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程華:從消費互聯網看中國的產業互聯網發展

程華|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未來誰會主導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平台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推動消費互聯網發展的的重要創新引擎和組織形式,毫無疑問,平台的這種主導力量,將繼續延伸至產業互聯網。從已經萌芽的狀況看,目前產業互聯網領域表現比較出色的平台,國內有兩類:IT背景的互聯網企業和大型製造商。

IT背景的互聯網平台主要指百度、騰訊、阿里、滴滴等在消費互聯網表現出色的企業,這些企業延續其發展優勢,目前已經把業務延伸至產業互聯網。2018年國慶前後,騰訊第三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宣布要擁抱產業互聯網;阿里巴巴再提“新製造”,希望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來改造中國傳統製造業,將其與互聯網對接,實現智能製造。百度則早已披露了其自動駕駛乘用車量產及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正像消費互聯網的顛覆式創新來自於邊緣力量一樣,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其重要的推動力也會是這些自己並不生產和製造產品的外部“鯰魚”。

第二類主體將是較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大型製造商。產業互聯網涉及更多的生產和供應鏈流程,比消費互聯網複雜和專業化。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大型製造商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美國已經有GE、西門子,中國的華為、海爾、富士康推出了自己的平台,並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在它們當中應該會出現佼佼者。

但是,在產業互聯網平台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會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在短時間裡迅速崛起橫掃一切的互聯網平台。一定是原先大型IT平台的拓展,或者是大型製造商的轉型成長,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會因為大量資本的湧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湧出一個巨頭。這是產業互聯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很多專家提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需要跨行業和跨數據和大量連通,所以人們自然而然有一種想法,是不是可以通過企業聯盟的形式培養出一個平台來,我同樣認為不可能。到現在為止,所有的巨型平台,都是從一個小的企業、小的垂直行業,起步創業然後發展壯大。一個大的平台,需要對它的生態有足夠的控制力,產業互聯網也一定是這樣的。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產業互聯網平台,與消費互聯網平台企業相比,會有一些不同點。

第一 ,消費互聯網平台會比較“輕”,產業互聯網平台會比較“重”。我們經常說滴滴不擁有一輛車,阿里不生產一件商品,但可以驅動成千上萬的汽車和商品流轉,或者像騰訊,沒有傳統意義上太多的固定資產,但可以交易額和市值做得很大。但是,產業互聯網平台不是這樣的,它一定需要大量前期的固定資產和專用化資產投入。從這一點來講,消費互聯網裡經常會談網絡效應,但忽略供給方的規模效應。在產業互聯網裡,需求方的網絡效應和供給方的規模效應將會同樣重要。

第二,產業互聯網應該是以垂直化為特徵的平台消費互聯網整體上表現出來的是綜合性的、通用型的平台,似乎一個平台什麽都可以做,可以跨界去競爭。但產業互聯網應該是以垂直化的、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為特徵的平台。在這個特點下,產業互聯網未來的市場結構,應該是一個更加多元的和競爭激烈的,同時市場的格局更加分散的狀態。而不會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寡頭非常大,市場份額很集中。

第三,從用戶和平台的關係來講,消費互聯網的特徵是消費者多棲和頻繁轉換,產業互聯網的特徵則是鎖定和路徑依賴。前一領域中,消費者的的沉沒成本和轉換成本較低,選擇性很強。但在產業互聯網中,平台自身以及B端用戶都會有高昂的接入成本發生,會出現雙向的鎖定。一個是平台對用戶的鎖定,一個是用戶對平台的鎖定,因為企業和平台的對接,雙方需要專用資產的投入,需要一對一的解決方案,數據接口、流程協調都需要雙方長期的磨合和調整。因此,產業互聯網平台下,平台和用戶的關係將是非常密切和長期的。

二、產業互聯網發展的路徑

新興事物的發展,掌握正確的路徑和節奏很重要。網絡產業中有“先走一步是先進,先走三步是先烈”的說法。中國的消費互聯網發展,呈現出從最早的門戶網站、後來到遊戲、電商、再到現在的O2O的發展這一路徑。從消費互聯網的充分發展,再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也是一個自然的路徑。同樣,產業互聯網自身的發展也應該遵循一定的路徑和邏輯。

首先是產業互聯網的行業發展路徑。從目前呈現的情況看,服務業和農業可能會走在製造業的前面。中國充分發展的電子商務平台已經開始了對傳統線下零售行業的改造,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先也從零售金融進入到供應鏈金融、為傳統金融機構賦能的階段。農業和養殖業相比於製造業,生產流程相對簡單和標準化,傳感器和無人機器操作的應用環境相對單純,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也相對容易,因此其產業互聯網的展開,會早於複雜的工業製造業。

其次需要注意的發展邏輯是供給能力的推動還是需求方的拉動。在這裡我強調後者,也就是需求方拉動的重要性。雖然技術瓶頸的存在和相關產業基礎的薄弱,會限制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但是我們要看到,消費互聯網在中國,並不是在技術領先和基礎設施良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電子商務為例, 中國是電商的發展推動了支付的發展和物流體系的發展,而不是像美國和日本,電商發展之前就有發達的物流,有很好的信用卡體系。中國電商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邏輯與發達國家是不同的,是因為傳統零售和金融存在很多痛點,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因此為電商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賦予了充分的市場需求基礎,然後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反過來激發了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行業的快速發展。

這個邏輯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存在。比如非洲的肯亞,是以M-pesa為代表的移動銀行服務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通訊行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因此,在中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來自需求方的市場拉動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巨大的市場和諸多的行業痛點,因此恰當的切入市場,就會很快得到用戶規模、現金流和利潤的支撐,會激發出企業的研發和商業應用的熱情。這個邏輯,與中國消費互聯網的發展以商業應用層面見長、而不是技術基礎領先的特徵是一致的。

最後是“自下而上”的發展邏輯。中國的消費者互聯網發展,最典型的特點是自下而上的。我們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都來自於風險創業型企業、來自於草根,沒有過多的政府政策、財政補貼,基本上民營企業主導這個行業,然後快速發展,引領世界。那麽,產業互聯網也應該是這樣的邏輯,我並不讚成政府過多的規劃、政策和補貼。雖然,行業初期的過度競爭,會導致市場的暫時混亂,如當年的團購、近年的共享單車等領域,但只要基本的市場機制和價格沒有扭曲,假以時日,就會形成相應的市場秩序和長遠的發展潛力。

三、中國發展產業互聯網的優勢

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相比於許多發達國家,中國可以說實現了某些領域的“彎道超車”。那麽,在產業互聯網發展中,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有什麽優勢呢?

首先,良好的消費互聯網基礎和富有競爭力的互聯網平台。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以消費互聯網為基礎的,是一個從終端消費逐漸向上遊滲透、改造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消費互聯網平台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目前不僅有BATJ(百度、阿里、騰訊和京東)和TMD(頭條、美團、滴滴)這樣活躍在各個領域的成熟平台,同時這些企業也是近年來中國、乃至全世界互聯網領域的重要資本投資者,各自建立了龐大的互聯網行業王國,它們所積累的數據技術、所構造的組織構架和文化、所秉承的互聯網發展思維,將是中國發展產業互聯網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二,數據和場景優勢。產業互聯網發展特別重要的,是大數據資源和豐富完整的場景,這是無人操作和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和演進的基礎。從全世界來看,中國擁有非常豐富和完整的產業鏈,整個產業結構的體系也相對完整,這為產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和探索的基礎,是經濟體量較小的經濟體難以比擬的。

第三,產業痛點多。所謂的痛點就是表現突出、影響面廣的問題。一個行業痛點多,當恰當的解決方案出現時,市場就很容易開拓。為什麽中國電商是最發達的,一個原因是用戶規模大,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電商發展之前,傳統零售業態痛點很多,沒有連鎖化、集團化,沒有完整、快速的物流配送體系,價格體系混亂,物理網點設定不合理等等。所以當價格透明便宜、配送迅速、支付便利的電子商務出現之後,就形成對線下零售的快速替代效應,成長壯大。

在目前中國的產業裡面,存在許多痛點集中的領域,如就醫、小微企業融資、農產品品質控制等等,而這些領域痛點的核心在於資訊的獲取和透明,是非常適合用互聯網手段來整合的領域。所以,在痛點集中且廣泛的產業裡,很可能率先出現大的互聯網平台。也正是這個原因,我想表達一個觀點,就是產業互聯網在全球的發展可能不是同質的,中國會有自己的特點。

在消費互聯網裡,搜索領域美國有谷歌,我們有百度,電商領域美國有亞馬遜,我們有阿里和京東,社交領域美國有Facebook,我們有騰訊。美國和中國的發展非常同質,原因是個人消費者的需求是同質的,但產業互聯網不同,不同國家的優勢和各自痛點不同,因此未來長成的平台和行業格局很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 — | END | — —

本文是根據程華老師在互聯網經濟學研究聯盟主辦的“產業互聯網:開啟數字經濟下半場”研討會演講筆錄整理而成,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