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場跨越國界的救援,廣東醫生成功為泰國患者切除口腔腫瘤

4月5日,在泰國呵叻府瑪哈拉醫院,一場特殊的手術正在進行。主刀的醫生是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廖貴清教授,小小的手術室裡擠滿了醫生,來自泰國其他多家醫院的醫生現場全程觀摩手術。

手術台上是一名左下牙齦鱗狀細胞癌的患者。原來,由於泰國能開展口腔癌手術的醫生很少,泰國醫生PAJJAI請來了自己在中國留學的老師廖貴清前來手術。當地的醫生不放過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紛紛前來手術室觀摩。經過整整12個小時,這場跨國手術成功完成。

跨國求助電話,來自泰國學生

「老師,請幫幫我!」晚上,廖貴清突然接到了他來自泰國的學生PAJJAI的求助電話。

PAJJAI醫生在泰國呵叻府瑪哈拉醫院工作。前幾天,他接到了一位患者,診斷為左下牙齦鱗狀細胞癌,已經到了晚期,癌細胞已經侵犯了她的咀嚼肌間隙與皮膚,手術難度很大。

患者此前已輾轉泰國各大醫院求診,但沒有一個手術醫生和放療醫生敢接手。泰國牙科體系不同於中國口腔醫學體系,當地牙科醫生基本不開展口腔癌手術,而其他科醫生對口腔癌手術經驗欠缺,治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最後,患者找到了PAJJAI醫生求助。面對複雜病情和高手術風險,PAJJAI對獨自完成手術有些猶豫。但患者非常希望能活下去,她說「與其受癌痛折磨等死,不如放手一搏。」

看到患者渴望的眼神,PAJJAI醫生想到,可以向自己的老師求援!

7年前,PAJJAI 慕名到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學習,師從著名的口腔頜面外科專家廖貴清教授,2016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回國,在當地醫院開展口腔癌手術治療。

面對這場棘手的手術,PAJJAI醫生決定請他的老師廖貴清教授來泰國做手術,於是撥通了這一個充滿著希望的電話。

泰國多家醫院醫生現場觀摩手術

時間不容耽擱,一場跨國的救援立刻展開。

3月30日早,泰國呵叻府瑪哈拉醫院正式向廖貴清教授團隊發出邀請,並迅速辦理團隊在泰國行醫的相關手續。4月2日早,廖貴清跨國為患者進行遠程視頻會診,評估患者病情,指導手術方案。

好事多磨,在辦理簽證時,廖貴清教授發現自己的護照有效期不足半年,只好讓團隊其他成員先趕赴泰國,自己趕緊到出入境管理部門補辦並簽注。4月4日晚,團隊裡的副主任醫師鄭廣森先行抵達泰國呵叻府瑪哈拉醫院,做術前準備工作。

4月5日,廖貴清補辦好護照和簽注後,乘機抵達泰國。落地後顧不得休息,馬不停蹄趕赴手術室開始手術。手術歷時12小時,由廖貴清主刀,團隊裡的鄭廣森、主治醫師張思恩及PAJJAI醫生擔任助手,來自泰國其他多家醫院的醫生現場全程觀摩手術。

鄭廣森介紹,患者的腫瘤波及下頜骨、口底、下頜下區、皮膚以及咀嚼肌間隙,需要完整切除半側下頜骨、左側口底、牙齦、頰部黏膜及皮膚、咀嚼肌附著的部分顱底結構。

「腫瘤切除難度較大,且切除後會遺留大範圍的口腔洞穿性缺損,必須以血管化遊離皮瓣進行修復,否則患者將面臨毀滅性的面容破壞,甚至死亡。」

4月7日早,患者手術成功,病情穩定。當晚,廖貴清教授團隊便返回廣州。第二天正好周一,他們又開始了一周忙碌的工作。

【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梁劍芳 李雅倫 王心怡

【校對】藍淑茹

【作者】 李秀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健康~健康~廣東健康頭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