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都“啃地石獅”連夜搬家,官方回應建造原因

綜合 封面新聞 新華社每日電訊

近日,成都市武侯區沙堰街一尊半陷入地面的石獅引發議論。

3月13日上午,記者前往現場發現,這尊“啃地石獅”已被搬走,盲道也已“恢復”直行,不再“拐彎”。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石獅於3月12日凌晨12時許被搬走的。

央媒關注 奇葩建築還是懶政無人管?

3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成都街頭“啃地石獅”擋道,是奇葩景觀還是因懶政無人管?》的評論。

評論原文:(有刪減)

這隻石獅造型怪異,後腿彎曲呈蹲狀,前半截身子大部分陷入地面,而且旁邊沒有任何標牌解釋。

同一條街上,還有休息的牛、摔跤的小孩、賣糖葫蘆的老人等常規雕塑,唯獨“啃地石獅”造型讓人困惑。而且,“啃地石獅”後方是一條本就不平坦的盲道,因為這尊石獅擋路,突然還拐了個彎。

啃地石獅

沙堰街是成都市打造的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之一,屬武侯區晉陽街道。當地有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希望依托晉陽街道的厚重文化,打造以三國蜀漢文化為底色的街景。但對於“啃地石獅”的寓意,街長稱“這條街是新打造的,不太清楚”。

隨後,記者通過宣傳部門致電晉陽街道辦事處。兩個小時內,同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給出了三種不同回應——第一次,工作人員稱這尊石獅子原本是立著的,2020年9月、10月在道路黑化整治過程中被施工方誤埋,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大約40分鐘後,該工作人員改口稱,經與設計部門溝通,石獅子原本就是半截入土的造型,設計方希望營造出土文物的感覺;

隨後,該工作人員致電記者並再次改口,稱設計石獅子的本意是模擬出土文物,最先就是趴著的造型,但在去年道路黑化過程中,施工時不小心造成石獅子被埋了十幾公分,“下一步,街道將聯繫施工方重新安裝。”

如果工作人員的第三種說法屬實,則暴露出兩大問題。

一是懶政作風。如果是道路施工造成石獅下陷,近半年時間無人問津,暴露出了一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作風。蜀地民間常用“掃把倒了都不扶一下”形容一個人懶惰,那麽,我們不禁要問一句,石獅被埋能不能扶一下?這樣的工程是如何通過驗收的?

二是景觀打造隨意。近年來,各地“奇葩景觀”“辣眼建築”層出不窮,甚至有網民為此製作出各類“奇葩土味建築大賞”榜單。

石獅“啃地”事小,基層懶政事大。願城市街頭少一些視覺汙染,多一些人人都能欣賞的美麗景觀。

網友這樣說

新華社發聲後

不少網友表示“啃地石獅”

的確存在安全隱患,應該拆除

也有網友在評論裡認為

這隻獅子的造型還挺可愛

留著也不錯

還有的網友準備排隊開始打卡

讓這裡成為網紅地標

連夜搬走 盲道變直了

3月12日晚10點過,有市民目擊稱石獅已打圍,有人正對其施工處理。13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成都沙堰街發現,“啃地石獅”所處的位置被擋板圍住。擋板內,“啃地石獅”已被移走,因石獅而拐彎的盲道也已調整,“恢復”直行。

3月12日晚,市民目擊有工作人員對“啃地石獅”施工

“昨天(12日)晚上12點過,石獅被拖起走了。”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石獅被拖走後,施工人員對盲道進行了調整,“其他情況就不清楚了。”

武侯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昨晚連夜打圍後安靜施工,已將石獅搬離,盲道也被“捋直”,牆上伸出的一段小屋簷也被拆除。“這是考慮到石獅搬離後,一些個子高的行人和盲人的行路安全。”一位目睹全過程的居民表示:“這樣的效率值得點讚。”

3月13日上午,記者到現場發現石獅被移走,盲道恢復直行

官方回應建造原因

武侯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經向設計方核實了解,該石獅最初的設計就是趴在地上的造型。石獅造型別致、比較有特色,而且高度不高,可供市民坐在上面休息。工作人員到晉陽街道工作時間不長,對情況了解得不清楚,昨日接受採訪時才出現前後不一樣的回應。”

石獅搬離、盲道“捋直”後的道路 新華社記者攝

有關部門負責人也坦承,當時安裝石獅時沒有進行充分的解釋和說明,造成了一些群眾誤解,同時沒有考慮到佔用道路的情況。“將來我們會引以為戒,在城市景觀打造中充分考慮功能性和實用性。對於一些可能引起誤讀的景觀,會掛一個標識牌對設計思路進行簡單說明,一來避免誤會,二來也讓群眾了解藝術作品。”

對於網友關心的“啃地石獅”的去向,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武侯區晉陽街道正在為它物色“新家”。“我們發現不少網友覺得這個石獅還挺萌的,到時候歡迎喜歡它的人來我們武侯區打卡。”

可愛的小獅子

我們期待在你合適的新家

與你見面~

來源:四川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