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貨基衝規模受限"兩戶基"頻現 委外定製基金迎大發展

  貨基衝規模受限 委外定製基金迎來大發展

  來源:國際金融報 

  近期,定開發起式債基發行火熱,在新生效的17份基金合約中,新成立了7隻定開發起式債基。《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3月22日發行的泰達巨集利金利債券有效認購戶數為兩戶,募集規模為10.1億元,疑似是委外機構定製產品。

  臨近一季度末,隨著貨幣基金衝規模遭遇嚴監管,一些急於擴充規模的基金公司開始尋找新的替代方法,比如借助委外定製基金挑大梁助力規模“衝量”。

  “兩戶基”頻頻出現

  隨著貨基衝規模遭嚴管,純債基也漸漸受到機構資金配置的青睞。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3月份以來共有23隻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合約生效,記者整理發現,其中共有19隻債基有效認購戶數僅為2戶,佔3月新發行同類債基近82.6%。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債市低迷,多數債基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今年以來,債市從底部反彈,債基業績表現較好,基金公司發行債基的熱情比較高。

  南方基金就曾在一天內連發兩隻機構定製基金。3月10日,南方基金發布基金合約生效公告,宣布南方乾利、南方浙利成立。公告顯示,這2隻基金均為機構定製基金,發行兩天便提前結束募集,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均為2戶,發行規模分別為35.1億元和19.1億元。

  數據顯示,委外定製發起式基金規模都不小,上述19隻新發行的委外定製債基合計首募規模為419.5億元,其中有1隻規模超80億元,2隻規模超40億元,這3隻債基脫穎而出,佔據規模榜前三。此外,還有3隻已轉型為定開債券型發起式的基金合約生效。

  近期,委外定製債基似乎成了貨基之後公募衝規模的新“裝備”,引發市場關注。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募市場很大程度上還是延續比拚業績和規模的趨勢。貨基衝規模受限,而委外定製基金就是一種突破方式,同時在定製基金產品多樣化、並逐漸迎合監管合規性的背景下,比較有利於衝刺規模。除此以外,新一年的布局和大量的投資需求,恰恰滿足了定製基金的發行需求。

  或有更多產品轉型

  去年3月以來,委外定製基金監管“嚴”字當頭,根據“3·17新規”的要求,新設基金擬允許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達到或者超過50%的,應當封閉運作或定期開放運作(定期開放周期不得低於3個月),並采取發起式基金形式,而且此類產品不得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以來有2隻基金已經轉型為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分別是廣發鑫惠純債定開、融通通裕定開債(均為更名後名稱)。以上基金均在合約中披露:“本基金單一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或者構成一致行動人的多個投資者持有的基金份額可達到或者超過50%,本基金不向個人投資者銷售。”以上2隻基金比較符合新規關於單一機構持有份額超50%的要求,去年二季度機構持有比例分別為100%、99.98%。

  另外,還有一批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已通過受理,記者查閱證監會公布的2018基金募集申請表發現,截至3月9日,今年已有5隻基金申請受理變更為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目前正在發行的100隻公募基金中,定開債券型發起式基金有7隻(份額合並計算)。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些產品的獲批和新產品的發行,單一機構持有佔比超50%的委外機構定製基金將會不斷出現。

  郭施亮認為,委外定製基金的興起,從一定程度上受益於之前的資產荒環境。但委外基金大舉崛起的同時,往往會存在不少潛在風險問題,比如信披漏洞、產品規範性問題以及機構投資者佔比過重可能引發巨額贖回風險等。

  事實上,在“民間資金多,投資管道少”的大背景下,民間資金多需要尋求更有效的資產保值管道。而對於委外定製基金而言,一方面可以滿足投資品種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能拓寬投資者增值管道,提升潛在投資回報預期,抵禦資產被動縮水的壓力。但委外定製基金的認購戶數少,且單一機構投資者持股過重現象,仍需警惕。公募基金未來更需要比拚服務品質,而不是依靠定製基金的優勢比拚規模。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