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年大滿貫征戰路 中國男網在艱難中跋涉前行

撰文/藍骨頭

個人的一小步,中國男網的一大步。

在16日的墨爾本公園,中國男網再次迎來歷史性突破。張擇/公茂鑫三盤險勝,取得了中國大陸男子網球選手在大滿貫男雙賽場的首場勝利,也是中國男選手在大滿貫賽場上的第二場勝利,上一次也是在墨爾本,張擇搭檔張凱貞持外卡參加澳網混雙比賽,打入第二輪。

張擇,這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看做是中國男網領軍人物的不二人選,在漸漸褪去“一哥”光環過後,才厚積薄發,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依舊渴望向上的決心和對網球一如既往的初心。

相比起女網顯赫的成就,中國男網的成績似乎有些“不值一提”。他們的狀況有些像中國男女排的關係。一個高高在上,享受著全民關注和歌頌的待遇,一個默默無聞,所有的酸甜苦辣,彎路和挫折,都要在時間的磨礪下,自己默默承受和消化。

不管這樣的局面持續多久,也不會有人就此心甘情願地習慣,並說服自己的內心去坦然接受。不管內心經歷多少掙扎和折磨,也不管努力是持久還是間斷的,總會有不服從於命運安排的人要站出來,去用一次次探索和堅持,告訴這個習慣用成績的好快來看人的不公平世界,他們還在努力,他們從未放棄。

從潘兵到張擇 從窩裡強到與世界接軌

在中國男網和女網還沒有出現巨大分化的那些年裡,中國網球一直在漫漫求索。那時,能出現在資格賽,對中國網球來說,就已經是看上去很了不起的一步了。

早在1995年,兩屆亞運會金牌得主潘兵倒在了澳網男單資格賽第二輪,沒能再進一步。但能參加大滿貫資格賽,已經是男網的一次值得被記住的歷史性突破了。而作為男網的標兵,潘兵的名字被提起過很多次。

潘兵的接班人,出現過很多候選,朱本強、孫鵬、曾少眩,一批批男網選手走上賽場,在那條艱難的路上跋涉、探索。不過,受困於環境、訓練手段和理念全方位落後的困擾,想捅破那層窗戶紙,堪比蜀道之難。

後來,中國女網大踏步前行,在希臘神話的誘發下,李娜、鄭潔、晏紫、彭帥等一批先行者打破傳統,向職業化邁出勇敢堅持的腳步。等她們摘取了大滿貫雙打,大滿貫單打這一個個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耀眼明珠後,中國男網呢?

直到2012年的法國羅蘭·加洛斯,在李娜捧起亞洲人第一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獎杯的同一片賽場,出現在紅土場的張擇才成為了繼潘兵1996年參加澳網資格賽後17年來,中國大陸地區第一位參加網球大滿貫男子單打賽事的運動員。

那時,中國男網已經是張擇和吳迪雙子星的時代了。可再是在國內賽場上威武,走出國門,跟世界接軌,才是更有意義的出路。

只可惜,那個年代,中國網壇陰盛陽衰是無力更改和扭轉的現實,體制內的所有資源都向女子網球傾斜,國內男子尚無職業化成功的先例。他們有些像井底的青蛙,渴望著外面世界那片精彩但也殘酷的天空。

後來,吳迪將排名從從2009年的1000位左右提升到2010年的第378位,再到186位再到144位,似乎讓人看到了中國男網衝擊百強的曙光。不善言辭的張擇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努力,單雙線作戰。

從第一步到第一勝 多久都值得等

歷史的締造者無論成敗都是英雄。

2013年,吳迪又成為男網歷史的新的締造者。墨爾本,21歲的他憑借一張外卡,成為了公開賽時代大滿貫男單正賽的首張中國面孔,可惜經歷了3小時14分鐘的鏖戰,三盤苦戰,距離“締造神話”只有一步之遙。

無論如何,吳迪為中國男子網球跨出了大滿貫“第一步”。

不管單打,還是雙打,只要是勝利,就彌足珍貴。

墨爾本,似乎真是中國選手的福地,見證過李娜的奪冠,見證過吳迪的“第一步”,也見證了張擇在2015年和與中華台北選手張凱貞攜手拿到的第一場正賽的勝利。

儘管只是發生在混雙賽場,但想想中國女網爆發的軌跡,何嘗不是從雙打開始,以雙帶單,才有了之後一連串的輝煌?

過去的兩年,中國男網在經歷著改朝換代的蛻變。吳易昺以青少年大滿貫冠軍的身份橫空出世,而張擇和吳迪也從懵懂的少年漸漸被推到了時代的邊緣。

可就像32歲的李喆在今年站上墨爾本的賽場上一樣,他覺得自己還有提升的空間,他覺得自己還能在大滿貫賽場上繼續有所作為。這樣的信心,似乎在過往,很少見。經歷太漫長和持續摸索的中國男網,在交夠了學費,栽夠了跟頭之後,還是繼續著噴薄而發的力量。

如今,張擇已為人夫,李喆已經有了自己的女兒,不同的人生歷練也讓他們對網球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於是,在李喆選擇堅持單打,公茂鑫和29歲的張擇配對從澳網外卡賽突圍後,命運終給他們回報,贏得了中國男雙在大滿貫的首勝,也是中國男選手在大滿貫歷史的第二場勝利。他們的堅持也告訴我們:縱然世界對你再輕視,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就有迎來曙光的那一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