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王寶強 | 談《八角籠中》:這次要對得起觀眾


1905電影網專稿 “請相信!王寶強!”六個大字非常顯著的呈現在電影《八角籠中》在購票平台的海報上,兩個感歎號也足以證明大家對於影片的底氣和信任。


影片《八角籠中》是王寶強作為導演的第二部作品,從開機到如今的宣傳期,他都賣力地向觀眾介紹這部電影,證明自己的改變。



《八角籠中》點映至今,票房超3.5億,刷新了內地點映票房紀錄。兩個購票平台分別開出9.6分和9.4分的用戶口碑。不管票房也好,口碑也罷,《八角籠中》目前的成績,一掃之前王寶強因為導演處女作帶來的陰霾。



王寶強反反覆複強調著,“這一次要對得起觀眾的信任。”很顯然,導演王寶強做到了。


只是這個過程,遠比想象中不易,過去6年時間裡,王寶強減少了接戲的頻次,近乎全身心投入創作,也一度因為前作的失敗,讓不少投資方對他望而卻步。



《士兵突擊》裡許三多有一句金句,“不拋棄,不放棄”,光影照進現實,這也是影人王寶強的態度。在面對1905電影網的專訪中,他再次談起這場“失敗之後,成功之前”的自我博弈。


失敗之後


2018年,王寶強出現在某活動現場,拿下了“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及“最令人失望編劇”三把“掃帚”。這是該活動首次有影人親自去現場認領的情況。他在舞台上說,我欠觀眾一部好看的電影。


在這一年前,王寶強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上映,無數人因為“王寶強”三個字走進影院,但幾乎換來的都是失望。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票房雖然破7億,但依舊成為那年春節檔的“吊車尾”,豆瓣評分至今是累積了來自超過12萬人打出的3.7分。


豆瓣有條短評被點到高位,“本片證明導演還是有門檻的”。



輿論嘩然,一時間王寶強似乎跌入谷底。但他心裡有股氣,跟自己慪氣,“當年我說過,我欠觀眾一部好看的電影,可能別人忘了這個事,對於我王寶強來說,它一直在我心裡。這個事劇情什麽時候能做到,我也不知道,我不能停,我得去做。”


面對質疑,他從不會展現悲觀的一面,甚至“悲觀”兩字於他,都是空談,“落差、殘酷來的時候怎麽辦?來了之後,我就會消滅……”


於是在後續幾年裡,他減少了拍戲,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這部電影的創作中去。他堅信,別人可以質疑自己,但自己不能。



煎熬過程


做《八角籠中》劇本的過程對王寶強而言,焦慮、痛苦。當看到故事原型時,他似乎看到自己的人生,彼時的他年近不惑,很多事情早已淡泊,只不過是想做到更好。於是,他決定選擇這個故事進行創作。



王寶強前期有過很多想法,比如用喜劇的方式去拍這個故事,畢竟喜劇是外界對他最熟悉的創作標簽。只是一來二去,全都被他推翻了,“這是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還是要比較嚴肅一點,不能用喜劇,還是要真實感為主,讓觀眾感受到這股真實的力量。”


他想了很久,他肯定的是,這個故事必須是導演王寶強真正想表達的東西。“這個過程太痛苦了,創作不出滿意的作品,內心非常掙扎。”為此,他換了不少編劇,直到遇到了編劇七七。



王寶強見過很多編劇,“但他們未必能寫出王寶強想拍的東西,這個過程太煎熬了。”七七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編劇,“但我們非常投緣,他總能抓到我這個點,把我闡述的東西呈現出來。”


整個劇本一做,他就做了3年之久。他減少其他工作的同時,也意味著減少了收入來源,除此之外,他還需要投入更多費用在故事創作裡,但這並沒有讓他卻步。


“我第二次當導演,我有點輸不起了。以前摔跟頭,我還能站起來,現在到了這個年齡,自己繃得很緊,寧可不做,做了就不能再倉促的完成。”



消失的投資


劇本完成之後,王寶強帶著它見了很多製片公司。只是現實比電影裡殘酷,就連王寶強,這位當時個人電影票房已經累積近200億的影人,竟然拉不到投資。


“那時候沒人敢投,沒人看好我”,尤其是當王寶強向他們闡述創作理念之後,得知電影不是喜劇,多數人都猶豫了。他們看完這個劇本之後,看不到影片的商業賣點,加上王寶強當導演這件事,已經在第一部預支了觀眾的信任,第二部還可以嗎?



王寶強理解種種的質疑,但越這樣越不服氣,“這部戲是我的生命,我必須讓它成功,必須拍好,所以我借錢貸款,‘賭’很大,我一直相信,在人最絕望的時候,一定會有一道光給你。”


陳思誠看來,八角籠就象徵著某一種困境,不管有多難,一定要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對抗,“這部電影看似是一個格鬥,但其實更重要的,是一個自我與自我格鬥的過程。”



於是,作為兄弟,他義無反顧的作出了支持。陳思誠他告訴他,“這個故事只有我能拍。”


尤其在電影的後期,王寶強已經沒錢了,陳思誠得知之後,二話不說,扛下了整個電影的後期費用,只是告訴他,“你放心,不用管,交給我就行。”


殺青之後,王寶強便走進陳思誠的後期公司,開始漫長的後期工作。不管如何,或許兄弟之間的那句“你的就是我的”,讓兩位影人在創作上互相扶持。


這事成了


2022年夏天,陳思誠看完第一版剪輯之後,說“這個事情真的成了。”彼時的王寶強仍處於忐忑不安的狀態中,但眼前這位影人,不只是兄弟,更是自己眼中極有才華,以及成功的電影人,這句定語無疑讓他有了底氣。



在後期過程中,他做了不少測片活動,那時候還沒調色,甚至有的還是綠幕,他不斷看著測片團隊反饋的調研報告,為電影不斷優化而努力。


“我還是不能過於放鬆”,影片從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放映之後,獲得了各項的認可,“很忐忑,還是睡不著覺。”



電影從端午開始了點映活動,王寶強會不斷看網友的評價和感受,有時候看到大家說的點恰好是自己想表達的,“我覺得觀眾被感動的地方,實際上,也讓我也很感動。”影片開始進入更漫長的宣傳期,首映禮,點映活動,各種通告……“只有真正到上映的時候,全面和觀眾見面之後,可能才會安心。”


不管影片最終成績如何,作為導演,王寶強同樣相信,自己成了,“最起碼我覺得丟掉的尊嚴,肯定是能找回來的。”


草根的傳承


王寶強想做《八角籠中》,很大程度上,他在這個故事裡看到了自己。自己從學武術,北上當群演,從萬人之中,成為了如今的王寶強。


甚至在王寶強剛火的那幾年,他成為了“草根”的代名詞,無數追夢的人,想成為“第二個王寶強”。



只是在他自己心中,他有運氣,如果自己長得又高又帥,可能就沒有最初的機會,也沒有後來的可能性。恰恰是這些機會,讓他堅信,“自己要又積極又努力,要創造機會。”


電影《八角籠中》裡,他給自己創造機會,也給他人機會。為了找到適合影片的兒童演員,他走了很多大山,從一座座大山裡找到合適影片的孩子,讓他們天天住一起,釋放自己的天性,“我看到他們的時候,就好像看到了當年導演選我的樣子。”



只是大家又會好奇,王寶強選的“草根演員”裡,會有“第二個王寶強”嗎?


“我是希望出一個比王寶強更要優秀的,但是我覺得孩子還小,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有自己的發展,但我相信這部電影,對他們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一定會有幫助。”他把更多的可能交給孩子自己,只是他把他們帶出大山,也會對他們有長期的關注,“我會資助他們到大學畢業”。



或許被撐過傘,才更懂得怎麽撐傘。王寶強將精神傳承下去,更是邀請了“伯樂”李楊導演,作為演員出演了《八角籠中》。


劉若英說,“寶強曾是一根小草,所以他懂在成為大樹前的不服、努力、心酸、人情。”如今再看王寶強,早已是一棵大樹。


從群眾走來的王寶強,或許《八角籠中》能又一次,將他帶回群眾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