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理裁員問題,這三步不能亂

剛剛過去的2018年職場,以一片紅火的區塊鏈和一隻高冷的青蛙開場,以夭折的比特幣和此起彼伏的裁員事件收場。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6月到7月初,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裁員潮在互金領域搶先發生。8月, 美團、拉勾爆出裁員信息;10月, 阿里、京東等企業不同程度“縮招”……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

也許這是當前職場人的切身之感——裁員浪潮中,有人生怕被裁的是自己,有人唯恐裁的不是自己,有人擔心裁員,有人期待裁員。

在裁員的高壓之下,企業的合法合規是問題,員工的完整交接是問題,被裁者是全力翻舊账還是隻談補償金是問題,裁員負責人是為民請命還是明哲保身也是問題。

作為企業HR,尤其是中小企業的HR,在裁員工作中的身份決定了他們需要平衡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需要顧及法律規定和實際困難,一味按照條款來,被裁的第一個就是自己,一味按照企業需求來,則很可能裁到一半就不勝民憤主動辭職。

那麽究竟在裁員之下,有沒有完人之術呢?究竟裁員這件事,應該怎麽去處理才是最合適的呢?一個合格的HR,在處理裁員問題上,至少需要提前考慮以下三步,進而做出預判,並且原則上這三步不能亂:

第一步:合情,推動企業與員工的共情。

任何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結果,而公司選擇裁員削減業務,無異於壯士斷腕、丟車保帥,這份悲情,體會到的人會歎一聲“可惜”,體會不到的人會喊一聲“可惡”。

作為HR,在接到裁員指令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員工明白企業裁員的真正心情,而不是馬上拉出冷冰冰的法律條款,開始各種談判。

讓員工明白企業的心情有幾個方式:

01

經營信息分享

某知名券商公司出現了營收銳減,甚至虧損的狀況。同時,公司收緊管理,加強KPI考核,並提前跟員工通氣,吐露形勢不樂觀的擔憂。這種形勢下,一大批人主動或被動離開了公司。

很多員工即使沒有被裁,依然選擇主動離開了公司。他們說:“從業者要有危機感,裁員或者市場變動,根本不是員工所能預料,有危機感,提前做好準備,並不是一件壞事。”

市場經濟時代培養了人們越來越長遠的盈虧眼光,互聯網信息的爆炸式傳播讓人們趨利避害的意識越來越強,所以,讓員工看到真實的經營信息,比一切解釋都有說服力。

企業的當前收入水準,當前支出需求,當前人力成本等等,每一筆账都讓員工看到,員工自然而然會看到企業的無奈和不得已。

02

企業戰略錯誤分享

剛滿6歲的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突然宣布解散了旗下企業軟體事業部, 而被裁的員工在當天下午就被告知集團郵箱等權限將會被注銷,且必須在當天下班前離開公司。公司方面給到的補償金為滿1年工作人員補償1個月工資,不滿1年按1年計算。員工和輿論嘩然,此輪閃電裁員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外部輿情危機。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人是突然知道公司要裁員的。他們一頭霧水之下,不理解公司為何要裁員,認為公司剛剛完成融資不久,或者剛剛接了新業務,等等,便覺得自己是被過河拆橋。他們並不知道,看上去轟轟烈類的融資或新業務上線,其實是戰略決策的矯枉過正,而被裁掉的這一批,就是公司戰略錯誤的代價。

戰略錯誤導致的裁員,是很大一部分企業需要“罪己詔”的地方。企業戰略的分享,會讓員工看到公司發展的真實脈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錯,以及如果不裁員,還將錯向何方,將會如何集體消亡,再加上合理的疏導,員工在知曉來龍去脈之後,多半會做出理智的選擇。

03

逐級一對一溝通

退潮後的海邊,一個小男孩正沿著海邊抓起一條條小魚扔回海裡。這些小魚因未能跟上退去的潮水,滯留在了海灘上的小水窪裡就快要乾涸而死。一名遊客嘲笑地對小男孩說:“別扔了,這麽多小魚,憑你的力量是拾不過來的,再說又有誰在乎呢?”小男孩沒有停下,拾起一條小魚說:“這條小魚在乎。”他又拾起一條小魚說:“這條也在乎。”

很多公司在宣傳裁員信息時,會發表一份由創始人或企業負責人寫的公開信。且不說這封公開信是不是本人寫,真正有心思看完這封公開信的又有幾個人?可以說,除非是全員裁員,否則不提倡用這種方式去和員工溝通。

裁員之下,不管本心想走還是想留,每一個員工都想被在乎。所以從上至下的一對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才能把企業情緒真正貫徹送達,才能由內而外讓員工感觸到企業的無奈和悲傷。

若說裁員之下有共情,一對一溝通的共情是最強烈的,也是最有效的,通過一對一的共情溝通,讓員工徹底明白多說無益,自然而然會考慮怎麽走的問題,而非硬要留的問題。

第二步:合理,推動企業和員工的同理。

當全體員工都接受了企業必須裁員這樣一個事實之後,如何好聚好散,成為擺在桌面上的問題。合理性,是HR需要考慮的第一個部分。

所謂合理性,就是企業做出什麽樣的裁員舉措,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並且符合各方利益平衡點的。

通常來說,合理的裁員舉措有以下幾部分:

01

給與適當的補償金

企業壯士斷腕,不出血是不可能的,所以補償金的支付是合理需求,而支付多少合適,則是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平衡點判斷。

這裡提醒的是,補償金不一定就是錢,補償金的形式可能是現金,可能是假期,可能是多交幾個月的社保,可能是提供一段時間的免費工位等等。一門心思談錢,是很難談出合理性的,HR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情商比智商重要。

02

給與辦理完整的離職手續

一個人離開一家公司,完整的離職手續是對一份職業的尊重。一個人被要求離開一家公司,完整的離職手續則是對一個人的尊重。

這裡提醒是,離職手續不止是簽離職單、退工牌、關郵箱,更大的離職是心理上的離職,HR在離職手續最後的簡短祝福、群體性離職的“畢業合影”等方式,都是讓員工體面離開的人性化操作。

03

協助找到下家

如果說HR在員工離職後還能夠給到什麽直接的幫助,*大幫助可能就是幫忙找下一份工作。而限於個人能力的發揮,可能做不到推薦新工作,卻可以為其出具推介信、提供好評式背景調查等等。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協助員工找到下家,其實還可以提供簡歷修改、面試輔導、投遞渠道推薦、優質公司推薦、面試通知審查等服務,這對於HR都是隨手為之,但對於離職員工難能可貴的幫助。

第三步:合法,拉平企業和員工的想法。

裁員是一個過程,也是一段心路歷程。一個HR如果把前兩步做好了,法律文本只是參考,幾乎是用不到法律手段的,這最後一步其實是走形式而已。而一場裁員最後需要靠法律手段來解決,基本上已經是裁員操作的底線了。

對於走法律渠道維權的裁員操作,我們只能說HR有必要熟讀各項勞動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當地仲裁案件判決案例等,找到當地仲裁判決的基準線,做好與員工的法律談判,盡量拉平員工的維權心理預期和企業的賠償預期,促進雙方想法的同步化。

裁員之下,焉有完人,無論企業和HR做了什麽努力,裁員的傷害大於其他任何補償,所以HR需要做的就是把裁員中牽涉到的各方的利益需求對接、糅合,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員工提供彌補、問心無愧而已。

作者:嚴川,國家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深管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