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反轉基因的困局:越反吃得越多 越反越依賴美國

在中國,如果要避免轉基因食品,除非與世隔絕。為什麽反對聲如此強烈,中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仍在逐年增加?來看反轉基因的困局。

2017年,中國大豆淨進口9542萬噸,巴西、美國、阿根廷、巴拉圭是這些大豆的主要產地。中國進口大豆幾乎全部為轉基因的,從巴西、阿根廷進口的大豆用的也是美國轉基因大豆的種子,為此巴西、阿根廷每年還需要向美國種子公司交納大量的專利許可費。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共有超過7億畝的土地為中國種植轉基因大豆。

中國老百姓吃的80%的食用油都是來自於這些轉基因大豆,在市場上購買到的大部分肉類都是間接來源於這些轉基因大豆,因為轉基因大豆榨油後剩下的豆粕是養殖業飼料的主要來源。正常情況下,每四斤飼料就可以轉化為一斤肉類,這些榨油之後的豆粕每年能間接產生幾千萬噸的肉類。折算下來,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直接或間接消耗約70千克轉基因大豆。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轉基因農產品在中國已經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消費者已經無法避免轉基因食品。儘管中國消費者對轉基因的抵製情緒很大,反轉基因的聲音強烈,但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在大量食用轉基因產品。在購物時,消費者一般會有意回避轉基因產品,也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價錢,但是餐館和食品工廠幾乎全部都會採用轉基因大豆油。除非從不在外吃飯,並且從不食用任何含有大豆油的加工食品,否則在中國食用轉基因產品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有人真的做到從不在外吃飯,也不食用任何加工食品,也無法阻止轉基因,因為市場上能買到的肉製品,基本上都是來源於轉基因飼料。

生活在中國,如果要避免轉基因食品,除非與世隔絕,永遠不在外吃飯,也不購買任何加工食品、肉類。很多人覺得自己從不購買轉基因食品,實際上每天都在吃,這也是中國每年能消耗近億噸轉基因大豆的原因。

為什麽反對的聲音如此強烈,轉基因農產品依然能迅速佔領市場?這主要是經濟效益的問題。轉基因大豆油比傳統大豆油價格低一半左右。在超市買過食用油的消費者就會清楚,一般5L桶裝大豆油,如果是轉基因的價格為三四十元,而非轉基因的能賣到六七十元。轉基因大豆插入的是防蟲轉基因,在口味上並沒有改變,只有非常精密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其中含有的轉基因成分,消費者感覺不到二者的區別,作為商家選擇轉基因產品是必然的。

要知道以前很多餐館為節省成本甚至連地溝油都敢用,何況轉基因食用油是合法銷售的,在口味上也與正常的食用油一致,沒有哪個商家會傻到買價格高一倍的非轉基因油。熟悉餐飲和食品加工業的人就會了解,市場上有專門供應餐館和食品加工廠的大桶食用油,基本上都是轉基因油。在養殖業採用轉基因飼料就更容易理解了,否則同樣的肉,價格會高一倍。

在中美貿易戰之初,網上流傳的一張中美相互增加關稅領域的示意圖,中國主要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和能源,而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機械電子產品。網民甚至調侃,美國反倒更像是落後的農業國家。實際上,現代農業也是尖端科技集中的領域,只是由於中國過去農業方面實在太落後,以至於人們有這種印象。中美之間在農業技術上的差距比工業上的差距要大得多。

儘管公眾普遍質疑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但不得不承認,轉基因技術是項高科技,轉基因的經濟效益明顯。目前核心技術和專利都掌握在美國手裡,其他國家種植轉基因都要向美國的公司交納專利費。

阿根廷有過統計,在種植轉基因大豆之後,種植面積增加到兩倍,但是產量卻提高到原來的三倍,加上減少農藥的成本,實際經濟效益相當於增加一倍,這也是為什麽轉基因產品的價格只有非轉基因一半的原因。根據中美大豆協會公開的數據,中國大豆每公頃產量約1.8噸,美國為2.74噸,美國產量是中國的1.5倍,但是轉基因大豆的農藥化肥成本極低,只有中國大豆農藥化肥成本的三分之一,這樣整體上的效益是非轉基因大豆兩倍多。從經濟效益上比較,傳統的大豆已經無法與轉基因大豆競爭。

巴西一開始是禁止農民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法院還頒布過禁令,但政府根本無法阻止農民的偷種,因為經濟效益提高一倍對農民的吸引力可想而知。2005年巴西正式允許種植轉基因大豆,產量迅速飆升,經濟效益明顯。而且這些轉基因大豆只是轉了抗蟲基因一項,並沒有轉移提高產量的基因,因為傳統的大豆就算用再多的農藥,蟲害依然對產量有較大影響。況且轉基因技術還會不斷進步,這種產量優勢還會越來越大。

有人質疑中國過去沒有轉基因也活得好好的,乾脆國家直接禁止進口也就免去老百姓的擔心。這話說得輕鬆,但根本不切實際。相信年齡稍大一點的人還有過饑餓的經歷,溫飽問題是纏繞中國幾千年的難題,也就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步解決的。但依靠中國自己的土地也就只能解決溫飽而已,在八十年代普通人想每天都吃到肉類雞蛋牛奶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對食用油和肉類的需求成倍增長。

中國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量1996年不足8公斤,2014年上升到24公斤。從1985年至2015年,中國的豬肉產量增加了3倍,家禽產量增加了18倍,牛肉產量增加了15倍,羊肉產量增加了7倍。2017年中國肉類消費為7100萬噸。中國自己的土地根本不能滿足老百姓溫飽之外的高熱量食品的消費。生產這些肉類的養殖業需要的飼料主要來自於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種植這麽多大豆需要7億畝土地,在保證主糧的前提下,中國不可能有這麽多多餘的土地。

中國對肉類食品的需求逐年增長,而且浪費非常嚴重。到國外旅遊的中國遊客,常感歎老外的生活可憐,尤其是日本韓國,吃的東西太節省。在歐洲的餐館,甚至都很難找到一張能放下十道菜的桌子,哪像中國這麽多盛宴,吃一半扔一半也是常有的事。為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實施3%的大豆單一關稅政策,取代之前的徵收的180%關稅、40%優惠稅和3%配額稅率,從此大豆進口量突飛猛進,養殖業迅速發展,以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所以在中國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到各種肉類產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進口這些轉基因大豆。

如果中國全面禁止轉基因,隻採購非轉基因大豆,最後的結果是大豆價格上升50%到一倍。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的食用油和肉類的價格上漲近一倍。這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不可估量。實際上放棄進口轉基因大豆,肉類產品價格提供一倍只是在理論成立的,在實踐中,目前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需要7億畝土地,如果進口等量的非轉基因大豆,需要的土地可能是十幾億畝,其他國家的土地面積也不足以支撐。

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改變,傳統的農產品產量趕不上轉基因作物,只會越來越依賴美國的轉基因農產品,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轉基因育種的優勢非常明顯,傳統的育種一般都是靠自然選擇和雜交技術。自然選擇主要依靠植物自然的基因突變,例如農民種田會選擇優良的植株作為種子,同一塊田中的水稻,在自然生長過程,會有一些發生基因突變,導致有的秸稈會變得更加強壯,有的變得更加脆弱。當起風時脆弱的秸稈會倒伏,農民在選取種子時自然會選擇秸稈強壯的作為種子,這樣經過很多年下的選擇會逐漸產生優良的品種。現代的大部分水果蔬菜與古代都有很大差別,例如西瓜的瓤在兩百多年前還和榴蓮類似。現代的優良品質是農作物基因不斷自然變化,加上人類長年累月不斷選擇的結果,是天然的轉基因。

但自然的基因突變少,過程緩慢,而且品種屬性的改變也是有限度的。人們在選擇種子時會產生這樣一種矛盾,有些水稻的產量大,但是秸稈很脆弱,在成熟時稻穗沉重,風稍微大點就吹倒桔梗,遇到雨天倒在田裡的稻穗就會腐爛,而有些品種的水稻產量低,但秸稈強壯,抗風能力強,受到雜草和蟲害的影響也小。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雜交技術,將這兩種水稻雜交,在新一代植株中可能會產生產量又高秸稈又強壯的品種,當然也可能產生產量既低秸稈又脆弱的。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個子高但顏值低的爸爸和個子矮但顏值高的媽媽生的子女中,有的可能個子又高長得也好看,有的也可能運氣不好個子又矮顏值也低,這都是基因在起作用,不受人為因素控制。在雜交育種過程中,科學家需要找到具有優良屬性的品種,有時候不同的優良屬性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品種,要經過很多年的雜交,優勝劣汰才能選出優良的品種,雜交水稻就這樣產生的。為選擇具有優良屬性的水稻品種,袁隆平常年工作在野外,幾乎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

而轉基因育種的優勢就很明顯了,速度和範圍大到不可想象。可以將胡蘿卜的基因轉到水稻中,讓水稻中含有更多維生素;將細菌的抗蟲基因轉到大豆和棉花中,讓大豆和棉花也變得抗蟲。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這種範圍會越來越大,現在各國科學家都在想辦法把玉米的葉綠體基因轉到水稻中,到時候水稻的產量將會有質的變化,影響可想而知。未來,轉基因的品種會越來越多,比如將金槍魚的基因轉到草魚的身上,讓草魚也會有金槍魚的營養和味道,通過轉基因技術,理論上科學家可以自己源源不斷快速創造新的轉基因產品,當然這是非常高尖端的技術,需要生物學家不斷的研發和突破。

可以說,轉基因從經濟效益上來說,來勢凶猛,幾乎不可阻擋,在目前僅轉入抗蟲基因一項,效益幾乎增加了一倍。如果隨著技術的進步,將來在品質和產量基因上再有突破,那經濟效益更會成倍增加。傳統的農產品品種會逐漸被轉基因取代,商家不會願意花幾倍成本去買消費者感覺不出來的原材料。實際上現在中國市場上的豬肉幾乎都是產自歐洲的長鼻子白毛豬,而中國傳統的短鼻子黑毛豬幾乎消失殆盡,雞肉更是如此,基本上都是生長速度快的國外品種。當然這些品種目前還不是轉基因的,人們還能感覺到口味的變化,就能快速地被取代,如果真的轉基因技術進入到這些領域,取代傳統的農產品勢頭更加不可阻擋。

我國著名的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目前也從事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袁隆平認為轉基因是發展方向,應該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研究。袁隆平及其團隊公開的專利也證明這點,目前的袁隆平的研究方向包括:通過轉基因技術將野生水稻的基因轉到栽培稻中;將水稻除草劑苯達松抗性基因的RNAi轉化到水稻恢復系的葉綠體中;採用轉基因方法將載體轉入基因型為SS的品種得到轉基因株系;轉移螺旋藻基因改良禾本科糧作物等。

轉基因目前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公眾對其安全性的擔憂,關於轉基因技術到底是不是安全的問題在網絡上眾說紛紜。我們不妨梳理一下這些觀點以及產生這些觀點的原因。

轉基因技術是一種技術,就是將一種生物的基因片段剪去插入到另一種生物中,讓另一種生物具有新的遺傳屬性。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技術不但用在農作物中,在醫藥、疫苗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我們注射的B肝疫苗、宮頸癌疫苗、胰島素、以及相當一部分的抗癌重症藥物都是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轉基因技術也為人類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基因編輯技術也是現代生物科技的明珠,各國都在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去年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發表論文稱研究出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媒體紛紛稱這是諾獎級成果,雖然最後該論文因為不可重複撤稿了,但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要性。基因編輯技術也是諾貝爾獎的重要熱點之一。

人們對疫苗、藥物使用轉基因技術似乎容忍度較高,但對農作物使用轉基因技術的抵觸情緒非常大。筆者查閱了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美國國家科學院、聯合國糧農組織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相關觀點,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這些權威機構都認為目前國際市場可以獲得的轉基因農產品是安全的。

以上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觀點(來源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nology/faq-genetically-modified-food/en/)。

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是:不同的轉基因生物以不同的方式插入不同的基因。這就意味著評估單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能對所有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發表一個整體聲明。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可以獲得的已經通過安全評估的轉基因食品,不可能對人體健康具有風險。此外,在連續應用基於食品法典原則的安全評估的這些國家的人口中,轉基因食品的消費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這些國家應該具有適當的售後監測,形成確保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基礎。

美國科學院出具一份四百多頁的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報告,也堅持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歐盟委員會資助的轉基因研究項目,基於500個獨立研究組超過25年的研究表明,轉基因技術不比傳統的植物育種具有更多的風險。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13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2962位科學家簽名支持轉基因食品,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而且認為對於利用轉基因技術研究的黃金大米能夠產生維生素,可以避免很多貧困地區的兒童失明和夭折。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巨集、范雲六、戴景瑞、陳曉亞、康樂等也簽名支持轉基因技術。

5

為什麽有這麽多權威機構和科學家為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背書,民眾依然不相信轉基因的安全性?顯然讓幾家轉基因機構同時收買這麽多科學家和國際權威機構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對轉基因技術很多人似乎有雙重標準,對於疫苗和醫藥上使用轉基因技術容忍度較高,但抵觸食品轉基因技術。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機食品銷售商利用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恐懼心理製造的謠言功不可沒。在互聯網有無數的轉基因安全問題的謠言,比如轉基因食品致癌,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等,這些謠言明顯站不住腳,但卻廣泛流傳,謠言一旦深入人心辟謠就很難讓人相信。

不得不承認,很多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疑慮的確有一些道理。這些國際權威機構和科學家支持轉基因食品,認為轉基因食品安全都有一個前提,在國際市場上可以獲得的已經通過安全評估的轉基因食品,也就是說通過安全評估的轉基因食品才能保證是安全的。因為轉基因技術是一種技術,技術本身沒有道德標簽,技術的好壞要看人類怎麽去使用。如果真有一位瘋狂的科學家將能產生毒素的毒蘑菇基因轉移到食品中,那這種轉基因食品肯定就是有毒的。在理論上的確可以做到,在天然情況下,普通的食品不可能和毒蘑菇發生雜交,不必擔心這樣的風險。因此,對於轉基因食品就需要嚴格的檢測,確保轉移到食品中的基因是安全的,比如將胡蘿卜的基因轉移到水稻,兩種基因都是來自於食品就沒有任何問題。從這個角度說,如果民眾對於檢測機構不放心的話,完全有理由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求食品表明含有轉基因成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世界衛生組織也是說在國際市場上目前可以獲得的通過安全評估的轉基因食品沒有健康風險,並沒有說只要是轉基因食品就一定不會產生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安全評估標準主要如下:

(a) 直接的健康影響(毒性);

(b) 可能產生的過敏反應(過敏性);

(c) 被認為具有營養或毒性的特別成分;

(d) 插入基因的穩定性;

(e) 與基因修改相關的營養影響;

(f) 任何與插入基因導致的負面影響。

但是權威機構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闡述被很多人誤解,甚至歪曲就會產生很多謠言,比如利用基因生產武器讓人絕育等,這些謠言都很有市場。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轉基因食品真有那麽多害處,中國每年進口一億噸,國家長官人、袁隆平、那麽多國際上權威的科學家都支持轉基因食品,在邏輯上也匪夷所思。

老百姓一方面抵製轉基因食品,擔心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食用轉基因食品。中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逐年增加,2017已經達到一億噸。中國可以進口轉基因食品,但農民種植卻受到很大限制,導致中國越來越依賴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食品。中國傳統的作物種子,與美國的轉基因種子相比,效益少一半,加上機械化水準沒有美國高,中國的農民怎麽能與美國農民競爭?在這種形勢下,只要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稍微減少,農民寧願將耕地荒蕪也不會去種糧食。中國的農民不能種轉基因,卻進口美國和其他國家農民種的轉基因食品。中國農民種傳統的農作物,經濟效益低一半,還要噴灑大量的農藥,這些農藥一方面殘留嚴重,另一方面對農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中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噴灑農藥設備落後,過去每年都有大量的農民因為農藥中毒死亡或者受傷。中國每年有10萬人農藥中毒,死亡一萬多人。

這就導致一個奇怪的悖論,抵製轉基因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越抵製吃得越多,農民也跟著受傷,國家也越來越依賴發達國家的轉基因技術。雖然目前只在大豆領域影響大,但隨著技術發展,這種不利局面很快會擴大到其他農作物領域。國家相關轉基因研究也很受影響,從事轉基因技術研究的科學家甚至都不敢對人說自己是從事轉基因研究的。不僅是在農業上,在醫療行業的轉基因研究也是如此。有關轉基因的專利幾乎完全被外國公司佔領,在農業、醫藥、工業等方面的轉基因技術幾乎全被國外公司壟斷。最近幾年,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遞交的轉基因專利達到5萬餘件,涉及到醫藥、工業、農業等眾多領域。然而,在全球前100名的轉基因專利申請人中,無一家中國公司,轉基因技術幾乎都被歐美、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的企業壟斷。

▲全球轉基因技術專利百強

中國的轉基因技術比芯片技術還要落後得多,要知道中國每年的專利申請量是歐美日韓的總和,轉基因專利全球百強都無中國企業的身影,可見轉基因技術落後的程度。而中國卻又如此依賴轉基因,農業上每年進口上億噸轉基因食品,醫療上需要幾億支轉基因疫苗和大量的轉基因技術生產的重症藥。這種依賴無論從經濟上和安全上都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但是對轉基因技術的質疑聲音如此強烈,中國在相關技術上只會越來越落後。中國進口其他國家農民種的轉基因食品,卻不允許中國農民種植,無數的農民因為無法與進口轉基因食品競爭而放棄土地,還有無數無辜的農民因為本應避免的農藥中毒死亡或受傷,國家有無數的轉基因相關產業只能眼睜睜被其他國家的企業蠶食。

現實是如此殘酷,未來將會如何,所有人都不知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