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有哪些“小眾社交”讓你眼前一亮?

前兩天看到一條吐槽微信的帖子,原作者稱微信是全國最「智障」的社交軟體。評論很精彩,諸如檔案大小限制、不支持動圖、朋友圈提醒機制等吐槽被點讚最多,還有一條評論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然而還得被迫使用」。

微信在人群覆蓋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很顯然它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這也給其它社交產品帶來機會。今年 8 月份,錘子科技的子彈簡訊橫空出世,高效的語音輸入解決了微信一直被人詬病的「長語音」問題。雖然子彈簡訊的後續發展並不理想,但至少讓不少社交軟體看到了希望,也給微信自己敲響警鍾。在子彈簡訊發布後不久,微信就傳出了內測語音進度條的消息。

想要做社交的不止子彈簡訊一個,今年市場上誕生出了不少有意思的社交軟體。有的靠獨特的創意玩法搶奪用戶時間、有的切中用戶痛點提升效率,這些看似「小眾」的社交 App,讓用慣了微信、微博的人們眼前一亮,並快速湧入。行業的冬天來了,但社交領域仿佛有萬物復甦的跡象。

子彈簡訊:效率至上,用語音「突圍」微信

子彈簡訊的躥紅和老羅個人的影響力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切入角度,正好是微信最核心、也最讓人詬病的地方——語音。當年微信加入語音對講時,這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功能,但隨著聯繫人變多、語音功能被濫用,大段的 60 秒語音成為很多人的夢魘。再加上微信一直以來對新功能的保守態度,這才讓不少人紛紛逃離微信,開始嘗試子彈簡訊。

子彈簡訊用高效率的語音輸入提升了溝通效率。在輸入框中有個藍色按鈕,點擊可以給好友發送語音,並自動轉化為文字,在接收的那一端顯示的是文字消息,對話框左下角還有個小小的播放按鈕,點擊就可以播放語音。這樣發送的一方可以隨手就發消息,接收者也能直接看到文字,有個別錯誤可以聽語音來對照。另外在子彈簡訊中還有語音進度條,這是微信用戶一直想要的功能。

其實微信裡早就內置了語音轉文字,還有語音輸入的功能,但問題是都需要進行二次操作,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微信有這些功能。子彈簡訊正是從這個痛點切入,解決了微信的一個大問題。

但必須要解釋的是,拿子彈簡訊和微信這樣對比並不合適。現在的微信已經不只是個通訊軟體,它有十億用戶,微信做功能的增減決不能隻考慮效率一個方面,也不能隻考慮一部分用戶。類似的道理放在 iPhone 和其它手機上也一樣。

舉一個例子,微信兩個月前加入了自製表情的功能,很多人都覺得太簡單、太雞肋。但前兩天我發現,親戚群裡的父母、爺爺奶奶玩得不亦樂乎。對他們來說,或許微信就是整個互聯網,微信把這個功能做得十分簡單,他們才更容易使用。微信中有大部分這樣的用戶、這樣的功能。

子彈簡訊在前期的用戶表現、口碑、資本重視程度都十分亮眼,但後勁顯得不足。也許它很難動搖微信的根基,但足夠讓微信產生一點焦慮。就在子彈短西推出後不久,微信就傳出了內測語音進度條的消息。微信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一罐、Ta 在:每個人都有平等表達的權利

和微信同等待遇的還有微博,雖然它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但僵屍粉、廣告、時間線等問題也一直被人詬病。海量的用戶帶來了流量、收入,也反而滋生了網絡暴力,讓很多人不敢輕易發表觀點,於是有人做出了「反社交化」的 App。

一罐為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樹洞。每個罐子代表一個主題,用戶可以自由地在裡面進行表達和交流。不同的是,一罐保證了絕對的匿名,它沒有所謂的大 V 設定,每個人都平等。它去掉了社交媒體中常見的個人主頁、關注、搜索,甚至連用戶名都可以隨意改變。

絕對的匿名讓表達沒有了束縛,這樣的自由反而讓一罐成為了最安全的樹洞。用商業化、大眾接受度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它,就顯得用不上力。沒有大 V,意味著它對品牌宣傳沒什麽用,沒有用戶名,很多人也沒有動力去經營账號。於是留下的只有一罐想要的那部分用戶,不帶其它目的,只為表達和交流。

類似的還有 Ta 在,它解決的是社交媒體內容單一的問題。我們在使用微博時,所看到的內容全部來自關注的大 V,也就是自己的社交關係鏈,但是大 V 發布的內容自己並不一定喜歡。平台會用標簽來給內容分類,但又很容易讓這種標簽固化。於是 Ta 在想到了一個新方法,用你自己的行為來尋找同類。

Ta 在是一個社交平台,但去掉了關係鏈和標簽。用戶可以發表圖文、提問、鏈接、文章四類內容,系統根據內容的流行度按色彩劃分,暖色代表大眾,冷色代表小眾,你發送的內容越是大眾化,系統就會把它推向更多的人。同樣的,首頁內容也會根據你的行為來推薦,比如你經常發影評,系統就會給你推更多的電影內容。

和一罐一樣,Ta 在中並沒有個人主頁、關注、搜索,這裡面的點讚叫做「GMM」,意思是 give me more。你點擊 GMM,就代表想看到更多類似的內容。不同的是,你要為內容點讚,而不是為人點讚。

當你主動發表、主動點讚的行為越來越多,系統向你推薦的內容也就越準。理想狀態下,Ta 在首頁是千人千面的,並且會根據你的行為不斷進化,Ta 在稱這種方式為「智能社交」。沒有關係鏈,意味著每個人的內容都有機會被別人看到;沒有標簽,意味著內容是多元的,人也是立體的。

ZEPETO:新時代的「QQ 秀」

雖然 ZEPETO 的定位是社交,不過很多人都是被可愛的 3D 形象吸引而來。ZEPETO 甚至允許你在不注冊账號的情況下,先製作一個形象來玩。它提供了豐富的自定義選項,針對頭髮、臉型、五官等細節都能進行調整。最終,製作成的 3D 形象會成為虛擬世界中的你,然後就可以開始「社交」了。你可以添加好友,逛逛他的家,一起合照,還能發送有趣的定製表情包。

是不是有點像 3D 版的 QQ 秀?沒錯,ZEPETO 和知名通訊軟體 LINE 是兄弟公司,而 LINE 玩表情包可是鼻祖。ZEPETO 以這種方式切入社交,應該就是想複製 LINE 的成功。用新鮮玩法來吸引用戶,是社交媒體慣有的套路。即使是現在被人吐槽「老土」的微信,當年也是靠語音對講、附近的人、打飛機等玩法吸引了大量用戶,然後才崛起的。

捏臉不是個新玩法,從 QQ 秀到遊戲中的捏臉,再到現在的 ZEPETO,都是人在虛擬網絡下,對個性釋放的一種需求。由此衍生的用戶激增、虛擬商品變現也是順理成章。

人們會對老的社交軟體厭煩,就是因為它在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後,忽略掉了一小部分人。所以其他社交軟體才有機會「突圍」,或是解決這些痛點,或是創造一個足夠吸引人的新功能。人對表達和交流的需求不會變,變的是方式。

2018 年迎來了第一批 00 後的成年禮,新的社交產品也在圍繞這些未來的生力軍,做新的嘗試、新的改變。任何社交巨頭在成為巨頭之前,最先接受的一定是年輕人。他們沒有社交關係鏈的包袱、對舊產品沒有使用習慣上的依戀,所以抓住了他們,可能就抓住了未來。

社交軟體領域還存在的一個變數就是今日頭條,頭條系產品對用戶時間的搶佔很厲害。最新的消息是,今日頭條即將推出一款社交產品「飛聊」,有這樣一個巨型獨角獸的加入,社交領域的比拚會更加精彩。

編輯:Rubbers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