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人主要看氣質:好氣質從何而來?

我們誇一個人的氣質很好,會說其“很有氣質。”其實,對於我們自己的氣質,也是可以改造的。變化氣質正是我們讀書的目的之一。

《呻吟語》:“人生氣質都有個好處,都有個不好處。學問之道無他,只是培養那自家好處,救正那自家不好處便了。”人天生的氣質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做學問沒有別的,就是培養自己好的一面,糾正自己不好的一面而已。

每個人的氣質都不相同

天地之間,氣在不斷運行,不同質的氣賦予在人身上,形成人不同的氣質。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氣質,各不相同,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論語》主要記載了孔子和弟子的對話。所以讀《論語》時,很有趣的一點就是可以通過書裡的每句話,來分析孔子的每個弟子,他們各有各的氣質、性格、經歷,是如此的活靈活現,當時的場景和形象好像浮現在眼前。

孔子最喜愛顏回,經常稱讚“賢哉回也”。他是真正能領悟孔子學說真義的人,修養很深。孔子和他講話,他從不違拗(“不違如愚”),這是顏回氣質中的優點,也是其美中不足之處。

“回也非助我者也”,孔子也不由得這麽說,因為他不能反過來刺激孔子同時進步,無法做到教學相長。

子路與顏回的氣質大不相同,他最直率。例如他會對孔子說“何必讀書,然後為學。”當孔子說“必也正名乎?”的時候,他也會直接說“甚矣子之迂也。……”令孔子不禁說:“野哉!由也。”

但是子路氣質中不迷信權威的質疑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而且他對孔子最忠誠,勇武持劍如衛士般,始終保護在孔子的周圍。子貢、子夏、子遊、閔子、宰予、子張等等,也都有自己鮮明的氣質。

學問之道在於變化氣質

氣質,是一個人生來具有的,本是難以改變的。有沒有方式改變呢?有,那就是通過學問的力量,用後天的努力來改變先天的氣質。

針對氣質中好的方面,不斷培養提高,讓其成為助力自己的優勢;針對自己氣質中不好的方面,做到對症下藥,讓其不成為阻礙自己的劣勢。這樣多讀書,讀好書,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必然可以讓一個人的氣質由內而外地發生質變。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孔子因材施教,他對待每個弟子的教學都是不同的,回答問題時會根據每個人氣質中的優點和缺點來分別回答,沒有教條,所以答案也並不相同。

一次,子路和冉求分別來問孔子:“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對子路說:“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麽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對冉求卻說:“對,聽到了立刻就去做。”

公西華聽不懂了,問孔子這樣回答的原因。孔子說:“子路莽撞,做事不免輕率,所以讓他多一些思慮,最好向父兄請教後才去做;冉求膽小,遇事總是猶豫不決、畏縮不前,所以鼓勵他多一些果斷,聽到了立刻就去做。”這就是根據氣質的差異,開出不同的藥方。

對照我們自己,氣質中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我們自己都清楚嗎?我們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對策嗎?對照一下,改進一下,積累的時間長了,我們會看到自己氣質的變化。“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的作用是不是很多、很有用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