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德經》中的人生智慧,流傳了兩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輝

《道德經》,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著作,全文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分為《道經》和《德經》。其作者老子,已經離我們的生活有兩千多年了。《道德經》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流傳,不僅沒有因為時代背景的改變,而失去研究的意義,反而依然熠熠生輝。

《道德經》,歷朝歷代將其視為一門重要的必修課。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也都有很多讀者對其進行解析,由於解析人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觀念的不同,這些解析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那麽,《道德經》中,有哪些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們,學習和借鑒的智慧和感悟呢?

1、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譯文:有和無在相互對立中得以產生,難和易在相互對應中得以形成,長和短在相互比較中得以彰顯,高和下在相互依賴中得以互相補充,音和聲在相互應和中得以區分,前和後在相互對比中得以形成——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解析:這就是我們都學習過的“矛盾的統一性和相對性”啊。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前和後,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有了彼,才有了此。任何一方都是不能孤立而存在的。整個自然界,整個社會,任何事物,都是以這樣的矛盾統一和相對,而存在的。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遇到坎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在不遠的前方,一定有幸福,有精彩,在等待著我們。

2、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譯文:最善良的品質,就如同水。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水處於人人都嫌棄的低窪之地。水的品質,是和“道”最接近的。

解析:每每看到這句話,三順都會想起杜甫的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總有一些人,就像水一樣,悄無聲息的滋潤著別人,從來不急於表現自己的功勞。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做事抱著滿盈的態度,不如適可而止;把鐵器打磨的太銳利,也必定保持不了太久時間。金玉滿屋,沒有人能一直守著;富貴卻傲慢,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而身退,才符合自然的規律。

解析:這是老子在教導我們,凡事適可而止,做事要給自己留有余地。石崇富可敵國,卻因為和王愷鬥富,而死於非命。韓信因為曾經逼劉邦封他為齊王,而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張良的功勞不在韓信之下,卻知道“功遂身退”的道理,拒絕了劉邦給他的封邑,潛心研究黃老之學,成為漢初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開國之臣。

4、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裝在一個車轂上,才成了車輪,正因為有了車轂中間的空隙,才有了車的作用;糅合黏土製作器皿,正是因為有了器皿中間的空間,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修建房屋,正是因為有了房屋中的空間,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器物給人們帶來了便利,而器物真正的作用,卻是因為其中間的空間。

解析:這就是“無”的價值。杯子的作用是盛水,盛飲料,而承擔這個責任的,正是杯子中間的空間;房屋的作用是住人,而承擔這個責任的,也是房屋中間的空間。

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譯文:尊寵卑辱,以至於為它驚惶不安,重視大憂患以至於如同重視自身。為什麽會在受到寵辱時為它驚惶不安呢?因為把受寵看的很高尚,把受辱看的很卑下。所以得到這些,會驚喜不安;失去這些也會驚恐不安。這就是“寵辱若驚”。

解析:為什麽人們會“寵辱若驚”?只因為人們把這些都看的太重要。如果不把這些看的這麽重要,我們也就不會“寵辱若驚”了。

《道德經》中的智慧,實在太多,今天三順隻分析了其中的幾條,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分析其他內容。如果您有不同的解析,歡迎您留下自己的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