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人是文武雙全的三國名將,卻因一句戲言,被誤解數百年

談及廖化之名,相信不少讀者的對他的第一印象,便是“平庸”二字。而這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更是讓蜀漢大將廖化背上了幾百年的庸將之名。這句戲言出自清代作品《掃迷帚》第24回,而廖化作先鋒大將的典故,卻是見於《三國演義》第113回中的一段記載:“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薑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維與夏侯霸總中軍,共起蜀兵二十萬,拜辭後主,徑到漢中。”

在小說中,廖化的形象給不少讀者有兩個印象:一個是他平庸,從出場到結束,沒有什麽亮眼表現;另一個則是長壽,廖化在小說中自述曾參與黃巾軍,後來直到蜀漢滅亡之後,廖化還依舊活著。正因如此,不少人便生出了這樣一個錯覺:廖化沒什麽大本事,他依靠自己的長壽,成功“熬”到了先鋒之職。

回溯歷史,筆者卻發現了一位不一樣的廖化:這位蜀漢大將不僅文武雙全,智謀頻出;而且在眼光、能力和戰績等方面,他均有過出色的表現。本文便是筆者結合相關史料,從而為大家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廖化。

嚴格意義上來說,《三國志》作者並未給廖化立傳,只是在蜀書的最後一卷中,夾帶了百餘字的廖化小傳。和演義相同的地方在於:廖化初期確實在關羽手下為官。據《三國志•廖化傳》記載:“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令人驚奇的是,廖化此時的職務,是一員主薄,是個典型的文官,足見他在地方治理及出謀劃策上具有一定的才能。

後來關羽兵敗被殺之後,廖化被迫降於東吳。在此情形之下,廖化卻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可以看到,廖化忠於劉備,甚至上演了一場和關羽類似的“千里走單騎”。從這個計劃的形成到實施來看,廖化的膽識、謀略和武藝都必須有著過人的表現,才能如此順利的與劉備匯合。

而這,只是廖化的一些生平簡介。儘管其傳記內容太少,但筆者卻從《三國志》的別的地方,發現了一些關於廖化的蛛絲馬跡。現將這些零散的線索分為三類,來從側面體現出廖化的不同凡響。

首先來看廖化在蜀軍中的地位,亦或者是威望。在《三國志•王平傳》中,裴松之曾注引《華陽國志》曰:“後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平、句扶、張翼這三人都是蜀漢後期出名的大將,他們也曾在北伐或者平亂途中,立下過不少的功勞。而廖化能夠和他們並列,足以見其軍中威望,不亞於其他三人。

除此之外,蔣琬對於廖化的禮讓之態,也是值得思索的。據《三國志•蔣琬傳》記載:“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廖淳。”結合上文廖化小傳中的記載,這句話中談到的廖淳,正是廖化。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之一,蔣琬的能力不少讀者也都了解。而蔣琬卻對廖化有所謙讓,這也足以說明了廖化在蜀漢集團中的名聲了。

其次,筆者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廖化的戰績。在《三國志•明帝紀》中,裴松之曾注引《魏書》曰:“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將兵討惇。”在《三國志•郭淮傳》中,也有這樣一句話:“薑維出石亭,從疆川,乃西迎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可以看到,通過陰平太守這一線索,筆者可以確定一點:廖化還有個叫廖惇的名字。這樣一來,廖化不僅在北伐過程中幫助薑維很好的完成了築城重任,而且他還獨自攻擊過魏國的領地。這場戰爭的結局便是:“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廖化在與曹魏名將郭淮的對抗中,反而佔據了上風,可見廖化的本領,也當真十分了得。

最後,廖化在戰略眼光上,也有過不俗表現。在《三國志•廖化傳》中,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景耀五年,薑維繼續興兵北伐。對此,廖化覺得十分擔憂,他覺得薑維用兵不知道多加整頓,必然會引來災禍上身。“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對於廖化的勸諫,薑維並沒放在心上。可後來的結局,卻證明了廖化極為高明的戰略眼光。據《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冬十月,蜀大將薑維寇洮陽, 鎮西將軍鄧艾拒之,破維於侯和,維遁走。”

通過上述事跡,我們能發現廖化這員大將,確實是蜀漢集團中難得一見的文武全才。對此,陳壽評價廖化為“以果烈稱”,倒也十分貼切說明了他果敢勇烈的一生。最後再提一句,廖化還曾被後主封過“假節”一職,而這也是趙雲黃忠都未曾有過的殊榮。如此看來,廖化作為一員難得他良將,他在蜀漢集團中再受重視程度,還是非常之高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