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方劑六味地黃丸及涉及中藥材

中藥方劑六味地黃丸及涉及中藥材

來源:葯智數據

摘要:六味地黃丸主治肝腎陰虛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

一、六味地黃丸中藥方劑情況

方名:六味地黃丸(又名:地黃丸)

規範名:六味地黃丸

出處:《小兒葯證直訣》(宋?錢乙)

處方: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乾山藥(12克) 澤瀉(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

炮製: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水化下三丸(現代用法:亦可水煎服)。

功用: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乾,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本方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

方解:

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肝為藏血之臟,精血互可轉化,肝腎陰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響。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腎陰不足則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軟無力、牙齒動搖、小兒囟門不合;腦為髓海,腎陰不足,不能生髓充腦,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故頭暈目眩;腎開竅於耳,腎陰不足,精不上承,或虛熱上擾清竅,故耳鳴耳聾;腎藏精,為封藏之本,腎陰虛則相火內擾精室,故遺精;陰虛生內熱,甚者虛火上炎,故骨蒸潮熱、消渴、盜汗、小便淋瀝、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治宜滋補肝腎為主,適當配伍清虛熱、瀉濕濁之品。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葯。山茱萸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腎,共為臣葯。三葯配合,腎肝脾三陰並補,是為「三補」,但熟地黃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之和,故仍以補腎為主。澤瀉利濕而泄腎濁,並能減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並助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瀉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丹皮清泄虛熱,並製山萸肉之溫澀。

三葯稱為「三瀉」,均為佐葯。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於「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六味地黃丸系宋·錢乙從《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減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黃丸」,用治腎怯諸證。《小兒葯證直訣箋正》說:「仲陽意中,謂小兒陽氣甚盛,因去桂附而創立此丸,以為幼科補腎專葯。」

禁忌:脾虛泄瀉者慎用。

化裁:若虛火明顯者,加知母、玄參、黃柏等以加強清熱降火之功;兼脾虛氣滯者,加白朮、砂仁、陳皮等以健脾和胃。

附註:本方是治療肝腎陰虛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沉細數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以上四方均由六味地黃丸加味而成,皆具滋陰補腎之功。其中知柏地黃丸偏於滋陰降火,適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之證;杞菊地黃丸偏於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兩目昏花、視物模糊之證;麥味地黃丸偏於滋腎斂肺,適用於肺腎陰虛之喘嗽;都氣丸偏於滋腎納氣,適用於腎虛喘逆。

文獻:方論選錄 費伯雄《醫方論》卷1:「此方非但治肝腎不足,實三陰並治之劑。有熟地之膩補腎水,即有澤瀉之宣洩腎濁以濟之;有萸肉之溫澀肝經,即有丹皮之清瀉肝火以佐之;有山藥之收攝脾經,即有茯苓之淡滲脾濕以和之。葯止六味,而大開大合,三陰並治,洵(xun)補方之正鵠(gu)也。」 《小兒葯證直訣》卷下:「地黃丸,治腎怯失音,囟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蒼白等症。」

運用:寧氏用六味地黃丸治療複發性口瘡38例,早晚各1丸,10天為1療程。34例患者經l-3療程治療後,口瘡消失無反覆,4例患者偶有輕微複發,再服l-3療程痊癒。38例隨訪均未再複發。[寧文潔.六味地黃丸治療複發性口瘡38例。新中醫 2002;34(3):58]

研究:

目的:觀察六味地黃湯對中老齡大鼠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系統器官的形態學及血清性腺激素水準的影響,以探討「腎主生殖」的作用機理。

結果表明:六味地黃湯能升高黃體生成素及睾酮濃度,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濃度,而對雌二醇濃度無影響。同時對大鼠的垂體、精囊有增重作用,並能增加垂體LH細胞的數量,改變其形態結構;對FSH細胞則有減少的作用;對睾丸無增重作用,但能改善睾丸間質細胞及曲細精管的結構。

作者認為六味地黃湯治療生殖功能減退的機理為其作用於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系統各個層次的綜合效應。

——來源:中藥方劑資料庫

——信息地址:

二、六味地黃丸附方:


附方一、知柏地黃丸

方名:知柏地黃丸(又名: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規範名:知柏地黃丸

出處:《醫方考》

處方: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乾山藥(12克) 澤瀉(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 知母(鹽炒,6克) 黃柏(鹽炒,6克)

炮製: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6克),溫開水送下。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頭目昏眩,耳鳴耳聾,虛火牙痛,五心煩熱,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遺精夢泄,骨蒸潮熱,盜汗顴紅,咽乾口燥,舌質紅,脈細數。

方解:知柏地黃丸偏於滋陰降火,適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之證。

禁忌:斟酌。


附方二、杞菊地黃丸

方名:杞菊地黃丸

規範名:杞菊地黃丸

出處:《麻疹全書》

處方: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乾山藥(12克) 澤瀉(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 枸杞子(9克) 菊花(9克)

炮製: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9克),空腹服。

功用:滋腎養肝明目。

主治:肝腎陰虛證。兩目昏花,視物模糊,或眼睛乾澀,迎風流淚等。

方解:杞菊地黃丸偏於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兩目昏花、視物模糊之證。

禁忌:斟酌。


附方三、麥味地黃丸

方名:麥味地黃丸(原名:八味地黃丸)

規範名:麥味地黃丸

出處:《醫部全錄》引《體仁彙編》

處方: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乾山藥(12克) 澤瀉(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 麥冬(15克) 五味子(15克)

炮製: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9克),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功用:滋補肺腎。

主治:肺腎陰虛證。虛煩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方解:麥味地黃丸偏於滋腎斂肺,適用於肺腎陰虛之喘嗽。

禁忌:斟酌。


附方四、都氣丸

方名:都氣丸

規範名:都氣丸

出處:《症因脈治》(清·秦皇士)

處方:熟地黃(24克) 山萸肉(12克) 乾山藥(12克) 澤瀉(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去皮,9克) 五味子(6克)

炮製: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9克),空腹服。

功用:滋腎納氣。

主治:肺腎兩虛證。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

方解:都氣丸偏於滋腎納氣,適用於腎虛喘逆。

禁忌:斟酌。

三、六味地黃丸涉及藥材

處方涉及到中藥材有熟地黃、 山萸肉、 乾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頦發早白。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注意事項:脾胃虛弱,氣滯痰多,腹滿便溏者忌服。1.《雷公炮炙論》: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並白髭發、損榮衛也。2.《醫學人門》:中滿痰盛者慎用。3.《本草從新》: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摘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山萸肉(別稱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澀固脫。用於眩暈耳嗚,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性味歸經:酸、澀,微溫。歸肝、腎經。注意事項: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摘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乾山藥:山藥健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咳嗽,遺精,帶下,尿頻,消渴。 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注意事項: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摘錄 《湖南省中藥材標準》、《中華本草》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化濁降脂。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脂血症。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腎、膀胱經。注意事項:腎虛精滑無濕熱者禁服。附方:澤瀉湯《金匱要略》;澤瀉湯《聖濟總錄》;三白散《本草綱目》;澤瀉散《婦人良方》;澤瀉散《宣明論方》——摘錄 《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注意事項:孕婦慎用。——摘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注意事項: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摘錄《中國藥典》、《中華本草》

四、六味地黃丸加中藥材延伸方劑


延伸方劑一、參麥地黃丸

出處:《成方便讀》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西洋參3兩,麥冬3兩。

主治:金水兩虧,陽虛火旺,肺中津液受灼,骨蒸勞熱者。

名家論述:地黃丸本長於壯水,加參、麥則兼以清金。


延伸方劑二、參麥六味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黨參4兩,麥冬3兩。

炮製:蜜為丸。

主治:補益虛損。主治真陰不足,金水並虧,肺損咳嗽,口渴舌燥、咽喉作痛,骨蒸盜汗及遺精、淋濁。

用法用量:口服。


延伸方劑三、柴芍地黃丸(柴芍六味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柴胡3兩,白芍3兩。

炮製:煉蜜為丸。

主治:滋腎平肝,益陰養血。主治血虛肝燥,骨蒸內熱。

用法用量:柴芍六味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延伸方劑四、聰耳地黃丸

出處:《吳氏醫方彙編》卷一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遠志1兩,石菖蒲1兩,牛膝1兩,杏仁8錢。

炮製:上為蜜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耳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酒送下。


延伸方劑五、都氣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

主治:益肺之源,以生腎水。補腎納氣。主治肺腎兩虛,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肺虛身腫,肺氣不能收攝,瀉利喘咳,面色慘白,小便清利,大便時溏。腎水不固。傷腎咳嗽,氣逆煩冤,俯仰不利。脈兩尺洪盛或弦細而數,面時赤。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飲劑,名「都氣飲」(見《盤珠集》)。


延伸方劑六、附子都氣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處方:六味地黃丸加附子2兩,五味子3兩。

炮製:煉蜜為丸服。

主治:陽虛惡寒,小便頻數,下焦不約,咳喘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


信息來源:中藥方劑資料庫 、 中藥材基本信息庫
聲明:本文主要是通過葯智數據相關資料庫收集整合而成,文中涉及到的中藥方劑及中藥材等內容主要用於學習參考等,不建議大家使用文中的各種中藥方劑,畢竟是葯三分毒,不管是作何使用,都建議慎用,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