不修。如此而言,雖然大圓滿法非常殊勝,但亦極為甚深微妙,如若總是不修,亦是有點困難的。

然而,真正之禪定修行,亦應有一定之竅訣,需得傳承上師之引導。如我曾覽閱過一些禪宗書籍,頗感其中之意境非常有趣,與大圓滿見無甚差別,故我對其亦常生信心,於內心中經常祈禱。是故,真正已得傳承上師之禪宗法要者,仍應繼續習禪而無間斷,不能因自己已學密法,而將其他一切皆予捨棄,如此實為重要。但是,如若本無傳承上師,光抱一個書本就去坐禪,可能有點危險也有些困難,像雪豬一樣,不是太好。此處非為專指漢地禪宗,無論印藏,無傳承上師而修禪定,真不知會怎樣?釋迦牟尼佛的佛法都有傳承,傳承上師非常重要。是故,修禪宗或是修大圓滿,都應有上師傳承,都應相續不斷地修習禪定之法。

例如禪宗之達摩祖師,噶舉巴之米拉日巴祖師等,往昔之無數高僧大德亦經常修習禪定,彼者或閉關三年、九年,或閉關十二年,乃至更久。如此確實非常了不起。而我等亦應如此發願修習禪定,閉關兩個月、三個月,但僅閉關三天就出關,亦不太好的。宗喀巴大師於此再三勸告:瑜伽士我宗喀巴亦如是從不間斷地修習禪定,你等欲求真實之解脫,亦應如是經常行持禪定妙法。故此希望大家好好坐禪,真正修成禪定波羅蜜多。

敬摘錄於《菩提道次第攝頌淺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