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護理專輯(1)| 惡露還是月經?很多媽媽一開始就認錯了!

有產後媽媽在後台諮詢:我生完寶寶1個多月了,大姨媽,斷斷續續持續了1個月。產後20多天時血量逐漸減少,後來也停過幾天,可是剛出月子時,忽然流血又多了,這是大姨媽找上門了嗎?



先給大家提個醒,免得犯同樣的錯。這可不是什麼大姨媽呀,這叫「惡露」!對於第一次當媽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把產後惡露當月經!可「惡露君」才不乾,人家權利大著呢,比月經難對付太多了。

千萬別把惡露不當一回事,惡露可是反映子宮恢復好壞的一個標誌,所以今天魚媽就來和大家聊聊下產後惡露的那些事~

惡露,產後子宮恢復的風向標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屬於生理性變化

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一般持續4~6周,總量為500ml~1000ml。

惡露的變化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產後0-3天,由於惡露中血液成分較多,故呈紅色,稱為血性惡露;

第二階段為產後3-5天,由於此期惡露中所含血液量較之前減少,主要成分是蛻膜組織和粘液,故呈粉紅色,稱為漿液性惡露;

第三階段為產後10-14天,此期惡露中含有白細胞及其他壞死脫落的組織,呈白色,故稱為白色惡露;

第四階段為產後4-6周,惡露停止,子宮恢復正常。

孕嬰健康公眾號:THmama

所以,產後惡露的變化可以判斷子宮的復舊情況。

產後惡露不儘是為何?

產後惡露不盡,應考慮以下4個因素:

1、胎盤、胎膜殘留

胎盤娩出後要仔細檢查胎盤、胎膜娩出是否完整。


特別是副胎盤容易被忽視,粘附在宮腔內殘留組織發生壞死、機化,一旦脫落,就會引起出血。臨床表現為血性惡露持續時間長,反覆出血或者突然大出血。


(註:由於炎症或損傷所形成的組織內的異物通過溶解、吸收等加以處理的過程,稱為機化。)

2、蛻膜殘留

若蛻膜剝離不全,會影響子宮恢復,繼發子宮內膜炎。


表現為惡露不凈,出血量時多時少,並伴有腹痛。


一般情況下,蛻膜多於產後一周內脫落,隨惡露排出。


3、產褥感染

分娩後會陰切口癒合不良,陰道裂傷感染。


衛生巾不潔,產後過早性生活等原因可致子宮內膜炎。此時惡露有臭味,子宮壓痛明顯,並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白細胞明顯升高等感染癥狀。


4、子宮恢復不良


產後休息不好、身體虛弱、生產或剖宮產手術時間過長,均可致子宮收縮欠佳,惡露不盡。


惡露不盡會有哪些危害呢?

倘若在分娩六周(42天)後,惡露還在持續排出,那麼就要多加小心,立即就醫,否則會出現以下危害:


1.產後出血。

極易引發產後下身流血不斷,甚至會帶來嚴重的大出血,對媽媽的身體健康造成致命一擊。


2.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

惡露源源不斷,使細菌有了容身的機會,長久下來會造成身體部分或者全部受到感染,甚至會帶來敗血症,危及產婦生命。


3.切口難以癒合。

切口長期處於惡露之中自然是難以癒合。

孕嬰健康公眾號:THmama

產後惡露該如何護理呢?

1、產後要注意私處的衛生清潔,每天用溫開水沖洗,禁止盆浴

2、勤換姨媽巾,手不要接觸姨媽巾的中央位置,防止感染。

3、勤換內褲,要選擇棉質的內容,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4、不管惡露是否排盡,產後42天要按時複查,檢查陰道及子宮的恢復情況。


5、科學飲食。順產後的產婦們一般身體比較虛弱,需要適當的進補營養。但是進補也不宜過度,容易延長子宮的修復過程,引起惡露不絕。如人蔘、鹿茸這類大補的藥材,就不能吃多。


6、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在這個時候,女性體內血液循環比正常水準上升了40%,體內新陳代謝加快,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多汗。如果一味捂著不通風,容易引起感冒。而且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有利於機體氣血早日復原,但是避免對流風。

鯨魚媽媽碎碎念

產褥期這段時間很是微妙,家裡人也多半圍著孩子轉。

但魚媽想說別忘了產婦一樣需要關注。

就算家人精力有限,產婦也要關注自己的產後恢復情況,其中產後惡露就是重要的觀測指標,不要因為孩子而忽略了自己。

女人無論是孕前還是產後,都一定要學會愛護自己!一旦發生惡露異常,應該及時就診治療!


*來源|整合網路

*責編: Martin

*文章系本平台轉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