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方卓:我不是留洋的先驅 只想讓人知道中國足球可以做好

沈坤彧 新聞晨報體育

2015年年底,正在養傷中的河北中基球員董方卓意識到,“那個時刻”已經逼近了。

對於職業運動員而言,最痛苦的並非退役這件事本身,而是明確感知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接受不了,”三年後,董方卓坐在我們對面回憶迫使自己作出退役決定的那一刻,“完全沒有準備過這件事。”離開職業足球這年,他31歲。

我們很少再聽到他的名字了,但他並沒有離開足球。這幾年,董方卓在廈門定居,創辦了自己的足球俱樂部,並受聘於廈門市教工體育協會,擔任技術顧問,幫助發展當地的基層足球。

他退役後有點發福,但這再也困擾不到他了。鍵盤俠們早已找到新的攻擊目標,他終於得以重獲生活的平靜。他的同事說,董方卓現在經常自黑,拿身材開玩笑,說自己已經變成“董圓圓”了。可見,他是真的放下了很多事情。

一切都過去了。董方卓說,他人生的上半場也就這樣過去了。“我的上半場,有成功有遺憾。現在,下半場剛剛開始,我正在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著。現在看,未來還是蠻積極正面的。”

“弗格森沒親口對我說過那些話”

上周六晚,英超亞洲杯在虹口足球場進行了決賽,董方卓以嘉賓身份去了現場。邀請他的是最後奪冠的英超狼隊足球俱樂部,狼隊認為,這既然是一項英超賽事,而董方卓又曾經效力英超曼聯,他無疑是這樣一個場合中的一種標誌性存在。

無論過去多少個年頭,董方卓都將是中國留洋球員這個群體裡不可回避的一員。他的留洋經歷有其複雜性,因為它並不是一段可以簡單用成功或者失敗總結的經歷。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具有一種永恆的警示作用。

在很多年裡,中外媒體都執著於探究一個主題——作為天才球員的董方卓是怎麽被“毀”掉的?

在他退役的那年10月底,《Bleacher Report》曾刊登過一篇關於他的長文,採訪了很多和他接觸過或共事過的中外足球圈人士,就他最終隕落的原因得出了一個結論——“足球界處處可見極具潛力的球員卻未能獲得成功的例子。倒在壓力之下是他們普遍的命運,無論這種壓力來自同行、球員自己或者是難以滿足的球迷。但對於董而言,最強烈的壓力來自於他肩上扛著的世界另一端這個為足球癡迷的國度那沉重的負擔。”

這與董方卓自己的觀點倒是不謀而合的。當我們在這次採訪中談起那些年裡他所遭受的網絡暴力時,他這樣說,“人在不同的年齡,會經歷不同的事情。我們需要成長,通過成長去了解自己,也了解外界。在那個階段,我還比較年輕,也犯了很多錯誤,我背負了一些在那個年紀超出我能力範圍的負擔。”

現在回頭看,他覺得當時“很多人其實不是真正對你懷有惡意,而是善意的。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因為你的起點更高,所以他們很自然地把更多的希望放在你身上。他們的批評裡更多含有一種‘我們需要你’,而不是‘我們不需要你’的意思,而這也給我造成了更多的壓力。現在再想,其實當時是有一些更好的方法去處理那些事的。”

所以,這意味著他對於弗格森對自己作出的那些評價也不再介意了嗎?“我其實一直都不知道老爵爺對我到底有什麽樣的評論,”他笑了笑,有點無奈,也有點無辜。“都是網上在說,他從來沒有親自和我說過什麽。”

當他從網上看來這些據說是弗格森的點評後,當他又被媒體要求對這些評論作出回應時,“我只能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再來一次,我還作同樣的選擇”

還在踢球的時候,董方卓和媒體的相處是不愉快的。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澄清網上那些關於自己的傳言,因為無論他說些什麽或者不說什麽,媒體總會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但在大約兩年前,退役後的董方卓罕見地接受了一次媒體專訪。正是在這次採訪中,他首度披露自己在2008年效力曼聯期間曾受過一次十字韌帶重傷。當時為了參加北京奧運會,他選擇了保守治療。

可以這樣說,董方卓職業軌跡的滑落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十字韌帶對於球員而言是非常關鍵的部位,足球圈有一種不成文的說法,即十字韌帶斷過的球員不堪重用了。一個最貼近的例子是申花隊長莫雷諾,因為後十字韌帶的一次重傷,這名原本準備登陸歐洲五大聯賽的隊員最終來了中超。哥倫比亞人後來很多次慶幸,幸好自己當時修複手術做得好,現在還能繼續踢球。

董方卓的傷情其實相較莫雷諾輕一些,他是撕裂而非斷裂,但也需要立刻接受手術。當時曼聯隊醫給出的術後預期恢復時間為半年。他2008年2月受傷,半年後復出也就意味著錯過了奧運會。這在他而言是不可想象的,董方卓說,他們這一代球員踢球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衝著奧運,“這是我們的夢想,是努力的主方向。”所以,他采取了保守治療的決定。

11年後的今天,當他想起那個遙遠的年代所作的決定,其實並不後悔。“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是會作出同樣的選擇。但不同在於,我如果現在作出這個選擇,肯定後續就會以更積極的方式去康復,可能也需要更專業的團隊來幫我做個操控。當然,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但總還有一些年輕球員將會面臨類似的情況,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幫助到他們,不要讓有能力的球員因為傷病,最後得到這樣的結果。”

董方卓在我們的採訪中不止一次表達了一種遺憾,遺憾當時身邊沒有一個更專業的團隊。他作出保守治療的這個決定,是和母親商量後的結果,他身邊沒有一個人能從專業角度為他提供一些建議。

他的職業生涯之所以在達到人們預期的巔峰前就早早落幕,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這些原因國內媒體早就自告奮勇地揭露過很多遍了——但從客觀上來看,也是受了時代的局限,而後者所佔的比重可能更多一些。在那個時代,這樣一個極具天賦的新人身邊沒有一個職業化的管理團隊,在一些決定性的時刻給出關鍵的建議,這在今天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我們只需在自己的時代做到最好”

對於每一代的球員,因為留洋的時代背景不同,所以很難進行比較,強行的比較也顯得不太公平。

董方卓承認,看到武磊在西甲取得的成功會讓自己生出很多感慨。“武磊出去以後能夠這麽快速地融入球隊,在西甲展露頭角,我覺得非常開心。也祝福他,希望他盡量避免傷病,再把歐洲好的經驗帶回中國,帶回國家隊。幫助中國更好地發展,打進世界杯。”

這將是董方卓自己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了,他的國字號巔峰時刻定格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對陣紐西蘭的比賽中。他在那場比賽裡打入一球,這也是中國隊在奧運會上至今的唯一入球。而沒有人知道,下一個進球什麽時候會到來。“確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不僅獲得奧運會的參賽機會,還打進一球超額完成目標。我覺得遺憾的是,如果能有更好的身體,原本還有可能和國家隊參加世界杯,在世界杯上進一個球。”

這是他忍受傷痛打進、並在此後漫長的年月中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的一個球。董方卓說,作為球員,他會珍惜自己的每個進球。但他也承認,“有些進球,它的歷史意義就是不一樣。”但真的值得嗎?只有他的心能給出答案了。

在董方卓看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不同的歷史使命,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境遇。其實我們只需要把自己在那個時代裡該做的做好,最到最好,就可以了。剩下的,那是每個人應該面對的自己的人生。”董方卓在屬於他的時代裡為國奧打入那個獨一無二的進球,他也在屬於他的時代裡,在中國球員的留洋史上留下自己的那一筆。

“我不能算是一個領軍者或者先驅,但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知道,‘哦,原來中國足球也可以做好。’讓歐洲人對中國足球和中國球員的觀念產生一些轉變,不會像之前那樣有太多偏見。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武磊也好,董方卓也好,能夠去到歐洲,去經受更多的歷練。”

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留洋生涯,“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一些遺憾。我認為不能說是失敗,應該說是遺憾。”

扎根青訓培養人才

2011年9月21日,在亞美尼亞的董方卓看著當地國慶的煙火,“突然就想家了。”他曾經這樣描述過自己當時的心情,“又在外面飄蕩了兩年,年齡也不小了。我就看著煙花說,‘回來吧……’”這是他留洋生涯的最後一站。

他此後在湖南湘濤踢了兩個賽季,球隊沒能實現衝超目標。2014年轉投河北中基,又受傷。在俱樂部的殷切期待中,咬牙做了高風險的“針刀手術”,效果不好。且術後僅僅4天,俱樂部就安排他進行超出身體負荷的康復訓練,等於雪上加霜。

2015年他是在養傷中度過的。“在治療期間出現了一些問題,傷一直沒有好,聯賽期就一直在康復。康復完以後,和朋友踢球玩。”這時候發現不對勁了,“怎麽連玩兒都達不到跑、傳、停這些技術動作的要求?那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很適合從事這份職業了,所以選擇了退役。”

這個時刻來得讓他毫無準備,猝不及防。有人說,董方卓踢了這麽些年球,大部分時間裡是在挨罵。當離開的這一刻終於到來時,他應該感到釋然了。但是,他捨不得。“那種感覺甚至是,已經超過了‘不捨’這兩個字。”2015年,他30歲。“這個年齡,在各個球隊都應該是核心球員的年齡。所以對我來說,這真的是個很艱難的選擇……”

他當時在廈門養傷,此後就留在了這座城市。《Bleacher Report》那篇文章最後是這樣結尾的:“我們聯繫不上董方卓本人,而且也根本無法得知他目前人在哪裡。”

沒有人會想到他選擇在這裡定居,廈門從來不是中國足球版圖上重要的一塊,那裡曾經有過一支藍獅俱樂部,短暫踢過甲A和中超,但在2008年因為沒有企業接手而被迫解散。董方卓在這座如今和職業足球沒有什麽關係的城市裡,尋回了內心的平靜。

他開始扎根青訓,成立了“董方卓足球俱樂部”。俱樂部規模不算大,“更多是做一個足球的推廣,希望通過公益活動也好,商業活動也好,讓更多青少年投入到足球裡。”平時只要有空,他都親自上場帶隊訓練。當然,俱樂部還配備專門的教練團隊。“我在退役的時候感情上有很多不捨,還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所以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發掘和培養出一些更好的人才,彌補自己的遺憾。”

他也想把自己留洋那些年的得失分享給後來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把一些東西傳授給下一代,讓他們不要走我走過的彎路,而是更容易、更直接地去走應該走的路。”

正如我們之前所言,董方卓的職業生涯沒能達到預期,其中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怎麽才能從這兩方面避免少走彎路?他的留洋經驗總結如下:

個人方面——

在“心法”上,球員一定要練就一份自信,舍我其誰的自信,在訓練和比賽中都要去練習和吐露自己的絕對信心和霸氣。

要學會在快節奏和高強度對抗中完成傳接射的能力,不要疏忽平時訓練,不僅僅是跟隊的訓練,還有日常生活中點滴的積累(比如頂牆、拉皮筋等等)。

在球隊裡一定要去了解他們的文化,比賽中去了解教練的戰術意圖和隊友的特點並快速融入到球隊中。

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休息,避免非運動場上的受傷。

團隊方面——

小球員因經驗閱歷不足,會導致視野和格局受限,需要有團隊協助他做好發展規劃,目標規劃,訓練規劃,不可急功近利,要考慮到球員長期的發展,協助球員分析局勢,選擇自己適合的層級,並監督他成長。

國內外文化差異比較大,團隊要幫助球員做好與俱樂部之間的溝通連接。在生活上多給球員一些歸屬感,簡單說,就是把球員當孩子去全方位關注和培養。

以上這段董方卓留洋的總結,是我們採訪後的第二天在微信上收到的。他應該是在前一晚對自己的留洋生涯進行過一個細致的回顧和反思,這其中有他失敗的教訓,也透露出一種深層的遺憾。

在那些年裡,當他承受網絡攻擊的時候,他心裡肯定是有過委屈的——沒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但這遠遠不夠。尤其在他年少的時候,他更需要有其他人對自己負責。董方卓的經歷可以對很多足球從業者起到警示和啟發的作用,足球運動在中國的前進和發展,不僅僅要依靠球員。當球員需要引導和幫助的時候,這件事誰來做?

對於董方卓來說,他的折磨已經結束了,但他的名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不會被遺忘,“不管我是作為董方卓被人記住也好,還是網上戲言的董卓也好,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更多人支持中國足球,參與進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