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離糖尿病三部曲:長得高、快減肥、玩遊戲! | 一周資訊

一周資訊第129期,遠離糖尿病三部曲,都給你安排上了!不想得糖尿病?那要長得高!太矮怎麼辦?得了糖尿病趕緊減肥!減肥沒動力?那就邊玩遊戲邊運動!

本周提要

欺負我人矮?人高腿長不容易得糖尿病!

拒絕糖尿病?減肥後病情緩解可能翻番!

減肥不積極?不如把運動變成一場遊戲!

1

欺負我人矮?人高腿長不容易得糖尿病!

DOI: 10.1007/s00125-019-04978-8.

人長得高除了了方便換燈泡之外,還有啥用?腿長除了好看之外,還有啥用?還和糖尿病風險降低有關!先前的研究曾經發現,身材矮小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風險的增加有關,而最近的研究則進一步探索了腿長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並試圖揭示兩者聯繫的機制。

圖 1.1 研究發表於Diabetologia

這項最近來自歐洲EPIC-Potsdam研究納入了2.6萬名參與者,其中的2500名參與者隨機抽選納入分析並同時納入了820名糖尿病患者,在去除沒有血樣的參與者後,正式的分析共涉及2029名沒有糖尿病的參與者以及698例糖尿病患者。研究探索了這些參與者的身高、坐高、腿長以及代謝數據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

圖 1.2 身高、坐高、腿長的關係

結果發現,身高和腿長之間正相關,畢竟長得高的人往往腿也比較長。而身高越高、腿越長的人糖尿病的風險就越低,身高每高10cm,男性的糖尿病風險就會降低41%(HR 0.59, 95%CI 0.47-0.75),女性的糖尿病風險降低33%(0.67, 0.51-0.88),在調整了腿長/身高比之後結果依然顯著(0.66, 0.68)。同時,腿長較長和坐高較高同樣與較低的糖尿病風險有關,男性腿長與糖尿病風險降低的關係最為顯著。

在調整了腰圍後,身高每高10cm,男性的糖尿病風險還是會降低30%(0.70, 0.56-0.89),女性的糖尿病風險降低22%(0.78, 0.60-1.02)。這一結果告訴我們,人高也不能胖,胖了還是要得糖尿病。實際上,在德國的糖尿病風險評分系統中,1cm的腰圍增長的風險可能需要3cm的身高來抵消。在調整了糖尿病家族史、吸煙、飲食等因素後,這一關係依然存在。身高與糖尿病風險降低的關係,在正常體重人群中(0.14, 0.33),比在超重/肥胖人群中(0.64, 0.70)更強。

圖 1.3 身高越高、糖尿病風險越低

研究分析認為,肝臟內較低的脂肪含量可能是解釋兩者之間關係的關鍵,在較高的人群中肝臟脂肪的含量通常較低,這一特徵對於胰島素敏感性具有很大的影響。此外,身高較高的人群中,血壓、甘油三酯、C反應蛋白和脂聯素等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可能也與糖尿病的風險有關,能夠部分解釋兩者之間的關聯。成年之後的身高已經很難改變,想要長得足夠高,讓糖尿病追不上你,可能需要從小時候就開始努力!

REF: Wittenbecher C, Kuxhaus O, Boeing H, et al. Associations of short stature and components of height with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diating effects of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Diabetologia. 2019 Sep 9. doi: 10.1007/s00125-019-04978-8.

2

拒絕糖尿病?減肥後病情緩解可能翻番!

DOI: 10.1111/dme.14122.

長得高不容易得糖尿病,可我就是矮矮胖胖還得了糖尿病那可如何是好?我就這輩子就要和糖尿病相依為命了嗎?那可不一定!最近的研究發現,在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後如果能夠積極減肥,那麼糖尿病緩解的幾率就會翻番,還有可能脫掉糖尿病的帽子!

圖 2.1 研究發表於Diabetic Medicine

這項來自英國的ADDITION-Cambridge研究納入了共納入了867名40-69歲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參與者,在納入研究時以及1年後對於參與者的體重變化、體力活動水準、飲食和飲酒情況進行了調查,隨訪持續5年,期間研究人員並沒有對患者進行強化生活方式乾預或極端的熱量限制。糖尿病是否得到緩解通過在診斷後5年測定患者的HbA1c水準做出判斷。

研究結果顯示,在隨訪共有257名參與者(30%)實現了糖尿病緩解,但也有55%的患者開始使用了降糖藥物。不過,在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之後,大多數患者都「幡然醒悟」,自覺自願地開始選擇更為健康的行為,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也有明顯改善。

研究發現,在被診斷為糖尿病之後,如果能夠在1年之內成功減肥10%或以上,那麼就比保持相同體重不變的患者更有機會獲得糖尿病緩解,摘掉糖尿病的帽子的機會顯著上升77%(HR 1.77, 95%CI 1.32-2.38; p<0.01)。如果在第1年裡沒有成功,那麼在隨後的1-5年裡成功減肥10%或以上同樣更有機會獲得糖尿病病的緩解,可能性翻番還不止(2.43, 1.78-3.31; p<0.01)。

圖 2.2 診斷後1年內,減得越多、越有可能緩解

圖 2.3 診斷後1-5年,減得越多、越有可能緩解

研究指出,之前的DIRECT研究需要通過極端的熱量限制強化飲食乾預的手段減輕15kg體重,Look AHEAD試驗也需要通過飲食和運動支持來實現緩解。相較於之前研究中複雜的乾預手段,此次研究中並沒有採取統一的乾預,但依然有可能實現糖尿病的緩解。這樣的結果提示,或許無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有望實現減肥緩解糖尿病,並有希望推廣到更多人群之中。

REF: Dambha-Miller H, Day AJ, Strelitz J, et al. Behaviour change, weight loss and re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iabet Med. 2019 Sep 3. doi: 10.1111/dme.14122.

3

減肥不積極?不如把運動變成一場遊戲!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9.3505.

減肥遠離糖尿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麼多好吃的怎麼可能不吃?心裡想著要運動,但根本不想起身怎麼辦?不想運動,打遊戲要不要了解一下?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能夠將遊戲元素融入到運動減肥的計劃之中,人們明顯就會對運動更積極,體力活動水準大大提升!

圖 3.1 研究發表於JAMA Intern Med

最近的STEP UP研究納入了來自美國40個州的602名超重/肥胖的成年人,這一人群的BMI均在25kg/m2以上,想要減肥卻邁不開腿。怎麼辦?打遊戲吧!這些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1個對照組以及3個遊戲組(支持、合作和競爭組)中。在24周的乾預期間,對照組的參與者只需要佩戴可穿戴設備運動並達到相應的步數目標,而乾預組的參與者則需要參與一項遊戲。

圖 3.2 研究將參與者分為4組

乾預組的參與者在開始4周裡需要每周逐步增加25%的運動量;在接下去的每個周一參與者都會獲得70分,但如果沒有完成當天的運動目標則會失去10分;每周結束時結算分數,還會將參與者分為藍色、青銅、白銀、黃金或鉑金五個不同的段位——簡直就和某些遊戲一模一樣!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3個遊戲組的參與者每日平均步數均顯著增加。畢竟打遊戲比單純運動有趣多了啊!

在此基礎上,研究還玩出了更多的花樣。在支持組中,每天的得分情況會被發送給家人和朋友,究竟是被讚美包圍,還是公開處刑,就看你有沒有積極運動!在合作組中,3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會被隨機分為1組,每天系統將會以其中一人的成績作為團隊的成績,讓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團隊而戰!在競爭組中,遊戲更是趨於白熱化,他們需要在3人小組中爭奪頭把交椅!結果發現,競爭組的體力活動水準持續高於對照組,但支持組和合作組的水準沒有顯著增加,利用人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居然還能讓人們運動起來!

圖 3.3 把減肥當作遊戲,運動量增加!

研究認為,將遊戲融入到運動計劃中能夠顯著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讓大家都動了起來。研究還發現,如果遊戲中的參與者互相不認識,那麼競爭機制的引入比合作更能引起運動量的增加。在網路不可或缺的當下,這一乾預非常容易實現,讓想要減肥的人們都參與進來,把遊戲元素引入運動之中,影響更多的人!

REF:

[1] Patel MS, Small DS, Harrison J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ehaviorally Designed Gamification Interventions With Social Incentives for 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EP U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2019 Sep 9:1-9.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9.3505.

[2] Melville NA. Gamifying Fitbit With Competitive Element Boosts Outcomes. Medscape. Sep 9 2019. Accessed at: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17958 on 2019-09-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