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蔡英文過境美國,但早就被柯文哲和李登輝搶戲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在當前兩岸關係僵局之下,蔡英文“出訪”巴拉圭、伯利茲,過境美國洛杉磯的行程,當然非常敏感。然而,在她離島時,島民對蔡英文的戲也不怎麽捧場,反而是柯文哲的新聞熱度蓋過了她,柯不斷變換反串角色,讓島民看得“津津有味”。

85度C給蔡英文送“大禮包”,目測將在兩岸掀起一波新輿情,也許才能給蔡增加些關注度

柯文哲“參拜李登輝神社”

為“兩岸一家親”言論道歉後,一陣廝殺三個月,柯文哲搶佔了44%的泛綠選票,26.7%的泛藍選票,聲勢猛漲,被台媒視為“台灣最大尾”。島內無論擁柯,反柯,鹹認為這名政治戲精將於2020年選“總統”。

對於志在島主大位的柯而言,這呼聲卻來得太快,因為在爭取台北市長連任的當下,直取高位的風向不見得對他有利,所以再三強調“並沒有說要選‘總統’”,但也不願把話說死。

然而,在藍營選票尚未吸足前,柯文哲冒著風險公開“參拜李登輝神社”(指與李登輝會面),不怕丟藍票嗎?這在演哪出?

藍媒自然不會放過這機會,直接以“李登輝要柯文哲選‘總統’,批蔡英文無能”下標,明示泛綠分裂,綠媒則忙著澄清李登輝只是問“聽說你要選‘總統’喔”,並強調李要求柯“不要再講兩岸一家親”。不過,這些都是與會者的二手資訊,真實會談內容,當事人柯文哲諱莫如深。

總之,一場會面,藍綠各自解讀,雖取向不同,但大致上都認為柯是在搶深綠本土票,以籌措2020年選“總統”的政治資本。

柯文哲會不會選“總統”?這問題連明顯想選的柯,都說不準。所以也不必預測其會不會,但本文得在假設其“一定會”的基礎上立論,要不然很沒戲。

台灣從一黨專政到如今的選舉政治,終於走到了“戲精才有機會打破既定政治格局”的階段,可說是完整演繹了西式民主的弊端。

島外華人媒體似乎還沒意識到“柯文哲癌”將如何迅速轉移至全島,仍聚焦於蔡英文、賴清德與國民黨。不過這也不奇怪,因為連島內政媒都對這項變化的迅猛程度,有點來不及招架的感覺。

我無意抬高柯文哲這個人,但其代表的政治綜藝化,以及意識形態漂移的現象,其效應恐怕要影響台灣至少十年。

說穿了,“柯文哲癌”的生成基礎,就是島內選民厭倦了傳統藍綠政治的集體心態,特別是那些90後的世代。

單純的統獨二分法,無法完整詮釋島內各種政治光譜的選民,這個論點在此時此刻特別凸顯。說柯文哲與其支持者是“獨”,但最反感柯的也正是鐵杆獨派。說柯文哲與其支持者是“統”,大概也沒有正常人會相信。也就是說,柯文哲吸聚了非常多不願被“統獨”,“一中一台”,甚至“台灣主體意識”所綁架的選民。

在柯的帶領下,他們會將長久以來的統獨意識形態,用揉麵團的方式,拉伸,折疊,摔打,直到成糊狀,令其滿意為止。亦即,柯粉的意識形態會漂移,最終讓人分不清其支持統還是獨。

曾經的李登輝、蔡英文、柯文哲

誰支持柯文哲?

有三種意識形態光譜的選民,為柯文哲的政治戲買單,第一種人在政治上覺得該獨,文化上卻不否認兩岸人民系出同源,同文同種的事實,所以認為應該要搞好兩岸關係,他們的特點是,“兩岸必須正常交往,即便和平是騙來的,也好過對抗”,柯文哲的一句話,生動地表達了這種心態:

兩岸一家親,只是嘴巴親。

這一種選民在光譜上屬於中間偏淺綠,包含大部分的年輕世代,也是柯文哲最堅強的支持者。所以戲精最主要的一套劇本,就是為這群觀眾設計的,例如2015年時他說:政治上我是台灣人,文化上我是中華文化圈的,不會否認這點,我比較覺得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中國書讀得很多,論語背得很熟,用的也是中文,要怎麽否認?

第二種是完全沒有政治偏好與興趣的中間選民,他們的特點是,“兩岸必須正常交往,不應該受困於政治意識型態”。柯文哲的一句話,生動地表達了這種心態:

垃圾不分藍綠。

這一種選民將國、民兩黨之間的競爭看成惡性鬥爭,從結果論,他們將台灣沉淪二十多年的主因歸咎於藍綠皆垃圾。

國民黨執政下,台灣經濟並未有明顯起色,反而房價竄高,重大社會事件不斷,令他們不耐。蔡英文上台後一連串“抗中”“去中”的執政務虛,也令他們反感。所以柯文哲將許多問題簡化為藍綠惡鬥,對了這類選民的味,哪怕許多問題其實錯在柯文哲本人,而他只是想轉移焦點罷了。

第三種屬於中間偏淺藍的選民,他們認為在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應該進一步與對岸減少分歧,台獨只會製造問題,解決不了什麽事。但是,統一盡可能慢慢來,比較妥當,因為應該堅持(西式)民主。他們的特點是,“兩岸必須正常交往,但國民黨鬥不過民進黨,所以沒用”。柯文哲的一句話,生動地表達了這種心態:

國民黨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麽事都沒做。

這種選民對於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當選後即神隱,整個黨中央在許多重大社會議題上不吭聲,許多重要黨員只是等著民進黨做到爛,然後撿現成的便宜回鍋,特別反感。

相對地,柯文哲在進入選舉年後,一再發出修理民進黨的言論,一個人強過一整個百年大黨,顯然“有用”得多。即便,柯文哲只是單純想甩掉民進黨的執政包袱,甚至借由踩踏民進黨,墊高自己的仕途而已。

以上三種選民不僅限於台北市,全島都有“柯粉”,並等待有朝一日能在選票上見到柯文哲選項。

民進黨簡直嚇壞了。因為他們自以為堅不可摧的基本支持區塊,一半被柯文哲挖走,動員了三個月,手段用盡,也絲毫不見成效。原本李登輝對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的言論,也特別不爽,在白綠鬧分手的當時,並不願對柯伸出援手,現在柯人氣回升到勢不可擋的狀態,又對柯伸出友誼的手,溫言婉語。可見整個綠營不但奈何不了柯,還有反被柯裂解的可能。

李登輝何等人物?將轉向當飯吃,投機成精的一個政客,借友人牽線搞一場柯李會,講白了,就是輸誠,想在一切都來不及的時候,將柯重新規範到台獨軌道上,如此而已。

“參拜李登輝神社”,對柯文哲有啥好處?

柯文哲在選戰進入白熱化,藍綠都在打兩岸牌擠兌他時參拜李登輝神社,根本不是想要深綠獨派的選票,因為這一個區塊本來就不是他想要的。柯文哲這項政治動作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更上一層選“總統”。

柯想成為島主有三個門檻,一個是兩岸論述,一個是民進黨,一個是美國。

李登輝除了是兩岸政治交手的活化石,還與蔡英文交惡,又是日本右派“駐台代表”,參拜之,對現階段被粉絲力拱選“總統”的柯而言,具有多重意義。

一方面,柯的三種支持者,主力仍是來自泛綠,就不能不在這片土壤裡扎根。蔡英文既然如他所言“為太后(陳菊),太子(賴清德)所綁架”,深綠台獨的老頭們又是死硬“反中”派,也只有宮廷內鬥的高手李登輝“識時務”,讓他蹭一下,減緩民進黨對他“抹紅”的殺傷力。

二方面,台灣社會的主流意見很明顯地要求,無論采取什麽手段,要當島主就必須緩和兩岸關係。但是卡在“一中”問題上,柯也想不出繞過“一中原則”,又能與對岸正常交往的論述,所以想從兼具鐵杆台獨與務實派的李登輝身上,得到一些有用的線索。

不過,李登輝早已將自己困在一個極端的角落裡,除了在島內搞“修憲”“製憲”,別無其他可能性。要柯別再講“兩岸一家親”,要柯參透“特殊‘國’與‘國’關係”裡的“特殊”,都是過時的老梗。

三方面,柯文哲或許在試探,若他參選“總統”,日本人會不會支持。

四方面,柯文哲或許在試探,民進黨會不會分裂?特別在李登輝、陳水扁公然與蔡英文過不去的當下,而他又能從中獲得什麽政治利益。

柯文哲性格的有趣之處在於,弱勢時就盡量裝孬,強勢時就縱情囂張,他自認現在的聲望,已然無懼被國民黨抹綠。對他而言,最要緊的事,不是台北市長能否連任,而是無論選舉結果如何,他都有可能提前在明年被推到選“總統”的路線上。至於要綠要藍要白,他都已設計好劇本,一句政治修辭,立馬變色給觀眾看,對戲精而言,這不過是小菜一碟。

柯文哲對統派的用處

作為戲精,在重要的政治戲碼裡,必然都要準備兩套劇本,以滿足不同的觀眾,柯一路走來都是如此。故而,他絕不是一個可信任的政客,但也因為這點人盡皆知,所以在談判桌上,反而好對付。

作為戲精,柯文哲的政治表演“出於綠,更勝於綠”,所以是裂解綠營的最佳劊子手。而由於其推陳出新的表演方式與看似務實的政治修辭,又能逼迫藍營往統的方向移動,所以在打破“台獨華獨一家親”的政治格局上,柯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除了以上兩點,柯文哲並無什麽大用。他自己就算現在還沒發覺,逐漸也會知道自己的真實立足點。

無論是誰,一旦動念想選島主,就必然要撞上“一中原則”,這才是柯文哲最大的考驗。就目前為止,柯的政治表演,僅在島內有效,出了島,還想繞過“一中”,那就什麽演技都無效。統派樂見柯裂解綠營,並讓“華獨”徹底失去市場,但醜媳婦總有一天要見公婆,“總統”的高度與台北市長完全不同層次,不是擠眉弄眼就能攀上的。

在離開李登輝宅邸後,柯文哲可不顧岩裡政男的諄諄叮囑,還是對外重申了“兩岸一家親”的基調不變,強調“不主張兩岸關係僵化”。可見,柯文哲從李登輝那裡並沒有得到什麽啟發,也沒有得到任何“保證”。

柯文哲遭藍綠用“兩岸牌”夾殺的當下,重申“一五新觀點”,將2015年他在上海的說法“四個互相”又加了一個,也就是“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再加上“互相諒解”。這是一個企圖繞過“九二共識”的柯氏新中間路線,但同時也是無根的浮萍,因為就算“九二共識”可以取代,其內涵“一中原則”卻不可能丟棄。沒有“一中”,別說五個互相,五百個互相都不成立。

想以政治修辭“互相諒解”遮蓋住“一中”,不但打臉了“九二共識”,還打臉了“中華民國憲法”。

現在囂然於色的柯文哲,隨時有可能錯估兩岸關係的嚴肅性與重量,“參拜李登輝神社”不算什麽事,想兩面討好,戲精的所有劇本裡卻都沒有“一中原則”,才是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