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北最好的出海口沒能在我們手裡,這是為什麽

NO.984-日本海出海口

作者:陳思遠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吉林邊疆往事

吉林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周時為宿慎地,漢屬夫余,唐為渤海地,遼為上京東京等道,元屬遼陽行省,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從清朝中葉的地圖可以看出,當時吉林的疆域也比現在大得多,幾乎囊括了今天朝鮮半島以北的日本海西岸地區。(此處附清中葉行省地圖)

不過由於冬季寒冷和滿清的保護,吉林開發較晚,直到1812年才30餘萬人。清末因日俄勢力侵入,柳條邊開禁後,才迎來迅速發展。大量來自遼寧及山東河北的移民大量湧入吉林境內。例如今天俄羅斯境內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就因為盛產海參而吸引了大量的威海漁民不遠萬裡前來。

但強鄰俄國的存在不會讓大清的東北開發史如此順風順水。渴望出海口的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也想以調停戰事為由分一杯羹,找一個面向太平洋的港口。

在俄國的威逼利誘之下,外憂內患不斷的清政府無暇顧及東北邊疆,於1858年至1860年先後簽訂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在東段將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和烏蘇裡江以東4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而後吉林又經過幾次重新劃界,面積逐漸變小為今天的18萬平方千米。

如此一來,中國失去了日本海的海岸線,黑吉大地出海變得尤為困難。

但歷史還是留給了東北一絲希望,那就是圖們江的出海口。

圖們江本是中朝的界河,條約簽訂將其東端的領土劃歸沙俄。之後需要進行界碑的確認,其中的“土”、“烏”字碑尤為重要,決定了中國是否可以擁有圖們江的出海口。然而當時清廷派去負責此事的欽差大臣成琦,昏庸無能,並未認識到出海口的重要性,將此事任由俄國人操辦。俄國人將“土”字碑擅自立在距海四十六裡的沙草峰一帶,而非《中俄烏蘇裡江至海交界記文》中定的圖們江左邊距海二十裡處。

1886年,吳大澄奉旨重新勘測邊界,發現了問題,據理力爭與俄國簽訂了《中俄琿春東界約》,為我國爭取到一個出海口。“雖不能作為中俄公共海口,而琿春本地商船漁船可以自由出入,不必定向俄方領照,較為方便”。(《吳客齋先生年譜》)

清末民初的琿春利用這個出海權,發展盛極一時。

1938年,日蘇爆發張鼓峰事件,蘇軍勝利並將其控制區從洋館坪推進至圖們江邊,僅給中國居民留下一條通往防川不足十米的洋館坪路堤。而在1957年時,圖們江洪水泛濫將路堤衝斷,使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防川成為了一塊飛地。直至1992年重修了一條888米長,8米寬的國防公路後,防川才重新與祖國大陸連接在一起。

但如今圖們江河道淤積,鄰國又在河道上修建鐵路橋,橋墩非常之低,通航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而今琿春政府在防川村修了風景區,裡面有個龍虎閣,高高矗立在三國邊境。坐電梯上去憑欄遠眺,視野一片開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朝俄三國的土地,還有圖們江上的那座鐵路橋,視力好的人可能還能看得到大海。

而大多數人只能聽著若隱若現的濤聲,陣陣歎息。

遠東邊境印象

連接防川的洋館坪路堤,另一頭通向我國邊境小城琿春。路的兩側,西邊是俄國的濱海邊疆區,東邊則是朝鮮的羅先特區。

初看琿春與普通的北方小城差別不大:面積不大,開車十來分鐘就能從走到了盡頭。周圍地形平坦,視野遼闊;道路橫縱分布,建築不高,樓房普遍五六層居多;街道整潔寬敞,人煙不多。因為靠近長白山,天空一片湛藍。

但若行走在琿春街道上,便會發現許多不同。首先,街上的商店牌匾上都寫有中韓俄三種文字。再者,琿春當地的飲食,如狗肉湯飯,泡菜,參雞湯等等無不體現著朝鮮族特色。這一些,或許就是地處邊境給琿春留下的獨特印記。

琿春地靠朝俄,境內有將近一半的朝鮮族同胞。改革開放後,許多人曾前往韓國打工,賺取大量的外匯,也造成了琿春的物價偏高。對比省會長春,琿春的房價,食品價格,計程車起步價都不落下風。而作為對俄的重要陸上口岸,琿春街上隨處可見的俄國人,俄貨店。

琿春的東北邊,便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

許是人口密度差異的緣故,口岸兩側的自然環境竟也有天壤之別:琿春一側的土地,滿是方整的稻田和整齊劃一的人工林。而到了俄境,則是任植物自然生長,一望無際的草原和其中稀疏分布的溫帶灌木,沒有一點人類耕作的痕跡。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最有代表性,也是俄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當屬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地處阿穆爾半島南端。或許是因為環海的緣故,氣候潮濕早晚常有霧氣,溫差明顯也比內陸的長春小的多(冬天不那麽寒風刺骨,夏天穿短袖還會感到冷)。整個城市地勢起伏很大,綠化做的也不錯,比起東北似乎更像南方的沿海城市。

據說當時城市規劃時模仿了羅馬,所以這座城市縱使地處亞洲東端,但建築風格卻多是以意式為主的歐洲風格了。城市人口不多只有一百萬,但基於俄國的人口基數已經是個不小的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是俄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重要的漁業港口,亦是俄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港,年吞吐量約1000萬噸,是俄北方航線的終點。港區自西南從東北深入內地,長約七千米,水深10~20米。

冬季港口會封凍,不過冰層不厚,借助破冰船可以通行。目前共有16條航線,其中10條為集裝箱航線。

雖然貴為遠東的經濟中心,這裡居民的收入卻不高,平均也就人民幣三千元左右。而且除了房子外的多數消費品,價格還高於中國的城市。以食物為例,超市一小盒牛奶大概六七元。

如果說這個城市還有什麽東方的痕跡的話,那就是商店裡偶爾可以碰到的朝鮮族服務生吧。在東方的土地上,零星的亞洲面孔顯得格外突兀,令人不得不感慨蘇聯民族政策的強大。

東北港口現狀思考

從整個世界範圍來看,港口都對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依托於以港口為核心的物流業,臨港產業的有機結合,能夠創造大量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就業機會。

因為運輸條件的便利及其帶來的成本優勢,港口也有利於產業集群的形成,有利於區域經濟贏得更好的市場發展機遇。而現代化的港口作為物流運輸的核心節點,促進了各種資源逐步向臨港地區集中,有效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港口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愈發明顯。

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得益於港口優勢,在這數十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我國東北為例,除去省會,東北發展程度最高的當屬沿海的遼中南地區。其造船工業,石油化工及對外貿易等等都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

而黑龍江,吉林雖也是邊境省份,卻因不靠海而相形見絀。雖說擁有陸上口岸,但其貨運量和海運不可同日而語,物流成本較高仍是其發展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反觀俄羅斯的遠東沿海地區,雖坐擁深水良港,卻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近年港口的吞吐量雖有回升,但換裝能力仍然閑置4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俄羅斯沒有與其相應的工業品輸出能力,及俄對遠東港口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鞭長莫及。

目前我國黑吉兩省貨物的對外貿易主要通過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出海。然而相較從日本海出海,黑吉從大連出海的距離明顯更遠。以哈爾濱為例,對比符拉迪沃斯托克,從大連出海多出了300公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

而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版圖佔比的增加,中國貨物在遠東的地位也不斷得到提升。以俄在遠東港口出口量最大的貨物煤炭為例,近年來增勢明顯。另外兩大能源石油,天然氣也是如此。

在此大背景下,結合振興東北的需要,為東北的貨物尋求一個日本海出海口便顯得尤為重要。吉林雖靠近圖們江口,卻因15公里的距離而和出海口無緣。因此,近年來利用俄港口“借港出海”便也再次被提上議程。然而其中涉及到複雜的國際談判、利益瓜葛和歷史遺留問題,真正有效地落到實處又談何容易?

拋開遐思,現如今中國東北在日本海沒有一寸海岸線,一個出海口。只有那條少了一截尾巴,河道淤積的圖們江,和圖們江上那座矮矮的橋。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