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看到的英雄薩利機長背後,是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美國”

2016 年有一部關於空難的電影上映,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那就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導演、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薩利機長》(Sully)。

電影在豆瓣和 IMDb 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分數

電影取材自發生於 2009 年 1 月 15 日的一樁真實事件。這一天,全美航空的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及副機師傑夫·史凱斯(Jeff Skiles)駕駛全美航空 1549 號班機,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飛往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班機在約 850 米的空中遭到鳥群襲擊,兩具引擎停擺。薩利機長因無法將飛機轉往最近的機場,選擇將班機降落在哈得孫河上。幸運的是飛機成功迫降, 155 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全部平安。

電影中的薩利和傑夫

湯姆·漢克斯和真正的薩利機長合影

當所有人都認為以薩利機長為首的機組人員都是國家英雄的時候,他本人卻經歷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折磨,同時還要應對一場來自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調查。

調查人員採用的模擬飛行,顯示飛機遭撞擊後仍有能力轉飛到最近的機場著陸,而不是冒險在水面上迫降。在這之前,飛機在水面上實行安全迫降的先例少之又少。

當然,有幾十年飛行實操經驗的薩利機長,自然會闡明自己采取迫降的理由,並且獲得了最終的證實和認可。

這個時候,薩利機長平靜地說了一段話:

請注意一下薩利機長特別提到的人,包括:機組人員、空管、救援人員。機組人員自然不用說,他們就在飛機上,與乘客共患難的同時,協助機長完成了安撫乘客、迫降後幫助他們盡快離開的工作;救援人員無疑也是重要的,沒有他們,迫降在水面上的飛機畢竟不是船,時間長了肯定會沉沒,而且當時河水水溫只有攝氏 4 度,飛機上的人一樣有生命危險。

那麽,空管?

在電影《薩利機長》中,空管人員並不是重點,其戲份粗略估計不會超過十分鐘,露臉比較多的也就是這位小哥了:

小哥和機長的對話,翻來覆去也就是“為你騰出了 ** 跑道”,或者“你能不能降落到 ** 機場”之類的,剩下的,則盡在這位空管員當值主管的表情中了:

以上圖片來自《薩利機長》相關影視資料,非電影原片截圖

事實上呢?在上海譯文最近出版的“譯文紀實系列”新書《看不見的美國》(Hidden America)中,作者珍妮·拉斯卡斯(Jeanne Marie Laskas)記錄了親身經歷這起飛機迫降事件的空管員當時的心潮起伏:

我指示機長以二百八十度的飛行高度角向右轉,朝一號跑道所在地降落。

機長回復:“我們做不到。”

我立刻回復:“你們覺得泰特波羅機場哪條跑道比較合適?”

機長回復:“我們要在哈得孫河上降落。”

我聽得很清楚,但還是難以置信地讓他再重複了一遍。這些話讓我的腦子暫時停止了運轉。當時我想,機上那些人有生之年對話的最後一個人可能就是我了。

接著我失去了 1549 的信號。目標也從雷達監測螢幕上消失了,飛機迅速下墜到紐約的天際線之下。我驚呆了。我當時很肯定飛機墜毀了。

不到一分鐘,1549 的信號重新在我的雷達監測屏上閃爍。飛機的位置很低,但還是有了雷達信號,這說明 1549 的某個引擎很可能已經恢復正常了。這點微弱的希望就像救命稻草,我告訴 1549 可以在七英裡外的紐瓦克機場第二十九號跑道降落,但沒有人回復我。接著我又失去了雷達信號,這次再也沒找回來。

我一生中從未感到如此絕望和沮喪。我想聽聽老婆的聲音,讓她安慰安慰我。但我很清楚,如果我一開口說話,或只是聽到她的聲音,就會徹底崩潰。

最後我匆匆發了一條手機短信:“有架飛機墜毀了。感覺很不好。現在沒法說話。”

這就是空管的日常。

這起事件後來被稱為“哈得孫河奇跡”,圖為當時的現場照片

紐約拉瓜迪亞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塔

1956 年一次悲劇性的飛機相撞事故後,美國聯邦航空局總共雇用了一萬五千名空中交管員,以確保空中相撞事故和其他一系列恐怖事故成為永久的歷史。空中交管員是一群動作協調、剛毅果決並以全局為重的人。他們都有獨特的本領,能夠根據物理學、幾何學、空氣動力學和上天賦予的勇氣,做出分秒必爭的決定。他們有的“棲居”在跑道上方狹窄的玻璃房間裡,有的“藏身”於雷達控制室中。

他們密切監視著這個國家交通繁忙的天空,像照顧嬰兒一樣細心呵護來往的飛機,將一個又一個光點傳遞給彼此。比如,紐約空管中心的空中交管員會指揮波音 757 往西飛行,最終將其交給克里夫蘭空管中心的一位空中交管員,飛機在他的指揮下繼續往西;然後被交給印第安納波利斯空管中心,也是一樣,指揮一段之後交接給芝加哥空管中心。隨著這架 757 越來越接近目的地,飛機會慢慢下降,監控機構慢慢變成了芝加哥雷控中心;最後會被交給芝加哥奧黑爾機場的一名空中交管員,指揮飛機降落並到達正確的接口。

每天都有將近三萬架民航飛機在美國的天空中嗡嗡嗡飛來飛去,互不干涉,各行其道。

他們,很重要。但是,我們看不到他們。

我們根本不得見其真身,但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刻起,分分秒秒都和他們息息相關(至少我們希望是息息相關的!)。要是他們工作不稱職,我們可能會更了解他們。他們活乾得越好,就越默默無聞。

你更不知道的是,是伴隨所有空管員工作時的那種痛苦與不安的氣息:苦悶,抵觸,洶湧的暗鬥。在日新月異的今日美國,空中交通管制行業的狀況不容樂觀。超負荷工作的空中交管員在人手嚴重不足的設施當中,用可以稱之為古董的設備盡力履行職責。這就像一場賭博,賭注不僅是大家越來越怨聲載道的飛機晚點;最嚴重的後果是數百萬來來往往的乘客的生命。

他們(乘客)不知道,空中安全竟然如此脆弱。

而維護每天數萬架次飛機能安全起降的空管員,正以每年將近一千名的速度退休或辭職。

空管人手越來越少,航空需求卻飛速增長——得有人來引導這滿天的飛機啊。“你們這群家夥得扛住啊,抱怨也沒用。”航空局告訴空管員們。延長工作時間,縮短休息時間,必要的話,一周工作六天也行。是的,這很有必要。如今,在全國那些最繁忙的雷達監控處,一周工作六天已經是家常便飯,對那些地方的工作人員來說,這實在有點痛苦,個人生活幾乎完全被犧牲。

空管員,只是珍妮·拉斯卡斯在《看不見的美國》中所寫的“看不見”的群體之一。

珍妮·拉斯卡斯和《看不見的美國》英文版

作為《GQ》雜誌的一名記者,珍妮·拉斯卡斯在一次採訪煤礦工人的過程中,被這麽一句話觸動:

在地下一百五十多米的地方,珍妮·拉斯卡斯問一個名叫斯密提的礦工:“人們對你們了解得這麽少,你覺得奇怪嗎?”

他回答:“我覺得,他們可能都不知道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麽運轉的。”

是的,當現代人享受著各種方便和快捷的時候,沒有人會去想,每次打開電燈,為光明提供電力的煤炭來自哪裡?驅動汽車的石油,是誰為你開採而來?

經典電影《血色將至》對美國石油產業作了真實刻畫

有沒有人想過,你吃到的蔬菜水果,是由誰采摘的?盤子裡美味的煎牛排,來自什麽人飼養的牛?

在美國農場、牧場辛苦工作的農民和牧民,常常是少數族裔甚至外來勞工,《蘋果酒屋法則》裡那種田園牧歌式的場景,大概更多只能出現在小說裡吧。

最新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裡,鏡頭裡的那一道欄杆,以及欄杆對面黑人農民迷惘、疲倦的神情,才是現實。

你在手機上下單買買買的時候,有想過貨車司機需要在公路開上幾十個小時的大卡車嗎?《賽車總動員》裡的貨車 Mack,正是美國卡車司機的絕佳形象代言。

曉行夜宿晝夜兼程

風餐露宿是常事

還要和無盡的疲勞作鬥爭

下面的一小段視頻來自電影《WALL·E》(機器人總動員),當你看到地球被垃圾淹沒,內心感受到深深的震撼時,是否想過是誰在運走、掩埋、處理垃圾?根據《看不見的美國》中的數據,美國人每年產生垃圾總量:兩億五千萬噸!

還有看上去風光無限的啦啦隊員——每場價值千萬美金的 NFL 比賽結束後,她們的報酬是:75 美元,化妝品自費,汽車油費不報銷。

看得到啦啦隊員嗎?紅圈處……

圖來自電影《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

以及我們可能難以理解的售賣槍支的店員。根據上報的數據,47% 的美國人說自己最少擁有一把槍支。而美國的人口?維基百科顯示,2018 年時約為 3.272 億。

重點在於,有時候,一場潛在的屠殺之所以被遏製,只因為店員理智地拒絕了一個看上去有點可疑的顧客。

亞利桑那州尤馬市,一家售賣槍支的體育用品店

《看不見的美國》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每日辛勤勞作,維持我們的生活運轉,而我們卻從未將其放在心上。

珍妮·拉斯卡斯說寫作本書的目的,“只是想邀請整個美國轉移高高在上的目光,窺探一下這些被忽略的世界,觀察那些十分複雜的產業,看看一些不為人知的微小貢獻。和我一起在這些世界中走一走,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當整個世界都在追逐“名”的大小與“利”的多少,都在以“流量”和“流水”這樣的數字衡量人的價值幾何時,不妨來看看存在於這本《看不見的美國》中的那些人,那些與世界截然相反,只想靜靜地做好自己手裡的工作,“只想喝杯啤酒,早點睡覺”的人。

薩利機長這樣的英雄,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不見”的那群人

沒有他們,美國人——同樣,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習以為常的生活,可能幾秒之內就會戛然而止,再也無法挽回。

來源:上海譯文(搜狐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