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業資本出手 多公司現要約收購

  產業資本出手 要約收購頻現

  來源:北京商報

  市場的持續低迷,讓不少上市公司的估值被低估。在此背景之下,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大股東等為代表的產業資本開始出手,擬要約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繼如意集團(002193)、東百集團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之後,8月15日晚間,中關村也披露了公司股東擬要約收購的消息。業內人士指出,大股東等作為收購人要約收購上市公司股份,除了增強自身話語權之外,還有維護公司股價穩定的目的。

  多公司現要約收購

  8月15日,如意集團以及東百集團均發布了要約收購報告書。在8月15日大盤下挫逾2%的背景下,受要約收購利好消息刺激,如意集團、東百集團均於當日強勢漲停。

  具體來看,根據如意集團披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第二大股東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意科技”)正在籌劃以部分要約收購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項,預定收購股份數量為3000萬股,佔總股本的11.46%,要約價格18.1元/股。

  根據本次要約收購的價格,如意科技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5.43億元。如意科技表示,本次要約收購所需資金將來源於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不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如意集團及其下屬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14日收盤,如意集團報收12.98元/股。如意科技18.1元/股的要約收購價格較如意集團8月14日的收盤價溢價近四成。

  除了如意集團之外,東百集團也於8月15日披露了要約收購報告書。東百集團表示,公司控股股東福建豐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琪投資”)的一致行動人施章峰擬要約收購公司股份約449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要約收購價格為6.8元/股。而根據本次要約收購的價格,施章峰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3.05億元。此次要約收購所需全部資金來源於施章峰的自有及自籌資金。

  交易行情顯示,截至8月14日收盤,東百集團報收5.4元/股。施章峰要約收購價格6.8元/股,較東百集團8月14日的收盤價溢價近三成。

  8月15日晚間,中關村也發布了關於收到要約收購通知函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美電器”)擬通過要約收購方式增持公司股份,預定收購股份最多不超過約1.01億股,預定收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約13.36%,要約價格為6.2元/股。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約為6.24億元,國美電器要約收購所需資金將來源於自有及自籌資金。

  交易行情顯示,截至8月15日收盤,中關村報收5.21元/股。國美電器要約收購價格6.2元/股,較中關村8月15日的收盤價溢價近兩成。

  收購人擬提高話語權

  根據如意集團以及東百集團披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收購人要約收購的目的均是增強自身的話語權以及維護公司股價穩定。

  據悉,截至報告書摘要簽署日,如意科技直接持有如意集團約3051萬股,佔如意集團總股本的11.66%,通過控股子公司山東如意毛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如意毛紡”)、山東濟寧如意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寧如意”)間接持有如意集團約4676萬股,佔如意集團總股本的17.87%;如意科技合計持有如意集團總股本的29.53%。

  根據如意集團披露的今年半年報顯示,如意毛紡為如意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6.07%,如意科技為如意集團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1.66%。如意科技、如意毛紡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公司。如意集團的第三大股東為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24%。

  此次要約收購完成後,如意科技合計最多持有如意集團總股本的40.99%。對於此次要約收購的目的,如意科技表示,基於對如意集團價值的認可,並基於有利於鞏固旗下上市公司的管控和決策力、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相比如意集團而言,東百集團的股權結構則比較集中。根據東百集團披露的今年一季報顯示,控股股東豐琪投資持有公司股份比例達45.62%,東百集團第二大股東則為許惠君,持股比例為5.92%,第三大股東為深圳欽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3.36%。

  本次要約收購前,施章峰持有東百集團約1793萬股,佔東百集團總股本的比例為2%。而收購人施章峰為東百集團實際控制人鄭淑芳之孫,與東百集團控股股東豐琪投資為一致行動人。豐琪投資與施章峰合計持有東百集團約4.28億股,佔東百集團總股本的比例為47.61%。本次要約收購期屆滿,施章峰最多持有東百集團約6284萬股,佔東百集團總股本的比例為7%,施章峰與豐琪投資合計最多持有東百集團約4.73億股,佔東百集團總股本的比例為52.61%。

  對於此次要約收購的目的,施章峰同樣表示,基於對東百集團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同時為進一步鞏固豐琪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控股地位、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要約收購並非個案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在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有15家上市公司作為目標方發布了要約收購公告,其中除了如意集團、東百集團之外,*ST康達、新華百貨、京威股份等公司也均為公司大股東、控股股東等發起的要約收購。

  在資深投融資專家許小恆看來,大股東、控股股東的要約收購事項,尤其是大幅溢價要約收購,一般被看作是重大利好消息,對公司股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不排除一些公司以要約收購為“幌子”,編造利好消息。

  在今年5月2日發布終止重組複牌消息的京威股份,隨即在同日也發布了股東部分要約收購公司股票的提示性公告。京威股份表示,公司大股東北京中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投資”)擬以部分要約收購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但該事項籌劃未滿一個月就宣布告吹,5月25日京威股份披露了關於股東終止籌劃部分要約收購公司股票的公告。京威股份表示,公司於2018年5月24日收到股東中環投資的通知,鑒於資本市場和二級市場環境的變化,中環投資經慎重研究,認為目前繼續推進要約收購事項的時機不成熟,故決定終止籌劃部分要約收購公司股票的相關工作。

  另外,也有在股權之爭背景之下發起的要約收購案例。諸如,新華百貨在今年7月28日發布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美控股”)向新華百貨除物美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以外的其他股東發出的部分要約收購。要約收購完成後,物美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最多合計持有新華百貨約9238萬股股份,佔新華百貨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0.94%。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馬換換/文 王飛/製表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