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在古代,不管異族如何侵略,最終漢人都能對他們進行同化

中國古代漢族的融合能力,實在是太強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曾經出現過非常多的民族。可以說,這些民族,絕大多數都被漢族給融合了,最終都成為了漢人。雖然現在一些網民不理智,有大漢族主義傾向,經常會說一些大漢族主義的話。但實際上,很可能他們的祖先都曾經是少數民族,被漢族融合以後,才成為了漢人的。

就算是一些被少數民族佔領的地區,當他們和漢人雜居在一起以後,實際上很多原來的少數民族,都成為了漢族。比如鮮卑族,曾建立強大的北魏。但他們遷都以後,很多鮮卑人,就逐漸成了漢人,他們連姓也改成了漢姓。金國人佔領了中原地區以後,他們也逐漸漢化,成為了漢人。蒙古人佔領了漢人居住的地方後,最終留下來的,也有很多都成了漢人,改了漢姓。滿族也有很多人成為了漢人,同時也都改為了漢姓。

那麽,為什麽漢人的同化能力那麽強呢?為什麽很少有漢人被同化為少數民族的現象呢?

其實這個道理也簡單。一言以蔽之,就是漢人太強大了。

漢人的強大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經濟上很強大。

漢族生活的地域,一直是氣候相對比較溫和的,土地也比較肥沃的地區。這樣的地區,很早就開始了農業生產,農耕文明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總之一句話,這裡的人,生活絕對是比周邊的少數民族優越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周邊的少數民族非常羨慕中原地區老百姓的生活,他們缺乏糧食的時候,常常就會帶領軍隊前來搶劫。尤其是在莊稼成熟的時候,他們這件事做得更多,這一點,古代被漢人稱為“打草谷”。

但是,光搶肯定是不行的。因為搶的結果,就是有可能受到中原國家軍隊的嚴厲打擊,因而丟掉性命,甚至失去家園。所以,如果能夠學習漢人的農業生產技術,也開始農業生產,自然是他們的最好選擇。

當周邊少數民族這樣做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已經變成了漢人的生活方式,與一個漢人沒有什麽區別了。再加上與漢人通婚,漸漸地,就變成一個漢人了。

二是政治上很強大。

實際上不是漢人,在漢人還沒有成型之前的中原地區,華夏族就已經成為一個政治中心。尤其是西周建立以後,經過800年的醞釀,中原地區的這種政治上的強大性逐漸顯露出來,周邊的國家都在積極地向中原看齊。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楚國作為一個大國,但一直不滿足於在南方活動,想要到中原來,坐鎮中原。“問鼎中原”這個成語,所表達的,就是想要成為中原主人的意思。

在漢朝建立,漢民族形成以後,這種周邊國家和中原國家的朝貢關係,也漸漸地成型了。這種朝貢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政治關係。體現的就是周邊國家和中原國家在政治上的不對等,中原國家起主導作用,周邊國家跟隨中原國家政治走的一種表現。司馬遷在給匈奴寫傳記的時候,就沒有把匈奴當成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只是當成相當於“侯爵”這樣的一個級別,所以他寫的才是《匈奴列傳》。

因為漢人在政治上的強大和強勢,因此,周邊的少數民族,對漢民族自然是一種嚮往。當他們從少數民族身份,變成漢人身份的時候,這對於他們來說,屬於政治地位的提高,他們怎麽會不願意被漢族同化呢?反過來,如果漢族變成了少數民族,這將是政治地位的降低,他們當然不願意了。

三、文化上很強大。

文化是一個需要時間來積澱的。沒有時間積澱,文化就體現不出來。我們說,三代可以出一個暴發戶,但是出不了一個貴族。這裡所講的就是時間對於文化的作用。

正是由於漢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明確的傳承,因此也就有了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深厚的文化傳統,對於少數民族是有強大的吸引力的。一方面,周邊少數民族君王,會積極要求與中原漢族國家和親;另一方面,也會不斷地派使者前來學習,學習中原漢族國家的先進文化。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可以說數不勝數。但是很少有中原地區漢族人前往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況。除非一些宗教方面的學習,比如玄奘西遊等等。

因為主要是少數民族向中原的漢族學習,因此,少數民族老百姓改變自己的民族身份,變成漢族老百姓的情況,便數不勝數了。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