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羅斯福新政時把過剩的牛奶、棉花扔掉也不免費分發給窮人?

羅斯福把嚴重過剩的產能,牛奶,棉花扔掉。而不送給窮人,這是正確的。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咱們身邊很多企業也是這樣的,比如麵包店把當天的麵包打折出售,在剩餘就扔掉,餐廳也會扔掉一些邊角小料,賣菜的也會這樣。我們某些地區也出現過扔蘋果,倒牛奶的現象。

在特殊時期我們對認為這種嚴重浪費的行為是國外環境不好的象徵,但其實裡面蘊含著很多的經濟學道理。不光是經濟困難的時期,就是現在,也有很多產能過剩的企業做著一樣的工作,將自己生產的商品送到了銷毀場,而不是將其投入市場。

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原因

1.成本考慮:

分送出去需要成本。大家肯定看過老農的西瓜或者是其他的農產品滯銷,讓所有的產品爛在了地裡面也沒有人去賣的新聞。

有的人就會想,為什麼寧願爛了也不賣,好歹能會一點本?

因為只要採摘就會有成本,人力成本加上運輸成本可能一斤西瓜需要1元錢,但是市場價只有8角,那怎麼辦?還不如爛了賠的少一點兒。

2.安全考慮:

畢竟是粗加工食品,包裝也需要成本。有的時候生產的麵包和食品是有時間限制的。像一般的餐廳都不允許食品放置超過24小時,否則會有安全隱患。滯銷放著最後也是扔。

3.經濟原則:

過剩產品放入市場,會產生更大的過剩。

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如果將牛奶降價銷售的話,在紐約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購價(直接從奶農收購的價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隨後紐約州州議會調查委員會出示的報告顯示,「紐約州牛奶收購價已經低到無法維持奶農基本生活的水準,許多奶農就連生活必需品都買不起,而許多奶農以畢生積蓄投資的奶場可能都將付之東流。」顯然,降價帶來的結果是,牛奶價格的整體下跌,賣得越多,賠的越多。

4.慈善原則:

慈善事有目的的給予,不是隨便做的,否則會像有些資助貧困學生產生依賴和怨恨。

這非常可怕,你將牛奶免費給了大家,大家久而久之習慣了,就會覺得你收費是一間十惡不赦的事情了,就算是經濟恢復了牛奶也可能賣不出去,反而是養了一堆仇人。

這就是為什麼以工作代替救濟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