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法國控”阿卡狄亞獨步童書江湖的秘密

目前中國的童書市場裡,耳熟能詳的法國童書已經有不少。如“不一樣的卡梅拉”“小王子”“大象巴巴”“瑪德琳”以及近年較火的埃爾維·杜萊的作品等等。據法國出版商協會(Syndicat National de l'édition)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法國向中國輸出的版權合約總計2366份,其中有1438份是童書,佔比高達60%以上。其中,在國內童書市場耕耘10年,獨樹一幟的阿卡狄亞貢獻不小。

阿卡狄亞童書,名字聽起來很洋氣,其實跟外資沒有一點關係。2008年成立的北京阿卡狄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年的出書品種並不多,但內容扎實,這家以挖掘“法國”經典產品起家的公司在紛繁的童書市場中,目前已成為一支穩健的“小而美”童書出版力量。

為什麽是法國?

法國不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卻一直扮演著文化輸出大國的角色。走進法國任何一家綜合性書店,少兒童書區都會被設立在書店最顯眼的位置。法國兒童文學在整個出版業的地位可見一斑。童書深深根植於整個人類的文化。看似簡單的童書,卻是一個強烈的文化生命體。 要真正把童書做到文風客觀、平實、全面又生動並不容易。法國童書恰巧具備以上的品質,且富有個性、風格輕快。

實際上,法國童書從業者一直有一個共識:幫助兒童去“發現”(découvrir)。在法國的童書的書名中,“發現”是高頻詞匯,這個詞的使用與法國自盧梭以來一貫的啟蒙主義教育思想有關,它主張讓兒童成為閱讀主體,圖書僅僅扮演一種引導和開啟的工具,而非教材式的灌輸者角色。換句話說,把兒童看作獨立的有自主性的人,有著完備的人格和認知能力,圖書要做的僅僅是幫兒童“打開”世界,讓兒童主動地去“發現”。除了好圖文、好故事,更主要的其實是童書從業者對兒童“啟蒙”意義的把握,而這恰恰是經典、無國界童書的魅力所在。

阿卡狄亞成為法國控也是緣於一個緣分,2013年,公司準備進入童書版塊,10月份去參加法蘭克福書展,去法蘭克福之前先去了巴黎,在巴黎去拜訪了巴黎最有名的兒童書店——會唱歌的書店,在那裡看到了《我的小百科》系列。巧的是,在隨後的法蘭克福書展上也遇到了這套書的版權方法國巴亞集團米蘭出版社,這是在法國排名第一的科普類童書出版社。

這套書幾乎是法國孩子成長書架上的“標配”,目前已出版近80冊,主題包羅萬象,涉及動物、植物、日常生活,各種職業等等。這套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跟市面上很多科普書喜歡把知識點硬生生‘砸向’兒童不同,這套書更像循循善誘的向導,把知識點揉進故事和具體的場景裡,讓孩子主動走進來去‘發現’世界。”

買下版權後,阿卡狄亞並沒有沿用“我的小百科”這個系列書名。“那時候,國內市場這類名字已經太濫”, 最終選擇了一個更為親和的套系名——“親親科學圖書館”。阿卡狄亞後續出版的“親親”系列都來自這家法國出版社。

構築“法式”產品框架

2014年前後,法國市場還沒有完全被國內出版商盯上,很多經典童書的版權都在,阿卡狄亞迅速簽下了十多個套系版權,開始構建獨具品位的“法國”產品圖譜。

法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文學與藝術大國,特別是近代以來,法國是各種文學與藝術流派的發生地。自然而然地,法國的童書也散發著強烈的文學性與藝術氣息。法國的很多經典童書,文圖作者都是相當水準的“大家”。2016年,阿卡狄亞從法國伽利瑪少兒出版社(Gallimard Jeunesse)引進了一套《搗蛋鬼埃米爾》系列。文字作者是曾獲得法國青年作家獎的文森·庫維裡耶(Vincent Cuvellier),插畫作者是法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插畫大師羅南·巴德(Ronan Badel)。兩位大師在這個關於一個名叫埃米爾的小男孩的故事裡相遇,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藝術火花。文森的語言幽默、簡潔且非常富有童趣,羅南的插畫線條簡單卻準確有力,文學與藝術的合力讓埃米爾的形象生動又深刻。這個叛逆的小男孩日常生活的故事,摘得法國最有影響力的童書獎項“女巫獎”。

這套書推出後,市場反響不俗。

除了經典性這個第一要素,是否適合本土市場是阿卡狄亞決定是否引進版考慮的第二個重要標準。在構建產品線之前,他們去了多個幼稚園做詳細調研。在問卷中,不難發現,家長對於孩子學到知識以及實用性社交技巧等方面訴求強烈。

阿卡狄亞2014年推出“寶寶情緒管理圖畫書”時,童書市場有關“情緒管理”的概念幾乎沒有。自出版以來,這個系列的銷量也達到幾百萬冊。而這套書的熱賣無疑切中了新生代父母對“功能性圖畫書”的需求,同時也引爆了市場上有關“情緒管理”類童書的大批問世。

強烈的市場競爭並沒有攪亂阿卡狄亞的出版規劃,米蘭出版社的多部重頭經典套系陸續被阿卡狄亞收入囊中。《我的小問題》系列在米蘭出版社全系列共30冊,目前在阿卡狄亞已出版10冊。

由於跟版權方保持著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阿卡狄亞的很多書幾乎實現了與法方同步出版。在“親親科學圖書館”品牌打響後,2017年6月,阿卡狄亞跟進的“歷史”主題套系《親親歷史圖書館》,目前出版4冊,其中的《親親歷史圖書館?藝術》還入選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發起的“2018我最喜愛的童書”。

除了“個性”“靈動”等特質,法國童書在直面社會問題上的尺度要比在英美國家大得多。“在英美國家,某些主題不允許出現在兒童讀物中,比如,暴力、裸露。甚至他們會修改某些在國外銷售的書籍。在法國,儘管還存在爭議,但基本上所有主題都可以涉及。”阿卡狄亞副總編張蕾告訴記者。

法國童書從不回避醜惡的社會問題和現實中的苦難。法國的一些兒童文學作者和出版人甚至認為,兒童也同樣面臨著讓他們難以理解和難以處理的社會問題,與人們想象中無憂無慮的童年畫面不同,兒童在面對一些社會現實時甚至會感到更痛苦。而書籍是與每個人具體生活情境相匹配的伴侶,可以幫助讀者直接或間接地理解和應對生活中的敏感狀況。對於兒童來講,有所準備要比在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面對特殊狀況時再驚慌失措好得多。2016年,引自法國的系列橋梁書“絕非普通人”的出版無疑是這個維度的典範——看似誇張又傳奇的故事,其實都是孩子需要面對的現實人生。這套書讓阿卡狄亞收獲了大批榮譽。更為關鍵的是,這套書能夠提供暢快的閱讀感,並在笑中收獲思考,這一點甚少有童書可以達到。

幾個品質和特色兼備的重點品讓阿卡狄亞在童書市場逐漸站穩腳跟。管道和讀者對阿卡狄亞的印象是:一個接地氣、有很多優秀的兒童科普書的出版機構。

對這樣的評價,阿卡狄亞副總編張蕾覺得還算“靠譜”,但是並不全面。很多人對於科普書的認識都僅限於“知識性”,而阿卡狄亞認為遠不止如此。阿卡狄亞副總編張蕾認為產品製勝的關鍵在於:科普童在保證知識點準確的基礎上更看重作者對於知識點的貫穿性以及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感”“這並不是一種外在形式,比如加很多插頁、拉頁就能辦到,而在於作者可以把知識點融會貫通起來。”“很多科普書的作者能駕馭的最大程度就是,歷史即歷史,藝術即藝術”,而阿卡狄亞團隊認為一個真正“牛”的作者,可以站在一個點向外不斷放射,比如,“藝術”可能涉及歷史、地理以及更廣泛的外延。

目前,阿卡狄亞出版的童書產品線涵蓋了5大門類,包括文學圖畫書,囊括了引進自歐洲一流出版社的精品繪本,集結了歐洲眾多大師級獲獎經典名作。目前除了“搗蛋鬼埃米爾”系列和“絕非普通人”系列還有“小兔彼得”系列。功能性圖畫書,則聚合了一批歐洲一流教育理念的功能性繪本,包括引進自法國歐儒出版社和荷蘭鑰匙出版社的“寶寶情緒管理圖畫書”系列、“超級觀察力科普遊戲書”系列。科普圖畫書,包括引進自法國最大的童書出版機構巴亞出版集團的“親親科學圖書館”系列,“我的小問題”系列,“親親歷史圖書館”系列,“親親自然圖書館”系列和來自日本岩崎書店的“生命的故事”系列。認知手工,包括引進自歐美經典的低幼圖片認知書和手工益智書。兒童文學,包括兒童文學經典書系,如羅伯特·羅素作品集、西頓動物小說全集、福爾摩斯探案集·少兒版等。

“生命·三部曲”:首創“科普故事繪本”概念

阿卡狄亞對於繪本的引進一直很謹慎,“市場產品太多,競爭激烈,很難分出伯仲”。然而今年,阿卡狄亞大膽地推出了法國科普繪本大師艾曼紐·烏賽的“生命·三部曲”科普故事系列繪本《在我腳下》《在我之前》《夜幕之下》。

2016年3月,意大利博洛尼亞童書展,法國水波出版社(Les Editions du Ricochet)展位,阿卡狄亞幾乎是一眼相中了這本《在我腳下》。

阿卡狄亞選書一向有自己的標準,但絕不會僅憑個人喜好。

“作品本身的品質以及商業前景的考量必須緊密結合。”《在我腳下》雖然是一冊科普性繪本,但同時也不乏文學的審美,這跟阿卡狄亞一直以來的兒童科普定位並不違和。“這也是這個系列區別於市場同類產品的地方,一定要做出差異化的產品。”這本書的最大賣點在於:“自然探索”+“史詩級美育教科書”,以月份推移為線索,以土壤橫截面的形式呈現土壤中時間流轉的痕跡。大開本精裝手繪畫面,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孩子從大自然中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很順利,《在我腳下》作者艾曼紐·烏賽的另外兩本繪本:幫助小朋友了解生命的起源的《在我之前》,以及帶領孩子們回歸自然,認識生活在夜裡的動物《夜幕之下》也順利被阿卡狄亞簽下。

今年4月,阿卡狄亞敲定了艾曼紐·烏賽來華講座的時間。“這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引進版繪本出版時,很少能夠順利接洽到國外的作者來華做宣傳,“這次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圍繞艾曼紐·烏賽的幾部作品,阿卡狄亞做了全方位的行銷布局。

從10月12日~18日,阿卡狄亞帶著艾曼紐·烏賽在中國的巡回足跡將遍布北京、邢台、石家莊、昆明、上海、南京等幾個重點城市。活動分為公眾場、媒體以及校園專場三個層次。觸達點包括博物館、中學、小學、幼稚園、繪本館、圖書館、書店等。

作者專訪

艾曼紐·烏賽,法國著名科普繪本作家,擅長創作以自然和生命為主題的兒童繪本。她已在法國水波出版社(Les Editions du Ricochet)和法國巴亞出版集團(Bayard Editions)出版了多部繪本。為了更生動地呈現自然、生態和動物,在插畫創作的過程中,艾曼紐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技巧。她所創作的兒童繪本既充滿奇思妙想又精巧細膩,深受大小讀者的喜愛。

艾曼紐·烏賽(Emmanuelle Houssais)

Q:您創作《在我之前》的靈感是什麽呢?

A:對小朋友來說,土壤距離他們很近,他們也會對土壤中發生的事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我的兩個女兒是我創作《在我腳下》靈感的來源,她們常常在花園裡玩“尋寶遊戲”,每當她們找到一種昆蟲,我們就試著一起查出這種昆蟲的名稱、習性、生活環境等各種資訊,接著,我會把這種昆蟲畫下來,畫進我的繪本裡。

Q:在《在我腳下》中,您為什麽要用橫截面的形式描寫土壤裡的世界?

A:對土地進行橫截面的處理能夠使我們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景象,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魔力!雖然我們平時看不到,但所有隱藏在土壤裡的事物都通過另一個視角被展現出來,土壤裡真是一片生機勃勃!動物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完全遵照現實,有些小昆蟲被放大了,這樣能看得更清晰,也可以呈現出更多細節。

Q:在《在我腳下》中,動物的形象取材自哪裡?

A:我觀察自然,也會去科學圖書館裡查閱資料,更幸運的是,我還有機會和那些熱情的、平易近人的、喜歡與別人分享知識的科學家們進行交流。埃馬紐艾爾?布吉尼翁先生(Emmanuel Bourguignon)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土壤微生物學方面的專家,他在土壤顏色、物種的分布密度以及名稱等方面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

Q:您創作《在我之前》的靈感是什麽呢?

A:我最初的想法是講述兒童的誕生。但是在家裡,我的女兒們總是問我:“媽媽,在出生之前我在哪兒?在我出生前,世界上都有什麽?”於是,我開始思考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我決定談論從世界的最初至眼下所有生命的誕生。

Q:您在《在我之前》這部繪本中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麽呢?

A:我想向他們展示世界的美麗,告訴他們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其實都沒有消失,一切事物都在轉化和演進!我想告訴他們,人在這浩瀚的歷史中是非常渺小的,還想告訴他們,生命總是充滿了驚喜!

Q :“然後呢?”在《在我之前》中頻繁出現,您為什麽會將這個詞加入繪本中?

A:我給小朋友們讀故事時,剛開始,“然後呢?”這個問題會讓他們哈哈大笑,他們很樂於去尋找答案;當他們很了解這本書的時候,再問這個問題,他們會很高興地回答。這個重複性的問句讓他們感到新奇、十分開心,還能讓他們參與其中。在法國,Rachelle Mademoiselle劇團還圍繞這部繪本編排了一出話劇!

Q:在《在我之前》裡有一些藍色小生物,我們可以從整本書中追蹤到它存在的軌跡,請問為什麽會這樣設計呢?

A:我想表現的是當細菌出現後,它們就永遠都不會消失了……它們誕生在海洋裡,然後變成吃它們的魚,隨後是地球上的動物,之後是我們!有大約1000億個細菌寄居在我們身上。它們的數量非常龐大,差不多有半個銀河系裡的星星那麽多!它們與我們緊密相連,即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它們。

Q:《在我腳下》與《在我之前》有什麽相通之處嗎?又有什麽不同?

A:在兩部繪本中,我們想去揭示不可見或者說不易見的生命,無論是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生活在地下的小動物還是沒有人見過的過去。這也表達了同一種願望,希望小朋友願意去觀察自然,並保護自然。《在我腳下》中所畫的動物更加具體、形象,因為小朋友幾乎都認識它們;但《在我之前》中所描繪的動物都存在於過去,更需要小讀者發揮想象。

Q:“生命?三部曲”的創作使用了很多中工具:刷子、丙烯顏料、氈筆、彩色鉛筆、剪刀和膠水……還製作了鏤空板?這些工具的使用是出自什麽需要?

A:我是第一次使用鏤空板來創作。因為《在我腳下》涉及的動物造型特別多,鏤空板的使用可以保證先後文出現的角色不出差錯,創作的過程也很有趣。

Q:法國的幼稚園、課堂是怎麽講繪本的?

A:在法國,很少使用電子設備,比如投影去講繪本,不管是老師還是作者,更傾向於走到孩子中,展開真實的繪本去跟孩子互動。至於我的這幾本繪本,我會提前跟要交流的課堂老師來一起設計流程,比如確定他們對哪本書比較喜愛或者需要,再來設計環節,比如做一個工作坊,讓孩子們都參與進來,邊畫畫邊聽故事。

Q:《在我腳下》與《在我之前》是先有圖再有文字?修改過程是怎樣的?

A:《在我腳下》是先有圖,然後我寫了文字。與編輯溝通時,刪減了大量與“土壤”主題無關的資訊內容,讓文字更精煉,主題更集中。《在我之前》則是先有文字。文字得到了出版方的認可後,再展開圖畫創作。兩本書的創作方式截然不同。

作者:孫 玨

編輯:孟麗媛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