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本書暢銷英國半個世紀,我們居然視而不見

要說關於少年成長之作,《麥田裡的守望者》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本書,《一本好書》對其的演繹,相信許多人還記憶猶新。

然而,還有一本文學作品,同樣可以與之媲美,卻在國內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英國作家巴裡·海因斯的代表作《小孩與鷹》。

這本作品在英國人心頭的分量可不是我亂說的,要知道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裡,它可是與哈利·波特,007,憨豆先生一同出現在銀幕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關於這本書的評論,在國內的網站,卻寥寥無幾。

其實書名《小孩與鷹》已經點名了主人公的身份,這位男孩名叫比利·卡斯帕,出生在一個貧困又破碎的英國工人階級家庭裡。

他的父親已經離家出走多年,母親沒有正式的工作,哥哥是一個帶著流氓習氣的礦工。家裡窘迫不說,也沒有人給予過比利一丁點的關愛。

其實這樣破敗的情況,在當時的英國並不少見。

那是煤礦小鎮比比皆是的工業年代,許多工人階級家庭時代都以煤礦為生,經濟狀況捉襟見肘。

因為家裡缺乏主勞動力,比利每天清早都得靠送報紙來賺錢補貼家用,早早承擔起生活的責任。

大概也是因為如此,他天生瘦弱,比同齡人顯小。但臉上卻掛著與年齡極度不相符的憔悴。

而學校,也不是比利的避難所。

《小孩與鷹》裡對教育的抨擊與《麥田裡的守望者》有得一拚,此時的老師並不是什麽傳道授業解惑的益友,反而更像是以欺壓和控制學生的掌權者。

比利就曾對他唯一信任的法辛老師吐槽過這些可笑的教育者:

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跟我們講話的方式,就好像當我們是一坨屎。他們總是罵我們白癡、傻瓜、呆子,總是不停地看表,想知道還有多久才下課。

他們受夠了我們,我們也受夠了他們。然後每次發生什麽事,他們就找我開刀,因為我是個頭最小的。

在書裡你會發現,除了法辛老師,幾乎所有的老師都以體罰學生為樂、恥笑學生為榮。在這所學校,沒有是非黑白,有的只是霸道的校長和專斷的管理者。

老師會譏諷沒錢買運動服的比利,會故意讓他在冬天洗冷水澡來取樂,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和體罰。

就在這樣混沌不見天日的生活裡,一隻小鷹的到來,卻改變了比利的整個世界。

這隻紅隼,被比利取名為凱斯。由於鷹是最難被馴服的動物之一,比利專門去研究了許多鳥類知識,親手開始馴養這隻小鷹。

在家庭和學校感受不到溫暖的比利,就這樣全身心投入到凱斯身上。

這份對凱斯的熱情,戰勝了所有生活對他的橫眉冷對。

但如果看到這裡,你以為他僅僅是把凱斯視為寵物般的朋友,那可就太過狹隘。

比利在書裡解釋說:

老鷹可不是寵物,什麽溫馴不溫馴,只能說它受過訓練,就這樣。它很凶猛,有野性,而且它不把任何人當一回事,對我也不例外。這就是它了不起的地方。

我馴養它,只為了看著它,放飛它。對我來說那就夠了。

這隻無法被人馴服的鷹,就是比利在泥沼裡的寄托——凱斯有著永不枯萎的生命力,即便打敗,也從未被征服。

一次課堂期間,比利在法辛老師的引導下說出了訓鷹的經歷,他自信又沉浸的演講引得同學們連連喝彩。

法辛老師也被他的故事所吸引,作為第一個走入比利生活的人,首次見證了他訓鷹的過程。

這一過程被作者寫得非常漂亮,比利和凱斯在屋後的大片空地裡,就像一對並肩作戰的戰友,一位指揮,一位無拘無束翱翔於天際,這般默契配合,讓法辛老師都看呆了眼。

鷹,就像一個希望般,逐步把比利的生活帶向了光明。

如果故事說到這裡就結束,那一定是Happy Ending。只可惜,誰都無法逃脫命運大手的陰霾。

這隻名叫凱斯的鷹,還是迎來了被人殺死的命運。

比利忍住眼淚的呼喊,親手埋葬屍體的冷靜,把這本書裡所有的殘酷都推向了極致。

我們都知道心愛的東西被摧毀的滋味,更何況這是比利生活唯一的光亮。

隨著凱斯的埋葬,比利也失去他的希望與夢想,還是不可抵抗地卷入了時代的洪流之中。

至於凱斯為什麽會死?是出於誰之手?比利又是怎樣發現這場噩夢?……

這些故事的細節,還是等待大家去書本裡自己探索吧。

巴裡·海因斯作為英國“憤怒青年”作家的代表,完全是借由一個孩子的視角,重現還原了當時英國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原貌。

小人物也好,反英雄也罷,就像美國“垮掉的一代”一般,也是英國“憤怒青年”的核心所在。

而根據這本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小孩與鷹》,也在英國國寶級導演肯·洛奇的操刀下,成為英國電影史抹不去的經典。

為何這樣一本薄薄的小書能夠成為暢銷半個世紀的英國國民讀物呢?

大抵就是因為它不僅記錄一個孩子的一夜成長,也記錄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