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頻繁胃脹難受,擔心胃病變胃癌?

胃脹,指的是上腹部飽脹的感覺,是很常見的一種胃部不適感,一般而言,飲食不當是直接原因。偶爾的胃脹,通過自我調節或藥物乾預就可以緩解,多屬胃腸的功能性改變,但是頻繁胃脹可能並非簡單的飲食不當所致。

頻繁胃脹,是否要警惕胃癌?

偶爾的腹脹,休息、揉肚子、適度運動或用藥就可緩解,但是經常的胃脹,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其實,不只是胃癌,幽門螺桿菌(Hp)感染、胃粘膜炎症、潰瘍等均可出現頻繁胃脹,具體是什麼原因,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1、患有胃癌,不止胃脹這麼簡單。

胃癌早期除了有胃脹表現外,還有上腹部隱痛、噯氣、反酸、噁心,偶有嘔吐、食慾減退、消瘦、黑便等。一般胃癌早期會有少量出血現象,所以,胃脹伴有出血現象一定要警惕胃癌。

2、經常胃脹,高危人群需警惕。

年齡40歲左右,胃癌高發地區人群;Hp感染者;曾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等疾病;有家族胃癌史者;偏愛高鹽、醃製食品;吸煙、飲酒者等具備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及時就醫診斷,儘早治療。

有哪些胃病容易發展為胃癌?

容易發展為胃癌的胃病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胃黏膜巨大皺襞症等,如果患有以上疾病,需要在治療的同時定期檢查,以排除胃癌的可能。

1、大便隱血試驗。臨床數據表明,多數胃癌患者的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2、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出胃黏膜早期的細小病變,有助早期發現胃癌。

3、胃鏡檢查。主要檢查手段之一,可對胃內各個部位進行直接觀察,對可疑病變進行攝影及活檢,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確診率。

4、胃液分析。絕大多數胃癌患者胃酸缺乏或過少,可供參考。

5、幽門螺桿菌檢查。HP感染率與胃癌發生率呈明顯正相關,HP感染者胃癌風險值顯著增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HP納入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素。

6、胃癌易感基因檢測。尤其是胃癌家族史人群,有助了解患胃癌的風險程度,提早規避。

本文作者微信weichang00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