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領益智造11.2億預付款迷霧 小貸公司串聯採購供貨方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 | 北京報導

  責編:周琦

  7月16日,領益智造(002600)發布公告稱,公司副董事長汪南東採購大宗商品預付的11.2億元預付款可能收回困難。上市公司或憑空損失如此大額的資金,這一利空地雷直接將領益智造的股價打出兩個跌停板。7月25日, 領益智造的股價已從上述公告前一個交易日的5.35元,下跌到4.14元,累計跌幅超過22%。

  截至6月30日,領益智造控股的5家子公司,先後向廣州市卓益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卓益”)、江門市恆浩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江門恆浩”),合計預付人民幣11.2億元,用於採購銅、鋁錠和錫錠等物品。現在廣州卓益和江門恆浩因經營情況變化,導致大宗貿易合作業務不能正常開展。但是,預付款經溝通協商後並未退回,這就存在著領益智造預付款全部無法回收或部分無法回收的風險。

  若上述預付款不能收回,領益智造需要用利潤彌補。按其今年上半年盈利上限1.06億元折算到全年,領益智造需5年以上才能填上這個大窟窿。

  業內人士質疑,2018年一季度末,領益智造的大宗貿易業務收入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64 %。如此低佔比的業務,帶來如此高的風險,令人詫異。

  領益智造原本是“江粉磁材”,在今年1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才更名為“領益智造”。預付款回收困難事情,主要和“江粉磁材”有關(編者注:為便於閱讀,下文的“領益智造”與“江粉磁材”,統稱為“上市公司”)。

  >> 近四年內採購集中度越來越高,做“中間商”賺差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市公司對前兩大採購商的大宗採購始自2014年。

  2014年,上市公司向廣州卓益預付款1.62億元,佔預付款總額58.56%,排在預付款首位,其後的4家公司合計預付款佔比只有19.71%,廣州卓益一家所得預付款超過公司支出預付款的一半以上。而這一年上市公司的現金流並不充足,財務費用增長了114.3%,公司解釋“主要原因是借款增加導致利息增加”。

  2015年,上市公司的採購集中度明顯上升。按照預付對象歸集的期末餘額預付款情況,第一名預付款餘額3.44億元,佔預付款項總額87.92%。隨後4名合計佔比只有6.94%,不及第一名的零頭。

  2016年,上市公司的採購集中度繼續上升,最大的供應商採購額為22.16億元,佔比24.98%。同時,對排名第一的企業預付款達7.19億元,佔預付款總量的84.51%。結合後來的公告,這個“第一名”就是廣州卓益。

  2017年,上市公司向廣州卓益的採購額為38.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當年上市公司對廣州卓益支付的預付款餘額為8.19億元,佔總預付款的72.04%;對江門恆浩預付款1.75億元,佔比15.43%。兩家合計9.94億元,佔預付款總額87.47%。

  對於預付款的集中度為何如此之高的問題,上市公司在各年年報中都沒做解釋。

  7月17日,深交所發出問詢函,要求上市公司詳細解釋事情緣由。在7月24日回復問詢時上市公司才承認,歷年如此大的預付款,源於上市公司在大宗商品採購批發中盈利。其基本模式是,上市公司的5家子公司預付給廣州卓益、江門恆浩一定金額的貨款,這兩家公司使用預付账款採購大宗商品後,以優於市場價格向這5 家公司供貨。而上市公司在大宗貿易交易過程中,主要以預付款方式提供資金,同時賺取一定的利潤。這樣的大宗交易始於2014年。

  換句話說,廣州卓益、江門恆浩用上市公司的錢,採購產品後賣給上市公司的5家子公司,這5家子公司再賣給各自的下遊客戶。上市公司主要以預付款方式提供資金,不過,在提供資金的過程中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的採購,不是為了滿足生產需要,而是為了賺取差價,所以才要支付如此高額預付款,甚至公司因借款增加支付利息也要保證支付。

  上市公司在6月27日公告中明確表示,此時廣州卓益、江門恆浩已將2017年的預付款結算完畢。也就是說,這11.2億元的大額預付款“地雷”,應是今年所形成。

  這筆回收困難的預付款,佔公司2017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16.81%,佔公司2017年大宗貿易業務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74%。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末貨幣資金量剛剛好轉,現在再度遭遇危機。

  對此,上市公司在公告中稱:“針對上述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制定的相關內控制度沒有對預付账款設定風險對衝機制,沒有對供應商的財務狀況進行持續、必要的了解,導致沒有及時發現和防範預付账款存在的重大風險。”

  >> 以質押股權做追回擔保,難以覆蓋預付款項

  Wind數據顯示,上市公司自2011年至2017年,汪南東均為最大股東,其最高持股比例達38.78%,至2017年年底時為18.46%。2018年領勝投資入主上市公司後,汪南東的持股比例仍達到6.41%。

  7月19日,上市公司公告,作為公司大宗貿易業務的主要決策人,汪南東主動表示,將對預付款本息及因追討而支付的所有費用,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以其持有的3.2億股公司股份的處置權和收益權擔保給公司處置,以這些股份解禁賣出後歸還股份質押貸款本息後的部分作為擔保,以保證追回包括預付款本息以及因此而產生的所有費用。

  汪南東持有的股份總數4.34億股,其中流通股1.09億股,質押的股票開始時間從今年5月到7月間,鎖定時間從今年2月13日到2021年2月13日。按照中小板股票股權抵押借款只能是市值的40%〜50%計算,以每年8%的利息質押3年,這些股票剩餘的處置權部分將是市值的30%左右,隻佔預付款的34.3%。

  上市公司計算卻相對樂觀。汪南東已質押股票每股需擔保的債務本金平均為 2.46 元,按照今年6月29日收盤價算,處置權和收益權價值佔預付款餘額的78%。如果按照兩個跌停後7月20日的股價測算,佔預付款餘額的46.29%。

  不過,股票市場是波動的,上市公司也不忘提醒:“如股價持續下降,汪南東用於提供擔保的股票價值將下降且存在被平倉的風險。”而如果上市公司股價每股跌到2.46元,這些股票的處置權和收益權價值將為0。

  重要的是,這些股票的處置,上市公司還需要與股票質權人、存管銀行溝通,以確認擔保方案。

  如果沒有今年1月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整個上市公司上半年將巨虧4.5億〜6億元。如果再加上看似是公司資金、卻有可能拿不回來的11.2億元,虧損的數額更大。

  當前,公眾持有這家上市公司股權30%左右,如此大額預付款無法正常回收的“雷”,何時能夠完全拆除或完全炸開,現在還沒有答案。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此採訪領益智造,截至發稿時,對方未予回復。

  7月24日,領益智造在最新的回復問詢函中表示:“上市公司主營製造業務的生產經營正常,業務穩定,資金充裕,上述預付款事項不會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產生較大影響。”

  >> 小貸公司串起採購方供貨方

  此外,業內人士質疑,賴著預付款的公司是上市公司合作數年的老合作方,上市公司還與合作方的法定代表人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雙方之前到底是什麽關係,尚不明晰。

  在上市公司與合作方有大量交集的5家子公司中,江門市江海區外經企業有限公司成立最早,2001年8月成立。2007年8月,江門市中岸進出口有限公司94%的股權被江門市江海區外經企業有限公司認繳。

  2014年10月31日,上市公司成立了全資控股公司廣東中岸控股有限公司。同年11月25日,這家子公司認繳江門市江海區外經企業有限公司63%的股權。

  繞過一圈之後,上市公司間接控股江門市江海區外經企業有限公司63%股權、江門市中岸進出口有限公司59%股權。

  2009年10月19日,上市公司100%控股的江門恩富信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汪南東任執行董事長;2012年10月24日,江門江益磁材有限公司和鶴山市江磁線纜有限公司成立,均由上市公司100%控股,汪南東任執行董事。

  雖然這5家公司經營範圍不同,但均被上市公司實際控制,高管汪南東具有決策能力。

  上市公司合作方的兩家公司的股權更為複雜。

  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顯示,廣州卓益2012年3月成立,李卓彬是主要負責人之一;江門恆浩成立於2003年,今年4月9日更換法人代表後,間接控股49.8%的徐文輝讓位,李卓彬上任。至此,兩家供貨公司通過李卓彬聯繫起來。

  這些資訊並無法證明供貨公司、李卓彬、上市公司間有實質性的交集。不過,2009年成立、2011年增資的一家新公司,將他們聯繫了起來。

  2009年,上市公司子公司江門市江海區匯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通小貸”)成立,汪南東任董事長。

  2011年8月,上市公司對匯通小貸增資,股權比例從15%提升到22.73%。同時,徐文輝出資2200萬元,受讓5名股東股權,佔匯通小貸20%的股權;李卓彬出資2100萬元,佔匯通小貸19.09%股權。

  2013年,匯通小貸再次增資擴股,汪南東出資5183.95萬元參股,所佔股權比例變更為20%。上市公司也參與了此次增資,於2014年2月10日實繳5000萬元。汪南東繳納時間比上市公司晚一天,實繳1000萬元。

  也就是說,此次採購大宗商品預付11.2億元的5家公司的高管,與拖欠產品與貨款的2家企業的高管,在2011年至2013年間,共同投資了匯通小貸,並成為其大股東。

責任編輯:王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