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官方澄清月入2000非中等收入群體 中等收入該怎麽定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下稱《時間利用調查》),在對此調查的解讀中,國家統計局對中等收入群體給出了一個定義:中等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體。月入2000元即可算作中等收入,這一標準在網友中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質疑標準過低。

1月25日晚間,國家統計局對此澄清:中等收入組≠中等收入群體,月入2000-5000並非“中等收入群體”。這次調查結果中提到的“中等收入群體”這個名詞,與一般意義上的收入群體劃分標準沒有關係,調查中使用的“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這種劃分方法在調查中很常見。

儘管如此,大家對於“中等收入群體”的標準如何劃分依然保持關注和討論。

“中等收入群體”定義標準不一

在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金紅解讀《時間利用調查》數據的文章中稱,國家統計局對不同收入群體的劃分標準: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體;較高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群體;高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隨後的澄清,此處的“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月入2000-5000並非“中等收入群體”。

事實上,月收入2000元與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準相當。按照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平均到每月可支配收入即為2352.33元。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4336元,平均每月為2028元。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1月21日解讀經濟數據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提及了中等收入群體,但與上述調查的定義標準有一定出入。寧吉喆給出的中等收入群體定義標準是:中國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元-50萬元之間。三人家庭年收入10萬-50萬,換算成每人每月的收入,為2777.78元-13888.89元,最低標準2777.78元與2000元相差不大,但最高標準13888.89元幾乎快到5000元的三倍。

寧吉喆表示,按照他所說的標準測算,2017年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約1.4億個家庭。

國家統計局還有一套國民收入分組標準,將全國居民收入進行五等份分組,即將所有調查戶按平均收入水準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於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中等偏上收入組、中等收入組、中等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根據寧吉喆在21日發布會上的披露,2018年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1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1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

按照這一數據,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換算成月收入,中等收入組為1932.42元,中等偏上收入組為3039.25元,高收入組為5886.67元。2000-5000元的標準高於此處的中等收入組,也涵蓋了中等偏上收入組。

2017年的中等收入組收入水準更低。按照國家統計局2018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2017年經濟公報》),2017年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為1874.58元。

國際上較為通用的標準是世界銀行的標準,中等收入為成年人每天收入10-100美元之間,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7的保守匯率計算,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為2.5萬-25萬元人民幣,折算成月收入為2083.33元- 20833.33元。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這一標準時,曾引發過一陣熱議。

中等收入應該怎麽定? 網友熱議觀點不同

在做出澄清之前,國家統計局給出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標準劃分口徑,引發了大量網友熱議。一線城市的網友普遍認為月收入2000-5000元的標準過低,但也有網友認為考慮到中國的貧富不同,這一標準可以理解。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人表示,“2000-5000元是十年前的數據吧?房租2000-5000還差不多。”她認為按照深圳的標準,中等收入應該達到5000-12000元,5000元以下是低收入,12000元以上就是較高收入,高收入要2萬元以上。

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白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他認為,在上海要達到中等收入階層,稅前月薪至少要達到2萬元。“上海靜安、陸家嘴那一片的人年薪低的也有三四十萬元吧,高的更高。平均下來,在上海月薪2萬元勉強算中產。”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於一線城市來說,他認為稅前月薪在1.2萬-1.5萬元之間算中等收入水準,二三線城市可能再低一點,全國水準落到4000-5000比較合理。“要考慮長尾,也不能光看知乎人贏的說法。”

從二線城市來看,月收入5000-10000元為接受度較廣的區間範圍。某南京國企員工表示,在南京月薪七八千元算中等收入。一名武漢工作人士表示,他認為在武漢稅前月薪5000-10000元算中等收入,“1萬元已經算是高工資了。”

一位在廣西工作的國企員工對記者表示,就廣西來說,自治區處級以下公務員的收入沒有達到納稅起徵點,自治區級投融資大集團普通員工月收入也只有五六千元。因此2000-5000元算中等收入的標準可以理解。

也有人表示應該考慮到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收入標準,農民年收入可能在3萬-5萬元,全國平均下來每月2000-5000元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一線城市,也有大量外來務工人群,三五千元的月收入水準很常見,六七千元已經算高了。

從2018年國民收入數據來看,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較大。按照2018年的數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月收入為3270.9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月收入為1218.08元。城鎮居民的收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兩倍以上。

並且,我國還有大量貧困人群。我國目前的農村貧困標準為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折算成月收入僅191.67元。根據《2017年經濟公報》,2017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3.1%。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每月781.42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巨集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儘管對於許多一二線城市來看,2000-5000元的收入還不足以維持基本的生活,但是在全國範圍內來看,2000-5000元依然處於中等收入群體。根據國外的經驗來看,中產階級或中等收入家庭一般是最低工資標準的2倍,當前中國大多數省市的最低工資水準在1500元左右,以此類推,3000元左右即可算作中等收入家庭。因此,2000-5000元處於中等收入群體,也符合國際慣例。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認為,宜采取更嚴格的標準來界定中等收入群體,避免對這個巨大群體中的“貧困群體”缺乏應有的敏感性。中等收入群體這一概念理應拒絕“隱性貧困人口”。他表示,中等收入群體中的低收入人口過得還是挺艱難的,不論是實際收入還是生活壓力都難以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輕鬆、樂趣和尊嚴。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梁緣 校對 盧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