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刻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實踐要求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要論斷,吹響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號角。我們當前的緊迫任務是要在文化強國實踐中深刻領悟、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其實踐要求,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奮發有為創造新時代新文化。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表明,文化自信,不僅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且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華民族創造的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等理念,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文明新形態,是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文明形態的揚棄與超越。當前,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就應首先深入了解中華文明史,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歷史自信,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康莊大道。


在“兩個結合”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秉持開放包容。“兩個結合”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實現的偉大創舉、得到的寶貴經驗,也是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鞏固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既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歷史和事實證明,中華文明總是在開放包容中實現交往交流交融和合作共贏。當前,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征途中,只有堅持開放包容、兼容並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才能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更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持續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所謂守正創新,就是指在堅守優秀傳統基礎上,尋求改革發展新的思路和方法。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突出特徵,這就是我們要堅守的文化價值追求。中華民族在文化創新中從來就是守正不守舊、尊古不複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推動了又一次解放思想,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之新,主動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正積極探索、打開通向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創新空間。


增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自覺性,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用馬克思主義改造傳統文化,與時俱進賦予其現代生命力,才能不斷激活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新創造活力。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我們要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守正創新這一根本方法,精準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總結中國和世界發生歷史性變革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更好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者:湯建軍,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8日 02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