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衛健委:把好“三道門”,高校學生在校要戴口罩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8月27日,教育部召開發布會介紹推進秋季開學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指出,要重點把好三道“門”—— 守好“家門”、 安全“出門”、 管好“校門”。

8月23日,教育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嬰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從整體上對開學準備、返校要求、學校日常管理、重點環節管控和應急處置等不同情境提出指導意見。

“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切實把學校、托嬰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做扎實,防止疫情在學校、托嬰機構蔓延擴散。”賀青華表示。

教職員工和12歲以上學生新冠疫苗“應接盡接”

“學校、托嬰機構作為一個人群聚集的特殊場所,易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做好學校、托嬰機構的疫情防控,對於全國疫情防控整體落實、鞏固拓展防控成果至關重要。”賀青華表示。

貫徹好、落實好第四版防控技術方案要把好的第一道“門”是守好“家門”。賀青華解釋稱,師生員工在假期、返校前,以及平時居家期間,要做好個人防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做好症狀監測。二是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教職員工和12歲以上的中學生、高等學校學生,無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要應接盡接,接種疫苗後仍需注意個人防護。托嬰機構要配合衛生健康部門、教育部門逐一查驗幼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情況,如發現漏種,及時督促家長補種。三是做好開學入校健康檢查。高校師生員工返校前要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後按照當地要求進行核酸檢測。中小學校和托嬰機構師生員工,暑期有出境、到過中高風險地區或其他異常情況的,返校前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第二是安全“出門”。 賀青華介紹,要做好返校途中防護,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速乾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盡量減少與其他人員交流,避免聚集,盡量避免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接觸後要及時洗手或用速乾手消毒劑等進行擦拭清潔處理。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進入通風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閉空間。養成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良好衛生習慣。

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園內要佩戴口罩

賀青華指出,要把好的第三道“門”是管好“校門”。

首先,學校要按照當地疫情形勢和防控規定,制定並動態優化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完善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

在嚴格校園人員、物品出入管理方面,賀青華提出,要在入口處張貼健康碼圖識,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還需查看健康碼、行程卡。加強冷鏈食品包裝、郵快件預防性消毒。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園內要佩戴口罩,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如果學校所在縣(市、區)範圍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學生上課時可不佩戴口罩。幼兒在園期間可不佩戴口罩。

環境衛生和消毒方面,要加強教室、圖書館、體育館、衛生間等場所的管理和清潔消毒,定期通風換氣,對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物體表面,安排專人每日進行清潔消毒。

食品衛生管理方面,要建立就餐、清潔消毒等食堂衛生管理台账。加強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衛生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做好就餐區域桌椅、地面及餐(飲)具和炊具的清潔消毒,及時清理和收集餐余垃圾。

對於聚集性活動管理,賀青華指出,要根據校園情況合理控制人員密度,加強對開放的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內的人員密度控制,盡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高等學校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原則上應安排在室外舉辦。托嬰機構要從嚴控制開展兒童聚集性活動,不組織大型聚集性活動。

此外,學校要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發現和解決細節性、關鍵性問題,確保一旦發生疫情,立即激活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系,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有效應對突發情況。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校對 趙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