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力保護珍貴樹木 綠色“活文物”煥發生機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我國各地古樹名木眾多,僅北京就有4萬餘株。歷經滄桑的古樹名木,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孕育了自然絕美的生態奇觀,承載了人類發展的歷史積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組織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加強古樹名木認定、登記、建檔、公布和掛牌保護,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及時開展搶救複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化古樹名木保護,取得積極成效。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大對我國古樹名木的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弘揚先進生態文化,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生態周刊》從本期起開設“讓古樹名木活起來”專欄。記者將赴全國各地,探訪具有代表性的古樹名木,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古樹名木的歷史由來、寶貴價值、保護舉措以及它們與人之間的聯繫、對於當地的意義等,敬請關注。

北京用心呵護古樹名木

紅牆碧瓦,古樹參天,盡顯古都神韻。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余年的建都史,除了給北京這座古都留下數不盡的歷史古跡、文化遺產,還留下4萬餘株古樹名木(其中古樹3.9萬餘株、名木1300余株)。它們是首都悠久歷史的見證,在展示古都風貌、體現古都特色、弘揚歷史文化、寄托鄉思鄉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力度,堅持日常養護管理和搶救複壯並重,加強管理能力建設,不斷提升管理水準,全力以赴,讓古樹名木活起來。

為每株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身份證”,“住址”精確到厘米

4月下旬,在地壇公園亭樓琉璃間,工作人員手持一個雷射測距定位儀和一台實時差分GPS定位裝置,對一棵古樹安裝定位裝置,儀表盤上測出了坐標,精確到厘米——這是北京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現場。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介紹,北京古樹名木種類豐富,有31科65種,全市每個區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以前的皇宮、王府、寺廟、皇陵墓地、皇家園林及庭院等地,僅古樹群就達100多處。

樹齡百年以上的屬於古樹,其中,樹齡300年以上的為一級古樹,樹齡100年至300年間的為二級古樹;名木則是指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有些樹既是古樹,又是名木。例如潭柘寺的“帝王樹”,既有千年高齡,又有歷史典故。

古樹名木被譽為“活文物”“活古董”,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為了摸清古樹名木“家底”,2017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組織開展了新一輪的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這是北京第四次開展全市範圍的古樹名木資源調查。調查範圍包括16個區以及11個市屬公園、5個林場。工作人員對每個村、每個街道、每個部門的每一株古樹名木,進行現場實地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古樹名木的具體位置、樹種、權屬、特點、樹齡、古樹等級、樹高、胸圍、冠幅、立地條件、生長勢、生長環境、現存狀態、古樹歷史、管護部門、管護人等。

為提高古樹名木定位的準確度,這次調查首次實現了GPS定位全覆蓋。同時,地面調查時,工作人員還使用了雷射測距定位儀,使樹木定位從分米、米,精確到厘米級,便於今後對古樹名木進行更精準的保護。

除了要摸清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狀況,這次調查還要掌握現存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和管護情況,形成完整的紙質和電子資源檔案,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提供參考;完善更新北京市古樹名木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實現管理的動態化、資訊化。

5月底,北京市古樹名木的調查全部完成,6月份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新版“身份證”,精準GPS坐標定位等都會詳細記錄。

“專家會診”“對症下藥”,“十二五”以來搶救複壯古樹1.2萬多株

按照規定,任何古樹名木的遷移,都應當經市古樹名木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批準,這已經明確寫入地方立法條文。從《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到全國第一部《古樹名木評價標準》,再到《古樹名木日常養護管理規範》等4項地方標準,北京已形成了健全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古樹名木撐起了“保護傘”。

目前,全市4萬餘株古樹均有管護責任書。通常情況下,各區園林綠化局與鄉鎮街道辦簽訂管護責任書,再由鄉鎮街道辦與管護部門簽訂管護責任書,隨後再到區園林綠化局備案。這樣就真正實現了古樹保護工作株株有檔案,株株有人管,保護管理無盲點。

5月中旬,通惠河畔菩提廣場,一株300多年樹齡的菩提樹進入盛花期,花開似錦,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遠遠望去,十餘米高的菩提樹上串串銀白色花簇盛放,在樹枝上隨風搖曳。據園區綠化工作人員介紹,這棵菩提樹又稱七葉樹,是七葉樹科七葉樹屬,最大的特徵就是一個葉柄上有7片樹葉,非常罕見。這棵菩提樹植於清代康熙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它的“身份證號”(樹號)為11010500035。

工作人員介紹,這棵菩提樹每年都會在初夏開花,但由於樹齡較長,營養逐漸有些跟不上,前幾年還遭遇了病蟲害。為保護古樹生長,園區綠化部門連續兩年對古樹進行整樹的病蟲害防治,甚至給古樹做“桑拿”,即在打藥後用保鮮膜包裹,以徹底消滅蛀乾害蟲危害。同時,還為古樹進行營養複壯,圍繞樹根做了四條複壯溝,並用傳統“營養品”馬掌等古方給菩提樹複壯。經過精細護理,如今的菩提樹容光煥發。讓人驚喜的是,今年主乾上居然還發出了新芽。

病蟲害是威脅古樹名木的罪魁禍首。比如雙條杉天牛特別喜歡危害衰弱柏樹,對它們來說,柏樹等古樹是很好的侵害目標。“天壇公園是北京城區內擁有古樹最多的公園,現有古樹3562株。經過多年試驗,我們發現管氏腫腿蜂對付雙條杉天牛特別有效,‘專蟲專治’讓數千株百年古樹受益。”天壇公園負責人說。

“北京公園管理中心系統內的各大公園留存了1.3萬餘株古樹,佔了北京古樹總量的1/3。”北京公園管理中心綜合處副處長朱英姿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屬公園逐年加大生物天敵的投放力度,提高天敵昆蟲的投放種類和區域面積。其中,天敵昆蟲的投放種類共7種、每年近6.5億頭,重點推廣利用花絨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管氏腫腿蜂防治雙條杉天牛兩項生物防治技術,保障了市屬11家公園生物防治的需要,特別是對公園裡的古樹名木資源實現了更有效的生態保護。

為了保護這些“活文物”,園林工作者採用了很多科技手段,為古樹複壯提供科學依據。比如應用超聲波探測儀等先進儀器,對油松、國槐等易內部腐爛的古樹名木,以及樹冠過大、易折斷的防災能力差的古樹名木,分析查找隱患。“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聲波在不同材質的傳遞速度差異,形成不同影像,從而監測出古樹名木生長勢,指導我們及時開展複壯支撐等保護措施。”香山公園紅葉古樹隊的劉倩告訴記者,通過這種科技手段,從2014年至今,發現了3株根部已經出現樹洞的古樹,而從外部根本看不出有任何問題。

“這些樹洞其實最危險,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容易引起古樹倒伏,現在提前發現隱患,我們就會提前進行支撐加固,對土壤進行改良,逐步恢復古樹的根系,讓它慢慢緩過來。”劉倩說。

在全面做好日常養護的同時,北京按照“一樹一方案”的原則,“專家會診”“對症下藥”,制定古樹名木搶救複壯方案,並經過專家評審後,有針對性地開展搶救複壯工作。“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共搶救複壯衰弱、瀕危古樹1.2萬餘株。

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傳承古樹名木歷史文化

古樹和人一樣,歲數越大,遭遇健康問題的風險也越大。空洞、病蟲害,都可能奪走古樹的健康甚至生命。而且隨著樹齡的增長,古樹自身的繁殖能力也越來越差,它們身上攜帶的寶貴基因,需要借助科學手段得以傳承。“許多古樹名木都記載著重大的歷史事件和令人神往的故事傳說,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沒了就沒了,必須進行基因保存。”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永格說。

採用扡插、嫁接和組培等方法,王永格和同事們為70株古樹名木繁殖了後代,保留了它們的活體基因。“如果這些古樹出現意外,我們這裡保留著它們的基因,可以把古樹的後代們移栽過去,在原址生長,作為一種傳承。”王永格表示。

保護古樹,保護的不僅是它的身體,而且是歷史。“古樹與其說是樹,還不如說是一部史書,其枝乾和樹皮都遺存著歷史的印記。善待古樹,就是傳承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宣傳中心主任吳志勇介紹,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加強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傳承,是園林綠化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已經組織編輯出版了《見證古都·北京古樹名木》《北京古樹神韻》和《北京古樹名木散記》3部圖書,開展了古樹名木故事征集、“品古樹風韻,享親子時光”等宣傳活動,目的就是要不斷提升全社會的古樹名木保護意識。

“哪一株古樹在你心中最美?”這是今年尋找“北京最美十大樹王”活動主題。這個活動針對側柏、檜柏、油松、白皮松、國槐、銀杏、榆樹、棗樹、玉蘭、海棠等北京常見的10個樹種開展,每個樹種推選出一株“樹王”。任何部門和市民發現符合條件的古樹,均可向活動辦公室推薦。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和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還啟動了古樹名木主題公園示範建設,計劃建設2處古樹主題公園,為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古樹名木及其保護現狀提供一個平台。

市民行動起來,參與進來,古樹名木才能活起來。北京市發布了2018年古樹名木認養目錄,提供可供認養古樹27處745株,涉及側柏、檜柏、國槐、銀杏等8個樹種,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古樹名木保護。“我們和認養的古樹就像一家人一樣。每次當我仰望古樹,就覺得頭頂上那片片樹葉是有生命的,是有歷史的。”在地壇公園認養了一株古柏樹的陳夢瑤感慨地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