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府大銀行瘋狂囤積黃金 經濟危機真的爆發在即?

  無聲的警告!政府、大銀行瘋狂囤積黃金 經濟危機真的爆發在即?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Mac Slavo周日(4月15日)在SHTFplan.com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世界各地的主要金融機構都在警告經濟災難即將到來。持續的貨幣印刷、關稅貿易戰爭、利率上升和零售放緩都指向一個結果,形勢將是殘酷的。因此,大銀行和政府都在一反常態囤積大量的貴金屬,以為危機爆發做好準備。有專家預計,未來黃金恐將升至2000美元或3000美元。

(圖片來源:SHTFplan、FX168財經網)(圖片來源:SHTFplan、FX168財經網)

  大銀行和政府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他們正在為這種可能性做準備,在危機爆發前囤積大量的“真實貨幣”。

  世界頂級白銀生產商First Silver的首席執行官、第一礦業黃金公司的董事長Keith Neumeyer表示,他之前向CFTC報告的同業聯盟,繼續操縱貴金屬的價格,同時用黃金和白銀來裝載自己的金庫。正如最近在接受SGT報告採訪時所強調的那樣,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的答案很簡單:

  “關於我們是否會進入反通貨膨脹或通貨膨脹的環境,我們還沒有定論。黃金在這兩種環境下都能做得很好。事實是,政府正在印刷大量的法定貨幣,這是不會改變的。

  由於大量錢幣被印刷,黃金價格勢將上漲……我相信重大重置即將到來,世界未來的政府將需要通過將一切與黃金掛鉤來擺脫債務,這就是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等各國政府正在積累黃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未來數年會發生什麽……

(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FX168財經網)(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FX168財經網)

  如果摩根大通持有全球最大的實物白銀頭寸是真實的,那麽這是非常驚人的。任何銀行想要如此大規模的頭寸都是出於某種原因。

  摩根大通等銀行在過去的多年裡還沒有在交易中輸過。如果他們在做多,那可能就是你想要購買的東西。”

  Neumeyer解釋說,不僅有貨幣因素在起作用,而且還存在供應問題,因為在過去的幾年中,生產,尤其是白銀的產量已經顯著下降。

  所有這些都預示著未來貴金屬價格的上漲,對未來增長的合理估計遠遠超過了近年來的歷史高點:

  “金屬價格處於非常狹窄的交易區間……目前金屬正在構築的基礎是3年的生產……而當這些金屬在今年最終起飛時,它將會是令人震驚的。

  ……我們在2010年和2011年有過類似經歷......良好的礦業股票將遠遠超過金屬本身的走勢..…第一礦業(First Mining)類股票將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絕對爆炸…...很難預測準確的股市價格,但要與今天完全不同……

  我認為黃金將升至2000美元或3000美元。這些是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經歷的合理數字。”

  Slavo指出,近10年來,金融分析師和大型機構普遍回避黃金和白銀。但潮流似乎正在改變。

  隨著價格繼續受到抑製,政府正在收購,大銀行也正在收購,甚至摩根士丹利最近也指出,黃金可以被用作“很好地反映一美元長期價值的真實價值”。

  我們知道,大規模的經濟崩潰正在逼近。

  要想知道在這種最壞的情況下,人們應該在哪裡進行資產多樣化,人們只需問一個問題:當系統崩潰時,錢是什麽?

  對於最可靠的貨幣資產類別來說,5000年的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做好相應的準備吧。

  無獨有偶,傳奇投資者羅傑斯(Jim Rogers)周一(4月16日)表示,儘管股市仍在持續上漲,但這種好日子不會持久,他還發出一個可怕的警告,稱“一生中最糟糕的回調”即將到來。此外,有“商品大王”的羅傑斯還看好長期金價走勢,預計金價將出現暴漲。

  身為羅傑斯控股公司(Rogers Holdings Inc.)主席的羅傑斯周一接受Kitco採訪時說:“很快就會有什麽事情發生,讓所有人都高興起來,市場又會上漲一次,這可能就是最後的歡呼了。明年將不會讓人那麽開心了。”

  他補充說:“我們已經有10年沒有熊市了。這是非常、非常不尋常的,所以下一個熊市將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

  當被問及回調幅度究竟有多大時,羅傑斯表示,跌幅將很容易超過50%。

  羅傑斯在最新的講話中繼續透露看漲金價的看法,不過他傾向於等金價在更低水準時買入。

  羅傑斯看好長期金價走勢,不過在他看來,儘管近期有許多壞消息,但金價並沒有出現很大的上漲,這意味金價的回調可能還沒有結束。但他表達了逢低買入黃金的意願。

  他說道:“如果金價跌至1000美元,我希望自己足夠聰明,能買到很多黃金。因為在這一切都結束之前,金價會‘漲破屋頂’。”

  現年75歲的羅傑斯表示:“當人們對政府和紙幣失去信心時,他們總是買黃金和白銀,不管他們是否應該,都是無關緊要的,他們總是會這樣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