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病從脾胃論治

《脾胃論》說:「百病皆由脾胃虛衰而生。」腫瘤的發生,是機體腫瘤免疫失調、抗癌能力下降的結果。國內許多學者對脾虛和脾胃氣虛與腫瘤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腫瘤發生與脾胃虛弱密切相關,如小腸D- 木糖吸收試驗明顯低於正常人,血清胃泌素和胰功肽等也顯著降低。

有研究發現,脾氣虛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微量元素鋅明顯下降,鋅是人體70 多種酶的必需組成成分,缺鋅會影響機體多種酶的生理功能,導致一系列代謝紊亂,使人體抗癌能力下降。

王冠庭教授從分子水準研究了脾胃虛弱與胃癌發生的關係,表明脾胃虛證者細胞免疫功能下降,NK 細胞活性降低,細胞免疫調節因子失衡,以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抗癌能力降低。

臨床和藥理研究也表明,健脾益氣葯人蔘、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芡實、五味子、大棗等均有良好的扶正和抗癌作用。

脾胃虛弱,氣血生化無源,營養物質代謝障礙,以致正氣不足,各種邪氣(致癌因素)乘虛而入,正氣無力抑癌抗癌,促使病變細胞發生癌變。脾胃虛弱貫穿於癌症發生、發展及演變的始終。

例如,胃癌多由慢性胃病變化而成,大多數患者素體脾胃虛弱,癌症發生再經手術和化療等更進一步傷害,脾胃虛上加虛,納運失權,而出現厭食、噁心、嘔吐、脘腹脹滿、大便溏瀉,由此氣血津液化生無源,抗癌無力,病情惡化,最終元氣耗竭,生命垂危。

金·張元素《醫學啟源》曰:「蓋積聚癥瘕,必由元氣不足不能運化流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氣旺,能漸漸消磨開散,一收平復之功。」所以治療各種癌症都要牢記《內經》「有胃氣者生,無胃氣者死」之警句,要以「胃氣為本」「脾胃為樞」,注重健脾益氣以扶正,扶助胃氣以護正,處方注意顧護胃氣,用藥切忌損害胃氣。

本文摘自《何曉暉論治脾胃病》

本書全面總結了何曉暉教授的脾胃病學術思想,詳細介紹了何曉暉他其治療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腸病及肝膽病的臨床經驗。

全書以中醫理論為主導,以臨證心得為主題,以提高療效為主線,以臨床病案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結合,繼承與發揚並舉,承前啟後,推陳出新,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及臨床參考意義,對讀者提高脾胃病診治水準頗有裨益。

本書創立胃質學說、腸質學說,發揮《內經》「脾營學說」和「胃主五竅」理論;創建「辨病-辨證-辨體-辨時」四位一體的脾胃病治療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療衡法」;效法經方,汲取時方,融入新識,創製系列脾胃病治療新方。

作者簡介

何曉暉,男,江西東鄉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中醫師,博士生導師。1971年撫州衛校畢業,1978年上海中醫學院畢業,1983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下同)結業。從事中醫工作47年。

長期堅持中醫臨床,精於內婦兒科疾病治療,擅長治療脾胃病,尤其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潰瘍性結腸炎、胃腸腫瘤等難治病的經驗豐富,譽滿江西內外。

全國首批中醫藥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首批江西省名中醫,首批江西省國醫名師。全國第三、四、五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江西中醫學院副院長。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等。先後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先進工作者、江西省中醫先進個人、江西省衛生科技先進工作者、撫州市拔尖人才、撫州市科技標兵等稱號,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主編著作和全國教材12部,發表學術論文120篇。參加973課題2項,主持省部級課題6項,獲獎3項;獲發明專利3項。

「閱讀原文」或掃描,把書帶回家。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何曉暉論治脾胃病》,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曉暉。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0423,歡迎投稿嘮嗑。

覺得不錯請點贊!

大家都在看↓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