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滬媒:流量是中國籃球的“洪水猛獸”? 體娛跨界不應影響正常訓練

台灣時間9月8日晚,中國男籃迎來本屆世界杯的最後一戰,面對非洲雄鷹尼日利亞,中國男籃,以73∶86不敵對手。由於在N組的另外一場比賽中伊朗以95∶75大勝菲律賓,在經過淨勝分計算過後,同為小組第二的中國男籃由於小分劣勢,喪失了直通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事實上,無論男籃最終能否拿到東京奧運直通資格,中國男籃在這屆世界杯上的表現只能用失敗來形容,他們的水準也跟十多年前相比有了明顯退步。在CBA聯賽一年比一年火爆的情況下,中國男籃的水準和成績並沒有得到反哺。更讓人覺得有些尷尬的是,我們明知道比賽已經結束,現在應該展望未來,卻不知未來到底在哪裡。

曾經的男足

現在的男籃落後了?

這兩天,男籃男足廣州同住一家酒店的事一直在被大家津津樂道,但很少有人會想到這個問題:中國男足只有一個武磊在歐洲頂級聯賽效力,這是落後,那麽中國男籃沒有一個在NBA打球的隊員,難道就不是落後嗎?中國男籃的水準能否有質的提升,能否有在NBA立足的球員是硬指標,從這點上來說,中國男籃比十多年前退步是沒有爭議的。

男籃世界杯開始前,中國男籃參加了今年NBA的夏季聯賽,以此作為男籃世界杯的熱身。5場隻贏了1勝,這當中固然有核心易建聯因傷缺陣的原因,畢竟易建聯是目前球隊陣中唯一真正經歷過NBA環境的人,但1勝4負的戰績怎麽看都有些說不過去。

夏季聯賽結束後,ESPN籃球專家安德烈·斯內林斯撰文表示,參加夏季聯賽的中國男籃隊員沒有人能在當下的NBA立足。自姚明之後,中國男籃沒有任何一名隊員在NBA站穩腳跟,當年姚明在NBA發展開創的局面和口碑完全沒有被後續的球員繼承和發揚。這當中固然有實力不足的因素,但國內球員優渥的環境和待遇恐怕也是一大因素。

據報導,周琦今年正式回歸CBA後獲得的新約年薪接近2000萬人民幣,在本土球員之中薪水僅低於易建聯。男籃當家控衛郭艾倫的薪資倒是不高,2年700萬人民幣,但郭艾倫的商業代言收入遠超其他國內球員。據ESPN高級編輯、記者袁方的微博透露,郭艾倫與喬丹品牌簽下的代言合約是每年300萬美金,折合人民幣約2000萬元。除此之外,從郭艾倫微博中的內容可以看出,還有代言汽車、護膚品等多個廣告。

然而,翻看剛剛過去的2018-2019賽季CBA聯賽數據排行榜,無論是得分、籃板、助攻還是搶斷、蓋帽、效率值,你都很難在榜單前十當中發現本土球員的身影。在如何促使本土頂級球員“走出去”和如何避免外援影響本土球員成長方面,中國籃球面臨與中國足球相同的困境。

阿聯之後

我們還能靠誰?

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易建聯已經32歲了,他不可能一直為中國男籃打下去。那麽易建聯之後,誰又能扛起內線甚至是中國男籃的大旗呢?

從姚明開始,我們似乎對內線球員的期待格外高,這也與籃球運動本身的特點有關。即便是如今的“小球時代”,內線的比拚依然是決定比賽走向的關鍵環節。

那麽,在這屆男籃世界杯上,中國男籃的內線們又表現得怎樣呢?與尼日利亞的比賽開打之前,中國男籃三名內線在其余四場比賽裡的場均得分和籃板球數據為:易建聯15.5分8.3個籃板,周琦10.8分8.5個籃板,王哲林7分4.5個籃板。而與尼日利亞一戰,易建聯砍下全場最高的27分,外加6個籃板;周琦2分4籃板;王哲林12分7籃板。數據不會說謊,易建聯依然是中國男籃表現最好的內線,這簡直跟鄭智依舊是中國足球最好的中場一樣讓人心酸。

但你一定想不到,還有更讓人心酸的事情:除去對陣尼日利亞的比賽,中國男籃4戰85次罰球僅僅罰中54次,命中率排名32強倒數第一;三分球命中率中國男籃只有23.8%,排名32強倒數第二。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男籃這屆世界杯表現不佳,不僅僅是極個別人的問題,是全隊的問題。罰球罰不進,空位投籃投不進,在這些最考驗基本功的環節,平時在CBA叱吒風雲的中國男籃隊員們連合格的表現都沒有拿出來。

其實討論這些都沒有意義,比賽已經結束了,我們需要的是展望未來。但無論是內線還是外線,我們能找到比郭艾倫、趙繼偉、周琦、王哲林更好的年輕人嗎?如果他們真的這麽好,為什麽他們沒有來到世界杯的賽場?即便他們來了,他們就一定能比現在的隊員表現更好嗎?

流量為王

中國籃球的“洪水猛獸”?

陽光帥氣的面龐,高大健碩的身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這些特質讓CBA球員在最近兩年格外受綜藝節目的青睞,也讓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收獲了無數的粉絲和讚譽。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像李易峰、蔡徐坤、楊超越這樣的流量明星也開始參與到籃球運動的推廣和有關籃球的綜藝節目當中。

從提升籃球影響力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做法不是壞事。去年,張衛平指導就曾在一檔綜藝節目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在成熟的產業裡,參與娛樂是為了更好地推廣體育。但在越來越商業化、娛樂化的環境裡,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藝人與運動員之間的區別。

想要保持自身的商業價值,藝人需要的是優秀的作品,而運動員需要的是優秀的成績,而想要獲得優秀的成績,就必須具備強大的實力。而現在的情況是,不切實際的網絡熱捧讓很多男籃隊員擁有了與實力並不匹配的名氣和熱度,長此以往,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會很容易在所謂的流量和知名度中迷失自我,進而變得越來越注重流量而忽略了真正的能力提升。

有關體娛跨界當中“度”的問題近幾年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其實道理很簡單,適當增添一些娛樂元素可以讓球星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影響力更大,從而帶動更多的人關注這項運動。但過度娛樂化就模糊了體娛之間的邊界,因為娛樂化而影響了正常訓練,荒廢了運動員的立身根本更不可取。如果喪失了自身的實力,體育明星的所有人設瞬間就會崩塌,這應該也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

新聞晨報記者 金 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