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管濤:貿易戰全解析 中國出口會好嗎?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管濤 

  雙方的統計均顯示,貿易摩擦沒有達成美國改善對華貿易失衡的初衷。未來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形勢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對此必須未雨綢繆。

  今年,以針對千億級別進口商品互相加征關稅的形式,中美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貿易摩擦。然而,據中方統計,前10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3.1%,全國出口平均增長12.6%,整個外貿出口形勢表現良好。關稅措施究竟對中國出口有沒有影響,以及未來會如何發展?本文結合美國公布的第一批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基於美方的統計數據,分析貿易紛爭對美國自華進口的影響,並根據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變化情況評估我國未來總體出口形勢。

  關稅措施對美國自華進口貿易的影響分析

  6月15日,美國宣布第一批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分兩輪實施。其中,第一輪對約340億美元自華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於7月6日實施,第二輪對其余約160億美元自華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於8月23日實施。9月18日,美國宣布對第二批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先加征10%的關稅,於9月24日起生效,後再升至25%,於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因為現只有美方公布的前9個月商品貿易細分數據,本文將從總量和商品結構角度分別盤點500億美元關稅措施對美國自華進口的影響。

  (一)總量角度:340億和160億美元關稅清單影響已開始顯現

  今年以來,美國自華進口金額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其中,9月份進口同比增速達10.1%,較上月回升5.7個百分點,為今年4月份以來最高值(見圖1)。因為50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商品的進口規模在美國自華進口總規模中佔比較低,疊加2000美元關稅清單生效前美國企業可能存在“搶進口”行為影響,當前美國自華進口增速並未充分反映出前兩輪關稅措施的具體影響。

  然而,從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規模變化可以看出,前兩輪關稅措施的影響已經有所顯現。34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自7月份開始轉為負增長,7~9月份同比增速分別為-9.7%、-17.4%和-18.9%,呈持續回落態勢;16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在經歷7、8月份的高速增長之後,於9月份轉為負增長,當月同比增速為-13.2%,較上月回落49.4個百分點(見圖1)。清單內商品的進口增速在關稅生效前後落差較大,一方面是由於美國企業可能存在的“搶進口”行為推升了關稅生效前的進口增速;另一方面也表明關稅措施生效後相關商品進口的確受到了較大影響。

  圖1 美國自華進口商品金額同比增速

  (月,%)

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二)商品結構角度:清單中覆蓋率較高的商品受關稅影響較大

  為進一步了解關稅清單內各類商品的受影響程度,我們按照HTS編碼將340億美元、160億美元關稅清單內的商品與US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的美國自華進口商品數據進行了歸類整理。按照HTS-8位碼分類,前兩輪清單分別涉及818項和279項商品。為方便討論,此處我們將HTS-8位碼標識的清單商品全部按照HTS-2位碼進行歸類劃分。

  表1統計了34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結構。從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規模來看,“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為主要受影響商品,兩類商品在清單中被涉及的進口規模分別為158億美元和96億美元。從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規模佔比[1]來看,“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在清單中幾乎被全覆蓋,“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鐵道車輛;軌道裝置;信號設備”在清單中的被覆蓋程度也較高,清單涉及的以上類別商品進口規模佔比分別為99.9%、36.5%和28.5%,明顯高於清單內涉及的其他類別商品進口規模佔比。

  表1 340億美元清單涉及到的商品結構

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表2統計了16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結構。從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規模來看,“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為主要受影響商品,該類商品在清單中被涉及的進口規模約為75億美元,其他類別商品如“塑料及其製品”、“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在清單中被涉及的規模分別為21億美元和20億美元。從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規模佔比來看,“塑料及其製品”、 “鐵道車輛;軌道裝置;信號設備”在清單中的被覆蓋程度較高,清單涉及的兩類商品進口規模佔比分別為13.2%和10.3%。

  表2 160億美元清單涉及到的商品結構

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此處,將上述兩輪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行匯總。在5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被覆蓋程度依然最高,“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和“鐵道車輛;軌道裝置;信號設備”在清單內被涉及的進口規模佔比分別為41.4%和38.8%,而其他類別商品的被覆蓋程度則相對較低(見圖2)。

  圖2 500億美元關稅涉及商品的進口規模佔比

  (佔比大於1%部分)

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料來源:USITC;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基於上述分析結果,我們進一步對各類別商品進口規模在關稅措施生效前後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在關稅清單中被覆蓋程度較高的商品,如“航天器、航空器及其零件”、“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鐵道車輛;軌道裝置;信號設備”受關稅措施的影響較為明顯,而其余商品受關稅措施的影響則相對較小。

  具體而言:“航天器、航空器及其零件”和“光學、照相、醫療等設備及零附件”由於在第一輪關稅清單中被覆蓋程度較高(第一輪關稅清單涉及的進口規模佔比分別為99.9%和36.5%),因此,這兩類商品的進口金額在經歷了5、6月份明顯增長之後,於7月份即第一輪關稅措施生效之後開始出現明顯下降(見圖3和圖4)。“鐵道車輛;軌道裝置;信號設備”由於在兩輪關稅清單中涉及比例總和較高,達38.8%,因此,該類商品進口金額在經歷了5~8月份大幅增加之後,於9月份即第二輪關稅措施生效的次月出現明顯回落(見圖5)。這表明前兩輪關稅措施對上述三類商品進口規模的影響明顯。

  然而,其他類別商品如“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車輛及其零附件,但鐵道車輛除外”、“塑料及其製品”,由於在兩輪關稅清單中涉及比例較低,其進口金額在關稅清單生效前後並未出現明顯變化,表明這些商品受此波關稅影響相對較小(見圖6~圖10)。

  從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我國外貿出口發展前景

  今年中國外貿出口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從實際運行看,前10個月,出口同比增長12.6%,為2012年以來最強勁;剔除美國後出口增長12.5%,遠高於上年全年平均7.1%的增速,也為2012年以來最強勁。但從景氣指標看,自6月份起,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就跌至了枯榮線以下,到10月份跌至46.9,為2015年12月以來最低。為更清晰了解未來我國總體外貿出口的可能走勢,本文將從分析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我國出口增速之間的動態關係入手,並試圖根據當前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的變化情況,對我國未來出口貿易形勢進行預判。

  (一)樣本數據選取與走勢分析

  本文選取的樣本數據為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我國出口同比增速(季調),樣本數據區間為2009/05-2018/09間的月度數據。期間,新出口訂單指數與我國出口同比增速之間具有相似的變化趨勢: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間,新出口訂單指數總體處於波動下跌態勢,對應的出口增速自2010年2月份也開始出現高位回落,呈現波動下跌態勢;2011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間,新出口訂單指數圍繞50%上下波動,並長期低於50%,對應的出口也呈現低迷增長狀態,並於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出口增速長期圍繞0上下波動;2016年3月開始,新增出口訂單指數開始出現回升,隨後的出口增速同樣出現好轉(見圖11)。

  圖11 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同比增速

  (%)

資料來源:Wind資料來源:Wind

  (二)實證分析

  首先,通過對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記為pmi)和出口同比增速(記為export)進行ADF部門根檢驗可知,兩指標數據在5%顯著性水準下均平穩(見表3),因此可直接構建VAR模型。其次,根據AIC、SC資訊準則、最終預測誤差FPE以及LR檢驗統計量選擇VAR模型的最優滯後階為2(見表4),因此建立VAR(2),並且由VAR(2)模型的特徵值均位於部門圓內可知所建立的模型是穩定的(見圖12)。

表3 相關變量ADF部門根檢驗表表3 相關變量ADF部門根檢驗表
表4 相關變量的擬合檢驗準則表4 相關變量的擬合檢驗準則
圖12  VAR(2)的AR特徵多項式逆根圖圖12  VAR(2)的AR特徵多項式逆根圖

  再次,為進一步分析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出口增速之間的關係,我們利用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進行分析。從表5可以看出,PMI新出口訂單指數是出口增速的格蘭傑原因,而出口增速並非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的格蘭傑原因,兩者具有單向格蘭傑因果關係。

  表5 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結果

(三)脈衝響應分析

  (三)脈衝響應分析

  由脈衝響應圖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pmi一個正向衝擊時,pmi波動逐漸減小至恢復平穩,表明pmi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衝擊後,不能形成穩定持續的增長或減少。而export在初期時對pmi的正向效應是遞增趨勢,在第4期時達到最大,雖然隨後會不斷減弱,但帶來了較長的持續正面影響,表明pmi的衝擊對export的影響是長期和正相關的,並且所引起的export的波動大於pmi的波動。

  圖13 脈衝響應圖

  主要結論

  第一,因為500億美元商品規模在美國自華進口總規模中佔比較小,疊加2000億美元關稅措施生效前,美國企業可能存在“搶進口”行為的影響,至今美國自華進口規模依然保持平穩增長。然而,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關稅清單對美國自華進口的影響在總量和商品結構層面均已開始顯現。

  第二,中國對美商品輸出同比增長較快,存在關稅措施落地前美國“搶進口”、中國“搶出口”的因素,但不宜過分誇大。從涉及第一批關稅清單美國自華進口的變化看,第一輪340億美元商品因為從6月中旬公布清單到7月6日正式實施,基本沒有發生什麽“搶進口”行為;第二輪160億美元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進口在經歷7、8月份的高速增長之後於9月份轉為負增長,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再考慮到關稅落地之後的增速大幅回落,因此,“搶進口”對美國自華進口的總體影響有限。更為可信的是,今年美國對華貿易失衡擴大,主要是因為伴隨著財政赤字增加而增加的貿易赤字所謂“雙赤字”現象。由此,對於未來中國對美商品輸出挑戰更大的是,如果受累於美聯儲加息、美元強勢造成的金融條件緊縮,以及財政刺激作用減弱,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急劇放緩,有可能造成美國進口需求的疲軟。

  第三,中國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不是同步指標而是領先指標。它與出口增速之間存在正向聯繫,且一個新出口訂單指數衝擊會在4個月後導致出口增速發生同向變化。從近期中國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表現來看,由於受國際形勢不斷惡化的影響,該指數自6月份開始至11月份,已連續6個月位於榮枯線下方。因此,預計出口增速今年底明年初大概率會出現較明顯的放緩。但因為第二批關稅措施原本計劃分步實施,期間產生新的“搶出口”行為,有可能造成了新的數據擾動。

  第四,本文重點分析了貿易摩擦對美國自華進口及中國外貿出口的負面影響,但這並非證實了美方關於“貿易戰容易贏”的判斷。相反,雙方的統計均顯示,貿易摩擦沒有達成美國改善對華貿易失衡的初衷。特別是隨著兩批關稅措施落地,美方統計的對華出口在8、9月份分別同比減少14.2%和10.3%,而中方統計的8~10月份對美出口分別增長13.2%、14.0%和13.2%。9月份以來,美國一些經濟指標出現掉頭向下或者不及預期的情況,並觸發了近期美股的調整。正是“貿易戰雙輸”的結果促成了中美兩國元首會晤並達成共識,按下了貿易摩擦更新的“暫停鍵”。然而,由於中美雙方談判過程存在較大變數,不排除未來中美貿易衝突仍有可能出現反覆。因此,未來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形勢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對此必須未雨綢繆。

  [1]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規模佔比是指關稅清單內屬於某一類別(HTS-2位碼分類)的商品進口規模佔同一類別下所有商品進口規模的比例。如“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在34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被涉及的進口規模約為158億美元,美國自華進口該類商品的總規模為1096億美元,因此關稅清單涉及的該類商品進口規模佔比為14.4%。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