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暴跌中活下去:別出局,抓住屬於你的“概率權”

如果沒有“遍歷性”,

就會失去“概率權”。

用通俗的大白話講:

如果你不能活到看到所有可能性發生的那一天,那麽即使概率告訴你,你有可能獲勝,但你死了,你將永遠贏不了。

因此——概率的數字具有欺騙性。

“遍歷性”“概率權”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告訴了我們在當下這個危機時刻最該做的兩件事:

1、別出局。

活著比什麽都強。

要賺錢,你首先得活得長。

2、別旁觀。

不要浪費了你遭遇的危機。

參與其中,為未來下注,但不是簡單抄底。

本文是“看不見的遍歷性——別出局、別旁觀”系列的上半部分:

——《別出局》——

我來邀你玩兒一個扔硬幣遊戲:

假如你扔到正面,我給你100塊錢;

假如你扔到反面,你輸給我50塊。

你一看,這個遊戲有利可圖,就接受了我的邀請。而且,你的運氣很好,扔到了正面,賺到了我的100塊。

請問:你參與這個遊戲賺了多少錢?

慢,這不是廢話嗎?你心裡想。你已經真金白銀地拿走了100塊,難道不就是賺了100塊嗎?

不對。

在我這種“概率主義者”看來,你隻賺到了25塊

為什麽呢?分析如下:

a、當你扔出硬幣的時候,未來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正面,一種可能是反面。

b、我們用平行宇宙來打比方,那一刻,你的未來分叉為兩個宇宙:

在宇宙A裡,“A你”賺了100塊;

在宇宙B裡,“B你”虧了50塊。

c、我問這次交易你賺了多少錢,應該是“A你”和“B你”一共賺了多少。

d、所以,應該是100減50,然後兩個你對半分,是25塊。

你要對“別的平行宇宙裡的你自己”負責任。

聰明如你一定會笑:

嘿,你是想教小朋友這麽簡單的”期望值“計算嗎?

不,我要說的不是期望值,而是遍歷性“。

遍歷(ergodic),字面的意思,就是“各態歷經”。

什麽是”遍歷性“?

”遍歷性“是指統計結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統一性,表現為時間均值等於空間均值。

例如要得出一個城市A、B兩座公園哪一個更受歡迎,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在一定的時間段考察兩個公園(在空間上考察)的人數,人數多的為更受歡迎公園;

第二種辦法。隨機選擇一名市民,跟蹤足夠長的時間(在時間上考察)來統計他去兩個公園的次數,去得多的為更受歡迎公園。

如果這個兩個結果始終一致,則表現為遍歷性

這個概念最早來自統計力學。

統計力學運用的是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原理。

一個粒子運動,可以按照牛頓力學方法,計算它的運動速度、軌跡等。

但如果是大量的粒子,就很難計算,只能用統計方法計算,即概率論的方法計算。

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和吉布斯假設一個密閉容器,裡面有氣體分子在運動,他們不斷的相互碰撞,並和容器壁碰撞,每碰撞一次,它們的運動狀態就改變一次。

如果氣體分子足夠多,碰撞的時間足夠長,那麽這個密閉容器中的每一點都會被氣體分子經過。

如果你是個打過桌球的男生,一定有過這樣的怪念頭:

假如球可以無限運動下去,一定可以進洞。

於是你就使勁地胡亂捅了一杆,結果......

你的白球進洞了。

回到科學。一個單獨的氣體分子,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會造訪容器中的每一點,物理學家們就可以通過使用一群氣體分子的平均特性,來預測單個氣體分子的特性了。

所以,遍歷性的學術性解釋是統計結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統一性,表現為時間均值等於空間均值

”遍歷性“在塔勒布的哲學世界裡,是個核心詞匯。

對於這個很難解釋的詞匯,他舉了個例子。

(以下摘自《非對稱風險》一書)

第一種情況:100個人帶著總共100萬去賭場玩兒24小時。他們有的人賠錢,有的人賺錢。

我們計算一下回來的人口袋裡剩下的錢,就可以計算出他們的總體收益,進而計算出賭場對賠率的定價是否合理。

假設一天玩下來,第28號賭徒爆倉(賠光)了,第29號賭徒會受到影響嗎?

不會。

比方說,你根據這個樣本可以很容易地計算出其中大約有1%的賭徒會爆倉,如果一直重複這個過程,你會得到與之前相同的比值,即在同一時間段內,平均有1%的賭徒爆倉。

這個叫集合概率。一個人爆倉不會影響另一個人的收益,總體看來全體賭徒的輸贏與賭場的賠率一致。

我們可以這麽想,這100個人是並聯關係,每個人的行為是並行的,掛掉一個,不影響另外99個繼續前行。

第二種情況:你表弟帶著總共100萬,去賭場玩兒100天。

在第28天的時候,你的表弟不幸爆倉了,那麽對於他而言,還會有第29天嗎?

不會有了,因為他觸發了自己的“爆倉點”,在遊戲中他已經永久地出局了。

這個叫時間概率

我們又可以這麽想,這100個人是串聯關係,每個人的行為是串在一起的,掛掉一個,整條線就斷了。

塔勒布對此解釋道:

100個賭徒在1天時間裡的成功概率,並不適用於你表弟在100天時間裡的賭運 。

第一種情形稱為集合概率,第二種情形稱為時間概率;

第一種情形涉及的是一群人,第二種情形則涉及一個人穿越一系列時間。

由此,塔勒布給出定義:

如果有一個隨機過程,其過往的歷史概率不能適用於其未來的情景,那麽這個隨機過程就不具有遍歷性。

出現上述情況是因為系統存在一個類似於“叫停”的機制。意思就是出局了。

一旦出局,你就不能回到隨機過程中繼續遊戲了。由於不存在任何可逆性,我們稱之為“爆倉”。

這裡的核心問題是一旦存在“爆倉”的可能性,那麽成本收益分析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好玩兒的是,這個詞語的背後是概率,而概率的概念最早來自賭場。所以最好的和概率有關的例子大多和賭場有關。

更直接一點兒的例子就是俄羅斯輪盤賭遊戲:

左輪手槍裡隻放一個子彈,大家輪流對自己開一槍,每玩兒一輪,至少掛掉一個,然後大家分掉這個倒霉鬼的錢。

1. 表面看起來是有5/6的概率賺到錢,算是大概率吧。

2. 但是如果你無法承受小概率的失敗,再大概率的成功也沒有意義。

3. 在俄羅斯輪盤賭遊戲中,掛掉的那個人,他的爆倉對於他本人而言不是遍歷性的。

4. 由於他爆倉出局,導致無法實現時間概率的遍歷性。

5. 但對於系統而言是遍歷性的。

6. 對於系統而言,有人爆倉出局體現了集合概率的遍歷性,所有可能發生的早晚都會發生。

有人會說,現實中誰會去參加俄羅斯輪盤賭遊戲呢?

在我看來,那些有莊家控制的投機遊戲,連俄羅斯輪盤都不如。

你自己想想我說的是什麽吧。

以上種種告訴我們,預防系統因遍歷性而產生的極端情況,應該成為我們首要關注的事物:

要防止自己成為系統遍歷性的犧牲品。

我是今天才翻了一下塔勒布的《非對稱風險》。

假如他知道我創造的“概率權”這個詞,一定會很喜歡。

塔勒布在該書語境中所說的遍歷性,是指對一群人在同一時間的統計特性(尤其是期望) 和一個人在其全部時間的統計特性一致,集合概率接近於時間概率。

我所創造的“概率權”,是指概率是一個人的權利。人們對這項權利的理解和運用,決定了現實世界中財富的分配。

如果沒有遍歷性,那麽觀測到的統計特性就不能應用於某一個交易策略,如果應用的話,就會觸發“爆倉”風險(系統記憶體在著“吸收壁”或“爆倉點”)。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遍歷性,統計特性(也就是概率,以及對應的“概率權”)不可持續。

遍歷性和概率權,這兩個與概率相關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告訴了我們在當下這個危機時刻最該做的兩件事:

1、別出局。

活著比什麽都強。

要賺錢,你首先得活得長。

2、別旁觀。

不要浪費了危機。

參與其中,但不是簡單抄底。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從未遇見過的危機。

無人能夠置身事外。

儘管“準確”預測並且“神勇”做空,達利歐的橋水還是在微信群裡“被爆倉”了。

達利歐的確爆過倉。那是在1982年,他極其準確地預測到墨西哥債務違約,並買入黃金和國債期貨。

但是沒想到在美聯儲的刺激下,股市反而開始了一場大牛市,達利歐賠得精光。

原因有二:

1、他預測到了結果,但沒預測到結果的結果;

2、他使用了錯誤的下注方式,要麽全贏,要麽全輸。

年輕時候的達利歐意氣風發,然而,那時的他不懂什麽叫“遍歷性”。

2016年,物理學家奧利.彼得斯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裡.蓋爾曼寫了一篇關於遍歷性的論文,裡面有個例子:

有個玩硬幣的賭博遊戲,你投入1元,50%可以得到0.6元,50%可以得到1.5元。

根據期望值計算,一半可能性損失40%,一半可能性盈利50%,算下來數學期望是5%。

用流行的話說,這是大概率賺錢的事情,你可以大膽玩這個遊戲。

不過,這個遊戲有兩種玩兒法,確切說,是有兩種不同的下注方式:

方式a:你每次都拿1塊錢去玩,假設你有無限多個1塊錢,你可以一直玩下去,從長期來看你肯定是賺錢的,平均每把用5%的數學期望算是0.05元。

缺點是太慢,而且你必須有足夠多的時間能玩下去。

方式b:拿出自己能拿出的最大的資金,然後投入進去。

後面這種玩兒法,就是所謂的All in。看起來極端,其實很多人都是這麽乾的,我自己也經歷過,誰沒年輕(蠢)過啊。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吧。

你本金一百萬,第一把贏,第二把輸,第三把再贏,如此持續下去。

直覺上看,100萬本金,贏了是賺50萬,輸了是虧40萬,為什麽不能玩兒呢?

拿張紙,用中國當前幼兒園小班的數學能力計算一下:

100萬(1+50%)(1-40%)(1+50%)(1-40%)......

一直這麽玩兒下去,你會發現,沒有幾把就沒錢了。

這難道不是絕大多數普通人做投資的現實嗎?

對比左輪手槍的例子,這個關於“遍歷性”的解釋,更像一把慢刀子。

韭菜自己被割起來更加無痛,沒準兒還覺得是自己被割的時候姿勢沒擺好,天天繼續勤學苦練,把辛辛苦苦的錢接著拿去All in下一個風口。

萬維鋼講過一本叫《一個數學家玩轉股票市場》的書,作者約翰·保羅士是一位數學家。

估計數學好的聰明人都曾幻想過在股市裡搞一搞,保羅士在股市上賠了很多錢,有切膚之痛,於是寫了這本書。

書中有道和前面寫到的蓋爾曼的題目類似的數學題。

這類簡單的題實在是太迷惑人了,所以我不厭其煩地再來一次:

假設任何一隻股票 IPO 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漲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

現在,我們搞個投資策略,每周一買一隻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賣了。然後不斷重複。

假設我們有1萬本金,請問年底能賺到多少錢?

這裡有兩種計算方式。

計算方式1:簡單地根據期望值計算

每周的投資回報期望值是:

(80%-60%)50%=10%

每周賺10%,一年下來利滾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我投入了1萬元,到年底我會有142萬元。

真是這樣嗎?不是。

計算方式2:殘酷的現實

你實際的回報,應該是:

1萬(1+80%)(1-60%)(1+80%)(1-60%)......

52周下來,你還剩下1.95元。

儘管這個計算非常簡單,但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想不明白。

142萬和一塊九毛五,到底哪個計算是對的?

——都對。

142萬元,就是市場的平均回報。

1.95元,是你的這種策略的回報。

你的這個系統沒有遍歷性。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個人經歷這件事很多很多次,是不一樣的。

那該怎麽辦呢?模仿指數基金,購買所有IPO的股票,這樣,你就能夠實現“遍歷性”,得到142倍的回報。

這就是為什麽巴菲特說普通人應該去買指數基金的原因。

(在這裡埋下一個蛋給聰明家夥: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指數法,也就是上面的計算方式1,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賺了142萬,那誰虧錢了?又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上面的計算方式2來買,所有的人都虧到只剩下1塊多錢,那麽誰賺錢了?)

遠在1982年,哈佛畢業的達利歐在賠光褲衩之後,終於意識到:

通過市場交易賺錢十分困難。

靠水晶球(預測)謀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哪怕你的預測大概率正確,你也會因為沒有“遍歷性”,而一敗塗地。

隨後,達利歐重新尋找“投資的聖杯”,橋水東山再起。他的秘密是:

如果擁有15-20個良好的、互不相關的回報流,就能大大降低風險。

簡而言之,就是既避免爆倉的風險,又盡量賺得多一些。

2008年,幾乎所有人都虧得一塌糊塗,橋水還能賺14%。

2019年11月,橋水基金通過衍生品市場投入15億美元押注全球股市在未來三個月下跌。

然而,這隻佔他們1500億美元基金規模的1%。

2020年,一場病毒席卷全球。橋水建立了140億美元空頭頭寸,押注歐洲公司股票因新冠疫情惡化而持續暴跌。

儘管如此,橋水的旗艦基金今年(現在是3月)已經虧了20%。

這一次,全球很難“互不相關”。

但是,可以預測,橋水一定是投資機構裡比較好過的那一批。

我看到有人說,假如這次橋水真的爆倉了,那《原則》這本書就白看了。

其實多慮了,說得好像他曾經看懂了那本書似的。

遍歷性告訴我們,要想著那些看起來並沒有發生的平行宇宙裡的“我”。

簡單點兒說,我們別太羨慕那些現實中的“贏家”。

比方說,某個靠炒幣身價過10億的人,在“遍歷性”的平行宇宙的某個空間,某個“他”因為虧光而走投無路;

又好像某個首富,名利雙收風光無限,但是在某層“遍歷性”的平行宇宙裡,他正遭受牢獄之災。

很多所謂的贏家,只是幸運的傻子,算上那些替他受罪的另外一個概率時空的“他”,他其實是個輸家。

《隨機漫步的傻瓜》建議不以結果論英雄,而是從“假如歷史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發論斷成敗。

你也許會說,這個世界不是以成敗論英雄嗎?

請記住,我們的一生,最終是統計的結果。

“歷史存在著多種可能,我們不能被歷史的一小段過程所迷惑,而要在較大尺度的歷史範圍內考察一切。”

從“遍歷性”去計算,正是《對賭》裡所說的,不能簡單從單局的結果來評估決策判斷的質量。

重點在於:

思考帶來決策,決策產生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塑造個人決策系統,個人決策系統決定命運。

再往前一步,“遍歷性”警告我們,你的幾百幾千個平行宇宙中某個看起來似乎毫不起眼的“你”,一旦炸掉,有可能讓你所有的平行宇宙同時坍塌,無一幸免。

要小心那些造成不可逆傷害的、系統性的風險。

這些風險,通常看起來都是極小概率的、百年不遇的。

然而,“遍歷性”告訴我們,那些看起來似乎極難發生的小概率災難,也許早晚都會發生。

也就是說,某個時間下極小概率的事件,會隨著時間疊加起來。

請看題目。

幸存的青花瓷

明青花瓷非常值錢。例如,明永樂年間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高36.5 cm),2011年曾以1.6866億港元成交。

我們假設一隻青花盤在一年內被失手打破的概率是3%。

如果明朝正德年間(距今約500年)生產了一萬隻青花麒麟盤,請問現在還有多大可能性見到這種盤子?

(題目來自何書元編著的《概率論》)

假如不計算,你隨便估一下,現存多少正德青花麒麟盤?

記下你估算的數字,接下來看答案。

計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計算一隻青花盤流傳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500年間不被打破的概率p=(1-0.03)的500次方=2.43乘以10的負七次方。

第二步,計算一萬隻青花盤流傳至今不被打破的概率。

一萬隻青花盤全被打破的概率是q的一萬次方=0.99757,

那麽這一萬隻盤子,至今仍有幸存的概率是1-0.99757=0.00243。

也就是說,在今天,有千分之2.43的概率還能見到這種青花盤。

在這個非常簡單的計算中,即使是聰明的人也會有個錯覺:

每年打碎的概率是3%。如果今年沒打碎,那麽明年開始打碎的概率還應該是3%呀,這難道不是獨立事件嗎?

錯誤在於,我們需要的是n年不打碎的概率,所以就要用(1-3%),然後不斷相乘。

97%乘下去,乘不了多少次,就衰減成一個很小的概率。

時間作為驚人的變量,令青花盤被打碎的這個小概率事件,成為“歲月遍歷性”裡的大概率事件。

你的腦海中會不會浮現出一句話:

該碎的東西,早晚會碎。

這不就是墨菲定律嗎?

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

讓墨菲定律成立的前提有兩個:

1、大於零的概率;

2、時間夠長(即樣本夠大,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

我稱之為“概率的時間複利”。

墨菲定律似乎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世俗版。

遍歷性和墨菲定律,相會於熱力學的複雜世界。

塔勒布警告我們:對於那些極小概率的致命傷害,要有杞人憂天似的偏執

警惕極小概率的肥尾風險。

我隨便列個不全清單吧:

1. 賺錢時悠著點兒;

2. 別太追求所謂極致;

3. 別賭;

4. 遠離爛人;

5. 別黃賭毒;

6. 系上安全帶;

7. 戒煙戒酒;

8. 交幾個危難時刻能夠把你藏起來的朋友;

9. 住酒店時看一下逃學生路線。

英國軍人瑞克,退役後做安保工作,任摩根士丹利安全副總裁,在世貿中心的南塔上班。

瑞克近乎偏執地認為,世貿中心早晚會受到攻擊,他一方面要求公司搬走,一方面強硬地讓所有員工參加逃學生訓練,每年2次,哪怕是大老闆,哪怕是交易時間,2人1組下樓梯,直到第44層。他用秒表計時,懲罰那些行動遲緩的員工,確保緊急狀態下員工都能迅速行動。

如你所知,電影都想像不到的極小概率事件發生了,2001年,兩架飛機分別撞上了世貿中心。在兩次撞擊間隔的15分鐘裡,摩根的2687名員工,連同正在摩根談業務的250多名股票經紀人,安全地撤到了44層。

據說,指揮撤退的瑞克為了安撫騷亂的人群,唱起了一首叫《哈裡克的男人》的歌:

康沃爾的男人穩穩地站著。

戰鬥的英雄永遠不會沒有準備。

站著永不屈服。

……

已經安全撤離的瑞克,像船長一樣又掉頭上樓,再沒回來。

下圖是他給妻子的遺言,和人們紀念他的雕像。

這和塔勒布奉行生存第一的理性法則並不矛盾。瑞克最大限度地救下了最多的人,並不惜犧牲自己。

所謂理性就是首先保證自己所在的集體生存更長時間。

瑞克不僅先知般預測了風險,而且堅定地防範了風險,最終勇敢地承擔了風險。

這可能是人類理性當中最不可言喻的偉大之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