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歲後寶寶每月長多少

文章導讀

一歲以後寶寶的成長髮育要比一歲之前緩慢一些,但相較其他階段的寶寶們發育也是比較明顯,每個月都是會觀察到自己寶寶的身高和體重有變化,大概是會讓自己寶寶的體重達到9000克左右,若是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是屬於偏瘦的類型,那麼家長們就應該要給他們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

嬰兒是指小於1周歲的兒童。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髮育得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的階段,體重大約為9000~10000克。

嬰兒足月出生時已具有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頰部有堅厚的脂肪墊,有助於吸吮活動,早產兒則較差。吸吮動作是複雜的天性反射,嚴重疾病可影響這一反射,使吸吮變得弱而無力。

新生兒及嬰幼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乾燥,易受損傷和細菌感染;3個月時唾液分泌開始增加;5個月時明顯增多。3個月以下小兒唾液中澱粉酶含量較少,不宜喂澱粉類食物。嬰兒口底淺,不會及時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發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

食管是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推進食物和液體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間胃內容物反流。新生兒和嬰兒的食管呈漏鬥狀,黏膜纖弱,腺體缺乏,彈力組織及肌層尚不發達,食管下段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發生胃食管反應,絕大多數在8~10個月時癥狀消失。嬰兒吸奶時常吞咽過多空氣,易發生溢奶。

新生兒胃容量約為30~60毫升,後隨年齡而增大,1~3個月時90~150毫升,1歲時250~300毫升,由於新生兒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兒餵食應當少量多次,餵食的次數應較年長兒多。嬰兒胃呈水準位,當開始行走時其位置變為垂直。

胃平滑肌發育尚未完善,在充滿液體食物後易使胃擴張。由於賁門肌張力低,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且自主神經調節差,故易引起幽門痙攣出現嘔吐。胃黏膜有豐富的血管,但腺體和杯狀細胞較少,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