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訓: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處世

古人雲:“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做人,做事,處世,是人生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

45度做人

45度是人鞠躬時身體傾斜的角度。

人活在世上,要俯下身子做人,以謙卑的態度,對待萬事萬物,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完成一世的修行。

古人雲:謙受益,滿招損。

彎下腰不是自卑、不是認慫,而是智慧。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德國一個叫貝耶爾的小夥子在大學讀書時,有機化學家賈拉古教授在當地已是赫赫有名。

有一天,貝耶爾和父親在一起閑談,提起了這位教授。貝耶爾說:“賈拉古隻比我大6歲……”言外之意是這個人並沒有什麽了不起。

父親聽了很不滿意,對貝耶爾說:

“大六歲怎麽樣,難道就不值得你學習嗎?我讀地質學時,老師的年齡比我小30歲的都有,我一樣恭恭敬敬地稱他們為老師,認認真真地聽他們講課。你要記住,年齡和學問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誰,只要有知識,就應該虛心向他學習。”

貝耶爾的父親是武將出身,50歲時開始從師學習地質學。周圍的人對他冷潮熱諷,他全然不顧。

通過多年學習,貝耶爾的父親成了專家,76歲時出任柏林地質研究院院長。

父親的言傳身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貝耶爾,他從此虛心請教學問,成了全校最謙虛勤奮的一個。

23歲時,貝耶爾獲得了柏林大學博士學位。此後他完成了多項使化學界轟動的研究工作。

37歲時,他出任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享譽歐洲,慕名求教者不絕於途。

70歲時,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越謙虛的人,越易獲得成功。而居高自傲的人只會孤立無援,跌入失敗的深淵。

常懷謙卑敬畏之心,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用更廣博的心胸對待他人,自然會有一道謙遜的光芒照耀你人生的遠大前程。

90度做事

90度是垂直的,意味著公正、無私,意味著光明磊落、一身正氣。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

《孟子·盡心上》裡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做人做事,一定要剛直坦率,要做一個耿直的君子。

《呂氏春秋·去私》裡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縣官。晉平公問當時的中軍尉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

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

晉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麽要推薦他?”

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深以為然,於是派解狐去南陽做縣官。解狐上任後,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裡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

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

晉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祁黃羊說:“祁午的確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

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於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後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個故事後說:“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

古人雲:寧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90度做事,無欺無詐,內心光明,有力量。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才能身正心安夢魂穩,心底無私天地寬。

180度處世

180度是平角,也是一條直線,是指人們處世有原則,守底線。它既是言行所依據的準則,又是個人的邊界。

孔子在《論語》中說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他能否堅守心中底線。

梁啟超在生活中就是個非常有原則的人。

1891年,他與李蕙仙成婚。維新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開始長達十幾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梁家的支柱。

28歲時,梁啟超在檀香山演講。遇見為其擔任翻譯的何惠珍,兩人配合默契。

活動過後,何惠珍就向他表白了愛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

“我已有了妻子。”梁啟超明確地拒絕了。

事後,何惠珍動員父親為康、梁捐了一筆款,並托人設宴向梁啟超談捐款事宜。

席間,梁啟超又一次見到何惠珍。這次,何惠珍提出一個讓梁啟超心驚的要求:“我情願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梁啟超回到寓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在事業上,確實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這些年來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為此,他異常苦悶。

於是,他連夜給身在日本的妻子寫了一封信:“余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

梁啟超心想,妻子接信後,定會大罵他一頓,這樣,他發熱的頭惱也好冷靜一下。

當他顫抖著手打開回信時,怔住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妻子竟然成全這樁的婚事。

李惠仙說:“我遠在日本,不能照顧,先生身邊若有個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顧,豈不更好?”

梁啟超在妻子的寬容面前慚愧萬分,提筆為何惠珍寫了一首詩:

“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

聰慧的何惠珍馬上明白了梁啟超的意思,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梁啟超。

1924年,李惠仙因病逝世,癡心不改的何惠珍,聽到消息,急忙找到梁啟超,一面勸慰其節哀,一面尋機重續秦晉。

沒想到,梁啟超以“年邁不想再婚”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門,梁啟超都避而不見,萬般無奈的何惠珍只好揮淚告別……

在知己何惠珍面前,梁啟超堅守住了原則和底線,令世人敬佩。

粱實秋先生評價梁啟超時曾說,先生學問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師。

底線就像牽動風箏的那根線,線在,你就能掌控它飛舞的方向,使它飛得更高、更遠;線斷了,風箏便沒了方向,最終必然墜落。

心有所往,才能心有所止。只有堅守住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底線,你的人生之路才會變成自由通暢的正途。

度者,律也,范也。

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謙卑;

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正直;

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堅守底線。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