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潛入醫院商店,瞄準過敏嬰幼兒

過敏、早產、高膽紅素血征……這些疾病或症狀往往令一些幼兒無法正常進食,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出現則有效解決了這類孩子的營養攝入問題。然而近日有消費者在醫院周邊商店發現,一種宣稱能解決嬰幼兒過敏等問題的“配方粉”在產品包裝上同時標注“固體飲料”,疑似冒充特醫食品。

針對這一現象,自5月6日起,新京報記者以過敏患兒家長身份對北京部分醫院及周邊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在3家醫院的院內商店售賣標稱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質的“配方粉”,還有醫院的醫生對相關產品進行推薦。經查詢,這些“配方粉”實為固體飲料,均未取得特醫食品的注冊資質。

據寧波特壹負責人透露,此類產品主要流向母嬰和醫務渠道,在繳納一定“進門費”後可進入醫院院內商店銷售。另外,醫生每成功推薦一罐產品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銷售人員重點“公關”的對象。

【調查】

固體飲料冒充特配粉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京東旗艦店展示的“肽敏康”“佳瑞寶”等“配方粉”產品,同時打出了“固體飲料”字樣。金大洋乳業官網展示的“貝兒康”“特能”“愛貝兒”等7個系列的產品包裝上,也同時出現了“配方粉”和“固體飲料”兩種標稱。

寧波特壹和金大洋乳業的這些“配方粉”究竟屬於什麽性質的產品?4月29日,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撥打金大洋乳業官方客服電話,工作人員稱,其產品中的蛋白質是經過了水解的,因此屬於“特配粉”,“我們也在申報國家特殊醫學配方粉,不過在下證之前就找一個最接近的乳蛋白固體飲料的標準。”

寧波特壹食品工作人員則表示,公司一款深度水解奶粉這兩個月預計就能拿到特醫食品的注冊資質,“後期就可以把‘固體飲料’去掉了。”

在官網,寧波特壹食品宣稱其“專注於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發及生產,為慢病人群提供科學、健康、安全的營養補給”。而金大洋乳業在不久前的第29屆北京國際孕嬰童展上也以“青島金大洋特殊醫學用途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亮相,並在官方微信上稱其特殊醫學用途食品“正在注冊準備中”。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俗稱“特醫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也俗稱“特醫奶粉”,是指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依照我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定,特醫食品應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注冊,生產企業應當取得相應的特醫食品生產許可,且普通食品不能有疾病防治等功能宣稱。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公布的信息,目前獲得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的僅有國內外8家企業的24款產品。除雀巢、雅培、美讚臣等外資巨頭外,目前國內取得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的只有聖元、貝因美、恆瑞健康3家企業的5款產品,並沒有寧波特壹和金大洋這兩家。而過渡期政策規定,2019年1月1日起生產的特醫食品應依法取得注冊證書,此前生產的產品可銷售至保存期限結束,但該政策並不包含固體飲料。

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生產許可證號查詢結果還顯示,寧波特壹“佳瑞寶”和金大洋“敏康寶”“特能舒疸”的產品類別均屬於固體飲料,而非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特醫食品。

企業稱此類固體飲料可完全替代奶粉

標稱“配方粉”卻不屬於嬰幼兒配方奶粉,宣稱適用於牛奶蛋白過敏等人群卻未取得特醫食品資質,這些被乳業專家宋亮形容為打政策擦邊球的“三無特配粉”(無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生產許可),卻將目標瞄準了母嬰群體。

官方微信顯示,金大洋乳業不僅頻繁發布《寶寶腹瀉頻繁,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等文章並在文中附有金大洋“配方粉”產品介紹,還以“青島金大洋特殊醫學用途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密集參加嬰童展、兒科學術會議等。

寧波特壹也在旗下產品官網介紹“佳瑞寶氨基酸配方粉”時,明確標注“嬰兒食物過敏防治”,並稱該產品與普通配方奶粉的區別“就是將其中的蛋白質成分以100%有力氨基酸替代,其他營養成分與普通配方奶粉一樣,可以作為單一營養來源,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生長髮育的營養需求”。

在對公司產品進行解答時,金大洋乳業官方客服稱其“敏康寶乳蛋白過敏期小肽配方粉”等產品可以給2個月大的牛乳過敏寶寶吃,且可以替代配方奶粉。寧波特壹食品工作人員也稱,公司主要面向兒童做“特醫食品”,“6個月以下寶寶完全可以作為單一營養來源,可以完全替代配方奶粉。”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認為,此類固體飲料能否給嬰兒吃,不是廠家自己說了算。“嬰兒配方奶粉之所以要特別管理,就是要把‘能否給嬰兒吃’統一由監管機構來判定。沒有取得嬰兒奶粉配方注冊的固體飲料,不管配方如何,都不能推銷給嬰兒吃,潛在的風險不見得能從產品標簽上看出來。如果把這樣的產品推薦給嬰兒,不僅違反職業素養,其實也是在犯罪。”

對於固體飲料打著特醫奶粉旗號進行銷售的問題,4月29日,新京報記者撥打北京市民服務熱線12345進行谘詢,工作人員稱這種行為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可以進行舉報。

銷售負責人說做醫務渠道“天長地久”

“這類產品通常都是做醫院的,每個月銷售也還可以。”為了解此類“特配粉”的流通渠道,4月30日,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電話聯繫到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裴經理。他稱自己前幾日還跟業務員一起去了北京一家醫院,“見了他們的大主任,都是和我們合作非常好的。”

微信朋友圈顯示,2018年以來,裴經理輾轉到過武漢、北京、長沙等地的婦幼醫院,並在湖南地區招聘過招商經理、臨床銷售經理。

據裴經理介紹,寧波特壹旗下的“佳瑞寶氨基酸配方粉”及“佳呔褓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在北京銷售較好,且渠道主要有兩個,一是母嬰店,二是醫務渠道。前者被他形容為“看天吃飯”,醫務渠道則被其形容為“天長地久”。

“跟你直截了當講,國產有國產的操作模式,臨床那兒做個打點,然後就是一對一地往你(母嬰)門市去推。一家醫院做個千八百聽,你的收入都很不一樣。”根據裴經理的介紹,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呼吸科、皮膚科、兒童ICU、急診科中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其醫務渠道的重點“公關”對象。通常情況下,醫生每幫助售出一罐這樣的“特配粉”,就有60元左右的提成。

對於上述兩種渠道,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也從金大洋乳業北京區域銷售負責人周經理那裡得到了印證。不同的是,周經理稱此類“特配粉”在母嬰店銷售“更方便”,正式進入醫院銷售則首先需要兒科主任點頭,再經過營養科上會討論等程序,“難度特別大”。因此,商家通常會將產品放在醫院院內商店售賣,再讓醫生推薦患者到店裡購買。

周經理還表示,做醫院需要一定的“進門費”,但也不是所有醫院都收。而母嬰店看中的是利益,哪個賺錢就多賣哪個,“進口特配粉拿貨價高,總經銷拿貨價差不多是8折左右,母嬰店為9折左右,自然不願意賣。”

據裴經理介紹,一罐400克的“佳瑞寶氨基酸配方粉”市場價為338元,如果走醫務渠道,拿貨價可低至5.5折;走母嬰渠道則拿貨價為7折左右。周經理給出的母嬰渠道拿貨價為6.5折左右,而一罐360克的金大洋“特能舒疸黃疸期小肽配方粉”零售價可達568元,利潤空間遠高於進口特醫食品。

【暗訪】

有醫生推薦無資質特配粉

為驗證兩位銷售負責人的說法,自5月6日起,新京報記者以過敏患兒家長身份,根據線索先後走訪了北京京都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婦產醫院(東院)等一些醫院及其周邊地區,發現這種“三無特配粉”已滲透到醫務渠道。

5月6日上午,位於北京回龍觀地區的京都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門診患者寥寥,在聽取過敏症狀描述後,出診醫生建議記者給自己“3個多月的寶寶”食用氨基優酪乳粉。記者以不了解品牌為由希望醫生推薦產品,該醫生說了兩個進口品牌。當問及有無國產產品時,該醫生稱“國產倒是有一個,名字要看一下”。

“醫院的小賣部有,我覺得你不要買太多,先給小孩試一下。”該醫生建議,每個小孩口味不一樣,還要根據家庭條件選擇產品。於是新京報記者來到了京都兒童醫院院內的“小賣部”。

在進行簡單詢問後,店主令其家人從門外拿進一罐“佳瑞寶”。經記者辨認,該產品與寧波特壹官方旗艦店售賣的產品包裝一致。就該院內小賣部與醫院的關係,京都兒童醫院工作人員表示非醫院開設,而是外包資產。

針對產品上為何會出現“固體飲料”字樣,店主無法明確解答。新京報記者隨後將“佳瑞寶”出示給一位正在店內購物的兒科醫生並詢問其建議,該醫生在查看後表示該產品中“主要含有氨基酸,是固體飲料類,飲料肯定是不行的,不能當奶粉喝”。

從院內“小賣部”出來後,新京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按照卡片上的信息給產品“營養師”打電話並對“固體飲料”標稱提出質疑。該“營養師”解釋稱,“佳瑞寶”屬於功能性固體飲料,“其實就是嬰幼兒配方粉。國家把它歸為固體飲料,沒有辦法。”

談到產品功效,該“營養師”稱,“我看到過在昌平有一孩子腦袋長瘡,腳底流膿,渾身潰爛,爸爸媽媽哭泣地跟我們說,但已經晚了。用我們產品早期可能7至15天就好了,現在沒準3到6個月才剛有鮮肉。”

“三無特配粉”現身部分醫院院內商店

除京都兒童醫院外,新京報記者在多家醫院院內商店及周邊商店也發現了寧波特壹食品的“佳瑞寶”、青島金大洋乳業的“特能舒疸”產品。

5月6日,在首都兒科研究所院內的便民服務部,記者發現了標稱金大洋乳業生產的“特能舒疸黃疸期小肽配方粉”,罐體下方同時印有“高膽紅素血征黃疸期營養支持固體飲料”,售價為568元/罐。當問及針對小兒黃疸是否還有其他產品時,銷售人員稱“沒有”。對於產品上的“固體飲料”標稱,該工作人員解釋為“高膽紅素血征黃疸期營養”支持“固體飲料”。

就這家院內便民服務部與醫院的關係,5月10日記者撥打兒研所電話谘詢。工作人員稱,該院內商店屬於“醫院三產”,即醫院的產業。隨後,按其提供的電話聯繫院內便民服務部,對方稱如果想要在店內銷售商品需“先去科研樓找人,他們同意了你(產品)才能進來。”

而在兒研所院外的一家“尤拉便利店”,一名男店員在聽說孩子有過敏腹瀉症狀後,從貨架上取出一罐“佳瑞寶”,稱這是來自寧波的“醫用級別奶粉”,吃後“立馬就好”。隨後,該店員又相繼拿出了標稱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佳呔褓”和“嘉璐褓”進行推薦。

對產品上標稱的“固體飲料”,店員解釋稱,“因為是從植物裡提取出來的,咱們國家不允許它叫奶粉,但它就是奶粉”,且與進口特配粉相比口感更好。

5月8日,新京報記者又來到北京婦產醫院(東院)院內商品部。在詢問有無過敏奶粉後,店員帶記者來到店內最裡面的一個貨櫃,從底層先後拿出一款進口產品和“佳瑞寶”,並稱一直喝其中一種就行。

5月10日,新京報記者就該院內商品部與醫院的關係撥打北京婦產醫院總機電話,工作人員說院內小賣部“是醫院的”。按照總機提供的電話,記者隨後聯繫到院內商品部,其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要在其店內售賣商品需到辦公室自己談業務,“你人來了我給你指到哪談。”

一位醫療系統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患者相關知識欠缺,醫生在沒有個人利益捆綁的前提下向患者提供特醫食品建議並不違規。但如果醫生向患者推薦無資質產品且從中抽取提成,“是不合適的,醫院也是不允許的”。此外,公立醫院院內商店一般屬於醫院“三產”,產品進入院內商店銷售通常需要審批,並非想進就進。

就產品性質及流通渠道等問題,5月10日,新京報記者撥打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電話,工作人員稱將把採訪訴求轉告給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尚未回應。青島金大洋乳業官方客服對於採訪問題不予回答,並稱無法幫助聯繫相關部門對接採訪事宜。新京報記者按照產品包裝所示電話進行聯繫,但截至發稿始終無人接聽。

【行業】

國內生產政策“閘門”長久未開

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三無”特醫食品的出現,既與監管政策有關,也與該行業的超高毛利有關。

目前,國內通過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的僅有貝因美、聖元、恆瑞健康3家企業的5款產品。其中貝因美於今年3月宣布其一款無乳糖特醫奶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這意味著其相關產品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生產環節。

而早在2018年2月,貝因美上述特配粉就通過了配方注冊,但直至2019年2月,國家《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才正式發布。貝因美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細則》頒布,解決了國內工廠特醫食品獲得產品注冊但仍無法生產的困局。

我國曾於2010年、2013年分別頒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國家標準,但相關生產許可審核細則及臨床試驗規範等配套標準仍然缺失,造成本土乳企無法實現特醫奶粉的生產。

早在2015年6月,加比力(湖南)食品有限公司就曾因超生產許可範圍生產3款特殊醫學配方奶粉,而被消費者舉報。由於相關標準的缺失,加之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舉報人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中並未明確答覆此類產品如何監管,導致原湖南省食藥監局一時無法對該案件定性,特派專人到總局就此案有關事項進行請示。最終,加比力公司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共被罰沒近109.38萬元。

參照藥品管理難獲注冊

儘管國內特醫食品生產與注冊的閘門已經打開,但業內認為,特醫食品實施的是更加嚴格的產品注冊,在“史上最嚴”監管體系下,企業想要通過注冊是“難上加難”。

獲得注冊資質的聖元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特醫食品不是藥品,但行業風險極高,須參照藥品管理方式嚴格監管。自國家2016年3月頒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至今,全國僅有20多個產品通過配方注冊。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通過注冊的特醫食品品質能夠得到保障,產品需通過臨床試驗,且官方對特醫食品的注冊要求相較於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更嚴。“據我所知,某外資企業的一個系列特配粉,從研發到配方申請下來就要5000萬元”,國內一些企業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專業背景,只能鑽監管空子,打固體飲料的擦邊球,產品配方也多是模仿國外品牌。

2017年7月發表在動脈網的一篇文章顯示,大約10年前,寧波特壹創始人楊國民和妻子帶孩子四處求醫,最終靠一款氨基酸配方粉治好了孩子的濕疹。當時特醫食品外資品牌佔據九成市場,國內市場幾乎是空白。楊國民因此嗅到商機,並以荷蘭紐迪希亞產品為參照物,“分析改進出新的配方”,選擇中-重度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氨基酸配方粉作為第一款產品。但直到2017年,寧波特壹才建立了自己的工廠。

此外,以功能性“配方粉”這一模糊身份出現的固體飲料,其監管程度較嬰幼兒配方奶粉也相差很多。按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每個嬰配粉生產企業最多只能注冊3個系列9個配方,且配方間要有明顯差別。但金大洋乳業官網顯示,其“配方粉”產品共有7個系列,且官方客服稱其不同系列的相關產品“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區分這些產品系列僅是為了擴大公司市場份額,避免同一地區經銷商之間的競爭。

“特配”賽道將迎更多企業

業內認為,此前的境外原裝進口特醫產品無需辦理生產許可,《細則》的頒布,讓國內乳企有機會與境外特配企業同台競技,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加入這一賽道,市場前景廣闊。

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統計,全球每年特醫食品的消費總額為560億元-640億元,市場規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尼爾森數據預測,中國特配產品市場銷售將持續增長,其中牛奶蛋白過敏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20%,目前市場容量約為12億元,到2021年有望達到22億元。

截至目前,國內特醫食品行業尚處於萌芽階段,但境外企業早已動作頻頻。

2019年3月7日,雅培攜旗下HMO配方奶粉和多款特醫奶粉參加了第六屆國際營養與生長髮育年會。雅培全球特殊配方科學官Barbara Marriage表示,雅培旗下6款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產品已全部在國內注冊獲批,特殊配方營養品也將成為雅培第4家獨立運營的電商門市。

而早在2018年6月,雀巢健康科學公司就與仁和藥房達成合作,通過藥房直接將旗下特醫食品面向營養缺乏人群。目前,雀巢健康科學公司的市場銷售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其嬰幼兒特殊配方奶粉已與全國1000多家醫院開展合作。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特醫奶粉是高端產品,利潤空間較大,一些無法獲得有機奶粉、羊奶粉供應鏈條的乳企,很有可能瞄準這一領域。此外,特醫奶粉可以進入醫護渠道,利於企業將用戶從特醫奶粉引到普通奶粉。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特醫食品零售價格普遍在300元以上,且規格僅有400克左右,如果折合成部門售價,相當於2罐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價格。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裴經理還透露,為迎合國人心理,把產品賣出高價,公司旗下“敏安特”“肽敏康”兩款產品不久後將轉至新加坡生產。

宋亮指出,本土企業的特醫奶粉目前僅處於中等技術水準,雀巢、雅培等具有醫學背景的企業在研發上更具優勢,產品種類也較多。長期來看,依然是外資品牌佔據主導地位。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郭鐵 馮毅 實習生 王思煬

編輯 / 郭鐵 李嚴 張明璿

圖片來源 / 官網、官微截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